木秀於林。
岳飛家境還行,小時候學習讀書寫字,同時拜師學藝,文武雙全,在當地小有名氣。
當時南宋一直被金按在地上摩擦,老百姓不堪其辱,義憤填膺,朝廷卻怡然自得,宋高宗的想法是,能保住眼前的安逸就行,半壁江山足以保證他的榮華富貴。
杭州一片繁華。

岳飛成年之後,想要參軍,發揮所學,救國救民。
其實他可以安逸地過他的不愁吃喝的小日子。
就好像宋高宗一樣。
但他沒有。
當時大宋軍隊裡的士兵,更多是活不下去或者被朝廷強行徵召,基本都是窮苦人,刀口舔血,混口飯吃。
還有一少部分是官二代,基本上是來刷簡歷的。
所以像岳飛這樣心懷大義、文韜武略的人鶴立雞群,想不脫穎而出都難。

開始是小隊長,而且岳飛打仗腦子靈活,善用兵法,幾乎沒有敗績,也很會做人,戰利品和朝廷的賞賜都分給同僚和士兵。
會做事又會做人。
十幾年裡步步高昇。
慢慢地岳飛帶的士兵越來越多,最多的時候,手下十幾萬人,南宋一大半軍隊在他手裡。
大金本來一直碾壓大宋的,但是南下以後日子過得太滋潤了,戰鬥力下降。
而大宋軍隊在岳飛的帶領下擰成一股繩,大金節節敗退。
金兀朮被岳飛錘得要撤離開封,北上,渡過黃河,回老家。
只差臨門一腳。
這個時候,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
岳飛何嘗不知道宋高宗的心思。
岳飛每次出征,都說要收復失地,迎回二聖。
其實更多是喊喊口號,振奮軍心。宋高宗已經在那裡了,二聖回來也不可能重新坐上王位的。
哪個時代都要喊口號,大家應該都習慣了,不用太當真。
但宋高宗不得不當真。
他很清楚王座的誘惑力,他不想冒險。
當時重用岳飛,為的是不讓金兵繼續南下,守住這半壁江山,自己能吃香喝辣就行,這半壁江山夠用。
萬一岳飛這個二愣子真把二聖迎回來了,那就尷尬了。
沒有金兀朮的牽制,岳飛可以為所欲為,完全可以擁兵自重,甚至自立為王。
雖然岳飛這個二愣子正直,不太可能會做這樣的事情。
但是他有這個能力,這就足夠了。
所以這個當口,岳飛必須死了。
金兵已經勢弱,不太可能威脅這半壁江山,岳飛也可以死了。
所以岳飛死了。
而且宋高宗還一番操作把鍋甩到了秦儈頭上。
這是政治家的常規操作了,近代一些人也常用。
岳飛回朝已經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但他以為自己頂多就是解除兵權。
他也主動請辭,說要去廬山隱居。(不知道為什麼,想起好多年以後在廬山發生了一件事,也是有一位開國大將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一把手嚴厲處罰。)
宋高宗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岳飛卒。
他死之前很感慨,一生忠義,從來不做虧心事,兢兢業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到頭來為什麼會這樣?
不是因為岳飛不是好人所以下場悲慘,而是因為別人不是。
而不是好人的宋高宗、秦儈都還過得挺好的。
以人為鏡。
閱讀更多 q安然徐行p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