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幼兒園老師明明知道佈置給孩子的手工作業都是家長完成的,卻還要佈置?

baby的童年足跡

一個人如果帶著積極的態度去生活,那麼他所看到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積極的,但是相反,如果一個人帶著消極的態度去工作和生活,一切都會變得很灰暗。

幼兒園的老師給孩子佈置很多的手工作業,其實很多孩子都無法獨立完成,需要家長的協助,家長在協助孩子的過程當中,難道不是和孩子一次最有效的溝通和成長的機會嗎?

老師佈置的作業,孩子沒有辦法獨立完成,但是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家長有沒有認真的去聽取孩子的想法,根據孩子的想法去找材料,一起動手製作。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會為一個願意參與到他們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家長感覺到驕傲和自豪。

老師佈置的作業種類繁多,各式花樣翻新,在過程當中,如果沒有積極的態度,最可能的就是連孩子對待老師佈置的作業也變得越來越敷衍。

在和孩子一起作業的過程當中,家長如果也無從下手,完全可以通過網絡搜索資料,參考別人怎麼做,和孩子一起創新,去完成某項作業。完成作業的過程是多好的一次親子互動的機會呀,平時想找也找不到的好機會,很多家長卻再埋怨老師,我覺得如果家長的心態是這樣,那麼很多問題可能都會如此這般。

完成老師佈置的手工作業,家長是敷衍的。孩子在交友過程當中遇到困難和困惑,家長是敷衍的。孩子在學習過程當中遇到障礙需要幫助,家長是敷衍的。家長這樣的心態又怎麼能指導和影響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在面對所有困難和問題時積極的向前呢?

其實如果家長反感老師佈置的手工作業,不想花時間參與和孩子一起互動的過程,不做就好,這最簡單和直接。


九鬥學生心理

幼兒園老師佈置給孩子的作業,準確地說叫“親子作業”,就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的作業。

親子作業是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以開放的視野,遵循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的理念,把家長納入完成作業的參與者行列,設計出讓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題型,讓家長和學生共同經歷完成作業的過程,共同體驗新課程帶來的衝擊和全新的感受。根據新課程注重學科整合與關注學生生活的特點,親子作業應更多地體現出綜合性、實踐性、情感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和家長在共同的操作實踐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學習的愉悅,從而讓家長更多地理解新課程,支持新課程。

幼兒園的孩子還處於各方面啟蒙開發階段,自己本身能獨立完成的事項少之又少,但是,因為少就不做了嗎?比如,孩子吃飯,是從手抓、用叉子、用勺子、用筷子工具,開始掉很多,甚至吃不了幾口,慢慢掉地少一點了,直到小學很多孩子才不掉飯。這是一個極其緩慢,又看不到成效的過程,但只有這樣一點點堅持下來,孩子才可能熟練地使用餐具。

比如,寫字,剛開始孩子可能根本就拒絕坐下來,到可以坐下來握住筆,到慢慢可以畫一些字符,再到可以描紅,最後到可以寫簡單的字。這個過程是及其緩慢的,但是如果沒有開始家長陪伴著坐下來,畫畫,孩子可能會一直抗拒寫字。

手工作業,是對孩子小手精細動作鍛鍊的一項很好地活動,但孩子年齡尚小,在理解能力方面、動手能力方面、聽從老師指令方面都還是起步階段,無法獨立完成,如果,父母陪同孩子一起,通過一系列的動作,完成這項工作,不僅是父母給孩子示範的最好時機,也是孩子練習觀察能力,鍛鍊動手能力的最好時機。幼兒園裡,三個老師要面對十幾、二十幾個孩子,不可能面面俱到,再者,這麼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孩子在課堂上能學到的東西太少了,父母在家裡和孩子兩個人,手把手教孩子做手工,是對孩子最好的智力開發和能力培養。

幼兒園裡,老師面對的是孩子,不是家長,能佈置作業的對象也是孩子,不可能明明白白的寫家長作業,其實聰明的家長或者懂教育的家長都明白是親自作業。如果是不懂教育的家長或者認為教育是老師的事情,這樣的家長,無論怎樣寫,都是對作業持反對態度的。

親子作業是不是寶寶什麼事也不用做呢?

當然不是。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和孩子一起完成親子作業。

1、父母選擇幾個版本的親子作業,請孩子選擇具體做哪一個。父母給孩子大概講解完成作業需要什麼東西?完成步驟?父母和孩子一起收集、準備作業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2、父母幫忙做孩子畫不了、剪不了的部分,孩子完成塗色、粘貼等利索能力的工作。父母完成後,父母握著孩子的手一起寫上孩子的名字。

3、父母請孩子講講今天的作業做的什麼?怎麼做的?或者編一個故事。剛開始只要一句話就好,慢慢地說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具體。請家庭其他成員表揚、鼓勵孩子。父母補充一些相關知識。

4、把孩子的作業展示出來,比如畫畫,就貼在客廳牆面上,手工作品就放在陳列櫃裡,增加孩子的榮譽感。

親子作業父母大忌。

1、父母不重視親子作業,導致作業總無法完成。孩子在學校會被批評的,老師也會覺得家長不支持園裡教育,慢慢冷淡孩子。

2、認為作業是孩子的,不給孩子幫忙,孩子的作業質量完成不高。孩子在幼兒園,也會感受到,好的作業,老師和小朋友都喜歡,不好的作業,老師和小朋友都不喜歡,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3、不是親子完成,而是買現成的作品應付作業。達不到鍛鍊孩子的目的。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會經常說,讓我爸給我買,想不到自己動手。

4、親子作業的過程也是培養親子感情的最好時機,不要高估孩子的能力,也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


努力的喜媽

我兩個男孩幼兒園佈置過好多好多的手工,一個月一兩次,有時兩個孩子兩種主題手工一起來,偶爾我也會在心裡嘀咕手工作業太頻繁了,但每次我們還是很認真對待。在這過程中,收集材料,一起想各種創意,再一起動手完成。這是互動,孩子也能鍛鍊動手動腦的能力。

現在大寶6歲準備上小學了,二寶中班,這期間我工作過也停職過,對於親子手工的作業我們總會抽出時間來完成,並且務必讓孩子參與其中,不然就沒有意義了。有時讓孩子先做先畫,我和寶爸再來加工。有時我們一起做,大小兩份做好了一起交。做的手工一定要簡單的,孩子也能動手的才好到了幼兒園得到老師表揚,孩子也會自信起來。

在幼兒園每次唱歌跳舞活動總沒有我家孩子什麼事,一般女孩子的機會比較多。但至少在一些動手或創意上的活動能多些參與。

以下是我們做過一小部手工圖片,比較粗糙,勿噴哈!!

燈籠系列之



賀卡





各種春夏秋冬主題手工












海沫夏歌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這個問題是最有資格說道幾句。



首先,幼兒園給孩子的手工作業,目的就是和家長一起做,在做的過程中提高孩子的能力,增進親子交流。

比如,今天我們的主題活動“新年快樂”,其中一個活動是“製作新年燈籠”。我們在幼兒園裡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燈籠,也畫了各種燈籠,接下來我們就佈置小任務,回家去製作一個小燈籠。

我們並不需要孩子做一個怎麼樣精美的燈籠,而是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說說燈籠的故事,一起尋找材料,一起說說笑笑,一起做個小燈籠。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跟你有了交流、有了表達,你平時工作忙沒機會陪孩子做些什麼,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讓你瞭解孩子的能力。比如,孩子會講燈籠的故事,會自己摺紙,會用各種色彩塗畫。

第二,幼兒園的手工作業,家長不要追求多麼精緻完美,要把它當成跟孩子的遊戲。

在這個小遊戲裡,你們是一個團隊,一起收集資料,一起完成任務。哪怕最後完成的是一幅糟糕的作品,也不用生氣。我們體會過程中的快樂就好。

最怕家長一定要追求完美,事事不讓孩子動手,反而跟老師的目的背道而馳。

第三,和孩子完成手工作業,可以提升孩子的成就感,讓孩子感到自己被家長重視。

孩子雖然小,也有自尊。他接到老師的任務,是非常渴望完成,並在受到老師的表揚和小朋友的誇讚。

所以,手工作業、親子作業,家長的態度就很重要。

家長高興地說,媽媽會跟你一起完成,我們一起加油!孩子就會感受到重視,感受到媽媽對他的理解和支持。

相反,媽媽說,又要做,煩都煩死了,我們不做了。孩子就會備受打擊,甚至在幼兒園情緒低落。

孩子的教育就是需要幼兒園和家庭共同配合完成,如果幼兒園因為怕麻煩,什麼活動都不進行,不利的還是孩子。

所以,作為家長,孩子也只有這麼一段幼兒園時光,能有機會跟孩子一起做做、玩玩,一定要好好珍惜。

相信一位支持、理解、配合孩子的父母,一定能讓孩子更自信,更能幹!


幼兒園陶陶

我有一個同事,雖然她本人資質一般,但兩個孩子都非常優秀,剛開始我還以為是兩個孩子天賦使然,後來我跟他在一個辦公室呆了一年多,我才發現她的孩子優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她的教育上。

當時她的小兒子也正在上幼兒園,一次幼兒園佈置了用樹葉做貼畫的作業,這種作業本身就是讓孩子和家長互動的,但我想很多家長都是以應付差事的心思隨便給孩子找幾個樹葉,讓孩子草草完成就可以了。

就是這種:


但我的這個同事先是帶著孩子去公園裡摘了很多樹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僅摘了樹葉,還認識了不少樹木,最關鍵的是孩子很開心,現在的很多家長捫心自問一下,有多長時間沒有帶孩子去公園玩過了?這不僅僅是個摘樹葉的問題,是父母有效陪伴的問題,在跟孩子一起摘樹葉的過程中建立起親子良好互動。

然後又親自跟孩子一起做,第一次做不好,又上網找圖片重做,做完後不僅僅孩子一臉開心,她快四十的人了,也喜上眉梢。

在這個過程中她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關鍵還培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做不好可以上網查資料,看看別人怎麼做的。

這才是高質量的親子教育啊,很多家長說是陪孩子做作業,孩子在那裡做作業,他在一邊玩手機,孩子不會,他來一句老師沒教嗎?這都不會,明天問老師!

等作業做完,孩子拿到學校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孩子那天放學一直再說老師表揚他的事,臉蛋紅撲撲的。

你看,不斷表揚的正反饋又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她的兩個孩子都很自信,樂觀開朗。

這樣養出來的孩子不優秀都難啊!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抱怨幼兒園佈置的作業孩子自己完成不了,那本身就是親子作業,為的是加強父母跟孩子的互動,教育孩子是在一點一滴中,而這家庭比學校還重要。


陳蘭香老師

我先談談小朋友做手工的意義和好處。

1.鍛鍊小朋友的小肌肉。

2.培養小朋友的耐心。

3.培養小朋友的創新力和想象力。

4.鍛鍊小朋友的手指靈活。

5.訓練小朋友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能力。

我認為,幼兒園的教學,幼兒園的每一節課都是應該是一個綜合課程,是一個整合課程。並不是手工課就是手工課,繪畫課就是繪畫課,英語課就是英語課,數學課就是數學課,遊戲課就是遊戲課。他們應該是一個綜合課程,手工課裡面應該包含美術,閱讀,遊戲,口才訓練等。英語課裡面也應該包含美術,遊戲等。這樣的綜合整合的課程才是一節幼兒園的課。這樣的課小朋友才會有興趣,在遊戲中,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完了一節課了。

關於幼兒園老師佈置手工讓小朋友完成,其實就是讓親子互動的活動。讓孩子跟家長一起參與。有什麼好處?好處多多!

1.在互動的過程中培養親子感情,這樣增強親子之間的感情,便於以後更好溝通。

2.小朋友太小做不了,雖然沒有做,至少他會在旁邊看著你做,在看的過程中,小朋友也在思考,見多識廣沒有什麼不好的。

3.家長做手工的時候可以給你朋友啟發,引導他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的時候你可以自己設計點小困難,思考解決,有些東西潛移默化不知不覺的就傳給小朋友了。

4.小朋友在參與手工的過程本來就是一種訓練,只要自己參與了進去,都是很自豪的,可以增強小朋友的自信心。

5.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在一次次的陪伴過程中,小朋友是很愉快的,幸福感很強。有利於小朋友的身心健康!

綜上所述,這樣的親子手工活動是十分有意義的!孩子在一次次活動中快樂成長著!


燕姐微視頻

第一個問題:

首先,幼兒園老師佈置幼兒園作業的初衷,絕不是為難家長,而是以微強迫性的任務模式給予家長和孩子之間難得的親子合作和鍛鍊幼兒思維與能力的機會。接下來,是否能夠高效的利用這種機會,那就是每個家長的個人選擇了!


一般,家庭作業不是隨意佈置的,而是會根據幼兒園當下的活動主題進行佈置,比如植樹節、母親節、聖誕、元旦等等,那麼,結合這些節日特徵,家庭作業就賦予了一次教育幼兒的時機,而不單單是一項作業了。試問,在關於種植的家庭作業中,你有沒有向孩子介紹過春、夏、秋、冬分別會開什麼花長什麼樹,你有沒有帶著孩子去大自然瞭解各種植物,你有沒有陪孩子坐在路邊畫一畫地上的小草。如果家長多用心一點,作業可能會變成一次踏青、一場旅行,不但能增長了孩子們的知識,增強孩子們的信心,而且增進了親子間的情感,使孩子學會如何更好地協作。所以,別再抱怨家庭作業啦,如果你足夠愛你的孩子,就要與他們用心的完成每一次家庭作業。


除了用心,還要有耐心。儘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培養孩子的興趣及耐心,更重要的是,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很多家長會覺得,給孩子找了相對高端的私立園或者非常靠鋪的公立園,家長就不用操心了,但直到小學一年級,才會發現孩子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同樣半個小時的課程,有的孩子能夠把老師講的知識都消化了,有的孩子半節課都在溜邊兒,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孩子在幼兒階段專注力的培養。現在的幼兒園,除了非常正規的蒙氏教育等工作模式的幼兒培養,其他幼兒園多以區域活動來填充幼兒一天的活動時間,這樣的好處是小朋友們非常放鬆,壞處是小朋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隨意選擇區域,遇到困難了換個區域,玩膩了換個區域,這樣的弊端是,孩子的耐心不足,專注力不夠。所以,千萬別指望幼兒園能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專注力一定是家長點滴付出的結果。別浪費每一次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機會。如果既完成了家庭作業,又培養了孩子的專注力,何樂而不為呢。


豁耳兔o

家長理不理解幼兒園為什麼要佈置手工作業,其實佈置手工作業,也是親子作業,隨著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家長越來越忙,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幼兒園佈置親子家庭作業,目的也是為了讓家長多陪伴孩子。並不是要把這個作業做得完美,而是要家長和孩子相互配合。不要有怕被別人比下去,要做得很好,家長不應該有這種心理。

目的也是促進親子關係,促進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思維和創造方面的發展。一般老師留作業都不會限定按著這個方法去做,老師會給一個主題,例如是小手偶。我們讓孩子去想象怎麼做創造力,家長不必說為了這個作業頭疼,要理解幼兒園為什麼要留這個作業。


蘇瑞親子

表面上看是親子活動,對家長和孩子有益。但問題是幼兒園對孩子沒有考核機制,幼兒園要體現管教成果就只能靠活動照片,孩子手工。

老師樂意評選出做得好的向校長邀功,校長也樂意展示做得好的給學校貼光,好表現成績爭取教育資源、招生資源。校長總不能拿坨屎出來誇自己幼兒園辦得好吧!

最後就變成本末倒置,老師追求做得好的手工,表揚做得好的作品,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失望造成自卑,就不可能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有孩子的都清楚,一起完成的精品率很低。結果就變成家長自己做了。


Mleung19

剛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做完“家長作業”的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因為今天有事,而週一要交作業,所以昨天下午在家就和某小孩忙開了。從材料準備,到主題設定,再到內容充實,孩子只是輔助性地幫幫忙,塗個色之類的,大多還是我做。

那麼,為什麼幼兒園老師明明知道佈置給孩子的手工作業都是家長完成的,卻還要佈置呢?我以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校硬性要求,每學期手工作業要有幾次;

2、老師作為教學用具需要;

3、老師用來裝扮幼兒園某主題角落需要;

4、參加園內外的某個活動需要;

5、意在為家長和孩子創造親子互動的機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thumb_url": "7e5d00073eb2737f093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