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悄然上線信用付功能 用戶擔憂影響徵信記錄

“信用付”提供500元預支額度,但逾期超三天就將影響徵信評價。

“開通滴滴信用付,這月打車,下月付。”近日,來自廣州的彭小姐發現,滴滴悄悄上線了“信用付”功能,新用戶可享受500元的額度。目前,該功能僅針對部分用戶開通。

率先享受這一服務的彭小姐對此卻感到困擾。因為滴滴在協議中稱,信用付逾期三天後,逾期信息將上傳至央行徵信系統。近期有貸款買房買車計劃的她擔心如果不小心逾期,將影響自己的徵信記錄和貸款額度。北京大學金融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劉新海表示,滴滴信用付可能是小額信貸公司藉助滴滴的流量做營銷,將信貸服務和消費場景結合。

部分用戶可開通滴滴信用付

5月23日,像往常一樣,彭小姐打開滴滴叫車。結算時,滴滴彈出了一個含有她姓名、身份證信息的陌生頁面,並要求輸入銀行卡信息。她按要求填寫了銀行卡信息,用支付寶結算了這筆車費。

此後,彭小姐發現滴滴顯示新增了一個功能:滴滴信用付。她猜測可能跟之前彈出的陌生頁面有關,於是致電滴滴客服,要求刪除滴滴信用付中的所有數據。客服反饋稱只需關閉該功能即可。

彭小姐仍然不放心,她隨後查詢滴滴客服中心發現,在對問題“信用付逾期後如何收取違約金”的回答中提到,滴滴信用付的逾期信息將上傳央行徵信系統。彭小姐擔心滴滴信用付影響徵信評價,再次致電滴滴客服要求刪除數據,但是這次得到的答覆卻是“沒有辦法刪除”。

對於是否能夠刪除相關數據,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佔領表示,用戶使用滴滴信用付時應該會有相關的用戶協議,通常其中會約定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一旦用戶點擊同意,即表示接受協議內容,對其產生約束力。用戶同意以後再要求刪除支付數據等個人信息,則缺乏合同依據。當然,如果用戶不再使用其服務,可以依據工信部頒佈的《電信與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要求註銷賬號。

註冊頁面三份協議“變臉”

滴滴“牽手”小額貸款公司

“滴滴信用付算是一種線上信貸服務。”劉新海表示,當用戶開通滴滴信用付功能時,其實是與放貸的小額貸款公司建立了信貸業務。北京璽澤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程貞也表示,只要這種借貸關係不為法律禁止,在用戶最終點擊確認並同意的情況下,合同即產生效力。至於在滴滴信用付中產生的數據是否上傳央行徵信,劉新海表示,這取決於該小額貸款公司是否接入央行徵信。“但是,滴滴出行是沒有資格直接上傳這些數據的”,他強調,滴滴本身沒有信貸業務,也不是持牌的金融機構。

對於滴滴和小額信貸公司的這種合作模式是否合規,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關鍵要看小額貸款公司是否取得網絡小貸牌照。劉新海則認為,可能是小額信貸公司藉助滴滴的流量做營銷,將信貸服務和具體的消費場景相結合,這種模式會是未來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