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別人油膩不油膩,談他人乏味不乏味,是不是另一種油膩和乏味?

01

這個世界,最近和中年人槓上了。

說中年男人油膩,中年女人乏味。

於是馮唐寫文來教如何做個不油膩的中年男人,柳三姐對仗地教女人如何不乏味。

通過二位老師的諄諄教誨,我反向地分析了一下,男人之所以油膩的主要原因,在於太自戀太自以為是好為人師,而中年女人乏味,主要是因為放棄自我,眼裡只有孩子,嘴裡只有家長裡短。

管別人油膩不油膩,談他人乏味不乏味,是不是另一種油膩和乏味?

說到底,油膩的人和乏味的人,都是對自我認識不清,定位不準,還不自律,愛管別人的事。

那麼,管別人油膩不油膩,談他人乏味不乏味,是不是也算另一種油膩和乏味?

02

自我是什麼?

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

在我們的經驗中,覺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區別於周圍其他的物與其他的人,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識。

我說管別人油膩,說別人乏味的人,是另一種油膩和乏味,是因為,他們太以自我為中心。

管別人油膩不油膩,談他人乏味不乏味,是不是另一種油膩和乏味?

自我中心,是皮亞傑提出的心理學名詞。指兒童在前運算階段(2-7歲)只會從自己的立場與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

簡而言之,就是,我覺得好的,就是好的!

比如自己的湯是熱的時,就認為別人的湯也應該是熱的;自己愛吃麵包,那米飯一定不好吃。

我們身邊很多人,年歲很大了,認識水平卻還停留在7歲的時候,自己願意減肥,就說胖了油膩;自己愛讀書,就說逛街化妝的人乏味。

做好你自己你夠了,別人的人生真不需要你來評價。

03

還有一種,我把他們稱之為隱性的油膩感人類,可能不會簡單粗暴地評價你,他們“真心”地勸你:看,(像我)這樣才好,你現在還不懂,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油膩感的來源是發言者的自戀——他說這番話,本質上不是真的為了教給你什麼,不是為了你好,而是為了炫耀他自己。

真正出於好意的規勸,聽者是能分辨得出的。

04

這個世界,有很多無端的鄙視鏈。

自我感覺清爽的鄙視不修邊幅的;喝威士忌的鄙視端保溫杯的;甚至長了張好面孔的,就憑空多了底氣勸別人去整容!

他們無非是想說一句話:我,最特別最酷,你們趕緊跟上我!

這都沒問題,問題是,處於您眼裡鄙視鏈下端的人,可能並沒有嚮往成為您眼中“更好的自己”。

就像無數網友為竇唯操碎了心,頭髮也禿了,只能坐地鐵,邋里邋遢吃小面。就開始叨叨:你這樣頹廢,對得起年輕時的面容嗎,擔得起天后前夫的名氣嗎?

可人家竇唯,根本不回應,管你說他是仙是人。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孰高孰低還真沒有統一的標準。

活出自我的人,哪會聽信別人所謂的“不油膩標準”。

05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最多的一個字是“我”,但很多情況表明,我們最不瞭解的是“我”,最容易迷失的也是“我”。

只是,過於刻意地展示自己,和用自我的標準來衡量別人,都其實都是不自信,並不認可自我的表現。

管別人油膩不油膩,談他人乏味不乏味,是不是另一種油膩和乏味?

有句話叫:越用力,越尷尬。

因為他們需要別人的承認,才敢相信,我不錯。他們需要別人認同他們的標準,才更肯定,我是對的,我走的路,沒錯!

對於不符合他們評判標準的人,他們打擊鄙視,外在看來是缺乏包容心,內在,其實是認知不足。多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世界,不僅能接納油膩和乏味,更沒工夫管別人油膩和乏味。

不做油膩的男人,乏味的女人,從認識自我開始,也從不評價別人油膩和乏味開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