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粟裕發給中央的這份電報,解放戰爭的整個格局都將為之改變!

因為粟裕發給中央的這份電報,解放戰爭的整個格局都將為之改變!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中原會戰的初期,解放軍很被動,其中又以劉鄧最為困難。大別山戰略地位重要是重要,但那裡都是山區,不利於大兵團作戰,更主要的是沒有後方,糧草彈藥的補充以及傷員的安置,都非常成問題。

粟裕和陳賡也是在外線作戰,處境同樣不容樂觀。

自孟良崮戰役後,粟裕一直想打大殲滅戰。打大殲滅戰,必須在兵力上首先佔有優勢,然而國民黨軍在中原集中了6個機動兵團,僅靠華野或三路大軍中的任何一家,都難以單獨取勝。

倘若三路集結,又往往失去戰機,只能打中小規模殲滅戰,而由於敵軍增速很快,大多時候連中小規模的都打不成。

粟裕覺得,這一切契需改變。

當時毛澤東主張不要後方的戰略躍進,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即緣自於此,粟裕的想法是,還是得有後方,否則難以在大兵團作戰中佔得先機。

因為粟裕發給中央的這份電報,解放戰爭的整個格局都將為之改變!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戰役規模上,因認為中原無大仗可打,中央軍委主要強調打中小規模殲滅戰,粟裕則認為,應該依託根據地,集中兵力打大殲滅戰,這樣才能確保解放軍在數量和技術上迅速取得優勢。

顯然,粟裕的所思所想,跟中央的戰略決策大不相同。為慎重起見,在起草好相關電報後,他又繼續觀察思考了四十多天,最終才把這份分量極重的電報發出。

1948年1月22日,粟裕以“斗膽直陳”的措辭,向中央發出了電文,按照電報日期上的慣例稱呼,該電被稱為“子養電”。

中央收到“子養電”的時候,陳毅也在陝北西柏坡。

毛澤東電召陳毅到西柏坡,是因為繼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後,他正在考慮第二步戰略躍進。

毛澤東預計,五年內可以解放全中國。1948年是第三年,戰略重點就放在躍進江南的行動上。

因為粟裕發給中央的這份電報,解放戰爭的整個格局都將為之改變!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中央決定以華野為主,組建東南野戰軍,陳、粟分任正副司令員。毛澤東與陳毅還共同商定,先由粟裕率3個縱隊於1948年夏季或秋季渡江南進。

陳毅興致勃勃,賦詩一首:“五年勝利今可卜,穩渡長江遣粟郎。”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子養電”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