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人活成了老媽,男人卻“結婚半輩子,依然是少年”?

為什麼女人活成了老媽,男人卻“結婚半輩子,依然是少年”?

我們都很羨慕阿狸,一個其貌不揚的女人,老公卻長得像彭于晏,不僅長得像,他整個人顯現出的一種“少年感”也很像,他眼睛清亮充滿活力,看起來是他兒子的大哥哥,完全沒有同齡中年大叔的啤酒肚和滄桑感。

面對我們的誇讚,阿狸卻總說一句話“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如果不是我阿狸默默在他身後為他做“小媽”,他哪裡能保持這樣的少年感?

他的標籤,是一個光鮮的高管,一個耐心的爸爸,一個永葆活力的男人。

而她的標籤,是他的太太,一個找了好老公的黃臉婆。

阿狸說,如果我的時間都用在自己身上,我一定看起來比現在年輕十歲。如果我帶孩子的時間是一週幾小時,我也能很有耐心。如果我沒有家務、家庭關係需要處理,我也能對世界抱有好奇心。

阿狸可能說出了一個事實,但並不全對。

為什麼女人活成了老媽,男人卻“結婚半輩子,依然是少年”?

想來身邊好多對夫妻都是這樣,男人“結婚半輩子,依然是少年”,女人卻少有活得輕盈的。

並不是指容貌,而是狀態。

這是為什麼呢?

可能如阿狸所說,婚姻裡女人面對的責任太多,少女心且收一收吧。

而男人呢,婚前不懂事沒有責任感,父母說“找個媳婦管著你點”。

婚後他也可以安心做個大孩子,畢竟在世人眼裡,男人只要能掙錢,不會做家務很少帶孩子不會處理家庭關係,都不算什麼大事。

所以,很多家庭裡,婚後女人成了媽,男人卻永遠是孩子。

一、誰願意多承擔婚姻中的責任?

還不是被逼無奈!

家庭責任對很多男性而言,就是養家,簡單來說,就是拿錢回家。

至於家務責任,很多男人婚前靠媽,婚後靠老婆這個“小媽”。

女人在沒結婚之前,一樣多靠父母完成家務。

但為什麼婚後,家務責任多由女性來承擔?

除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還因為,一段關係裡,誰更依賴這段關係,誰改變!誰不得不承擔家務,誰承擔!

為什麼女人活成了老媽,男人卻“結婚半輩子,依然是少年”?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兩個媽媽爭一個孩子,都說孩子是自己的,鬧到縣衙門。縣官看著兩個媽媽一人拽著孩子一個胳膊,爭持不下。縣官想了一下說:看你們誰的力氣大,把孩子拽到手。孩子的表情很痛苦。這時,一個媽媽將手鬆開了……

家庭裡也一樣,孩子哭了,誰更心疼誰先去抱。

而這個更心疼孩子的人,一般是媽媽。

慢慢地,做媽媽的習慣性承擔起帶孩子的責任。

二、喪偶式育兒最可怕的地方,

並不是妻子缺少陪伴。

為了家庭,阿狸推掉了所有的同事聚餐、朋友聚會,不能帶孩子的活動一律不參加。她的朋友圈裡塞滿了孩子的照片,話題裡離不開我寶貝。

我提醒她,你這樣下去很危險啊!

喪偶式育兒最可怕的地方,並不是妻子缺少陪伴,而是丈夫的長期缺位,讓女人把孩子當作了唯一的指望。

女人的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很可能的後果就是:養出一個媽寶男。

然後惡性循環,兒子又得去找一個媳婦“管著他”。

一代又一代,病態變成了常態。

三、可是,女人,

你真的只能“負重前行”嗎?

要跳出這個惡性循環,女人就要轉移生活的重心。阿狸說,不是我不想,是沒辦法轉移,家庭、孩子、各種關係處理,我跳不出來。

讓阿狸真正覺得累的地方,並不是這些責任太重,而是,老公在家庭裡,參與度太低。所有事情幾乎都得她一個人來扛。

憑什麼?!

這就是女性一邊承擔責任,一邊怨氣橫生的原因:說好的一起面對呢?現在你騙了我一人入坑!

相夫教子的女人要“減負”,除了拉老公一起“入坑”,讓他承擔起家務責任外,更重要的,是改變心態改變自己。

為什麼女人活成了老媽,男人卻“結婚半輩子,依然是少年”?

阿狸不願意成為關係裡弱勢的一方,她假設自己能和老公一樣,不需要在家庭事務上花費太多心思的話,也能成為一個“少女感”的小女人。

其實並不是這樣,女人活成什麼樣,狀態好不好,除了和嫁的人有關係,更大的因素在於自己。

相夫教子不是女人失去少女感的元兇(當然女人並不一定要有少女感,只是說要活得有點朝氣),沒有好奇心、失去求知慾,老氣橫秋的心態才是。

再者,老公如何對待家庭責任,如何對待老婆,與這個女人是不是默許他用如此方式對待,是很有關係的。

更何況阿狸,有優渥的經濟條件,有保姆幫助分擔家務,卻讓自己囿於尿布奶瓶,抱怨很多,完全沒有個人追求。實在是應該思考一下,是不是對自己放棄得太早?

女人年輕時候有獨立的能力,為人母之後有堅韌的氣場,內裡都是需要一顆蓬勃的心做支撐的,不然,感受到責任重負的時候,找不到出口,怨氣必然橫生。

其實男人也一樣,在繁雜事務裡,保持一種“少年感”,該是俗稱有趣的靈魂才能做到的事情吧。

所以女人怎樣做媽,要不要幫男人“負重前行”,其實還是由自己決定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