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鄉親巾幗創業能手張文娟

心繫鄉親巾幗創業能手張文娟

山村裡走出的孩子,由於家庭困難,離開了心愛的校園,步入社會,在外打拚7年,自己過上好日子,不忘生活過地方的父老鄉親,她就是銅川市印臺區睿娟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文娟。

回鄉探親見商機

2009年在外經商多年的張文娟,回到自己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銅川市印臺區紅土鎮甘草塬村,這裡塬上栽蘋果塬下種玉米,在和鄉民聊天時,瞭解到村裡人日子依然很苦,辛辛苦苦勞作一年下來,也掙不下幾個錢。村裡人種植的玉米銷路不暢,受市場影響價格居低不上,經濟來源有限,家家的日子和她當年離開時沒啥改變,為了鄉親們能過上好日子。張文娟就想能不能把玉米就地消化掉,結合本村有養殖的傳統,她就萌生了辦養殖場的想法。她說服丈夫到漢中的一家大型養殖場打工,學習養殖技術。一年後丈夫學藝歸來,夫妻倆人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又東借西湊一百多萬元,在甘草塬村建了一座初具規模的,現代化生豬養殖場造福一方百姓。

心繫鄉親巾幗創業能手張文娟

回鄉創業

張文娟,2010年5月,引進了美國的優良品種二元母豬,繁殖到三元母豬。並註冊資金650萬元,佔地50畝,辦起一個集畜禽養殖銷售、飼料加工銷售、養殖技術服務、籠具銷售、貯藏為一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現有職工25人,現有專業技術人員5人,生豬存欄2300頭、現有豬舍7552.98平方米,獸醫消毒室60平方米,飼料加工車間及庫房1120平方米、蓄水池200立方米。一年向社會提供商品仔豬10000餘頭。養殖生豬,戶均收入5.74萬元,人均純收入12471元,社會效益非常明顯經初步估算,每戶養殖150頭生豬,年出欄應在200-260頭。

當養殖場建立起來發現,村民王軍良的母親常年臥病在床,無法外出打工,為了讓他們早日脫貧,合作社就聘請王軍良來做零工,這樣既有了經濟來源也照顧了母親。長期在合作社打工,現在生活經濟收入穩定,年收入兩萬多,這對於一個農村人來說已經不錯了。

面對冷嘲熱諷的小女子

2016年當時豬肉市場震盪,引起養殖戶和周圍群中的恐慌,此時張文娟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為自己的鄉親們能過上好日子。面對眾多冷眼冷語,這個小女子沒有退縮,堅持著自己的想法:“我是為扶貧而來,讓銅川的鄉親吃上放心豬肉。”在外人都不理解的情況下,市場低迷,有好多村民背後說:“在這裡搞養殖,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還在擴建廠房,這裡肯定是有問題,有是在騙國家的扶貧資金。”面對這些謠言和質疑張文娟依然堅持這,包括自己在臨產的情況下,依然沒有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挺著大肚子為自己的項目四處奔走,用實際行動贏得投資者的信任。她給投資者的承諾用誠心交朋友,讓投資者看到希望,投資者確確實實看到豬場裡,一頭頭毛色靚麗成色好的生豬,讓大家放心,張文娟咬牙堅持克服重重困難。當朋友聽到有人議論張文娟的不好,都遭到朋友的駁斥,恢復張文娟的聲譽,告訴大家:“請相信張文娟,這娃骨子裡有股韌勁,幹事沒問題,既然幹了肯定會幹好。”她的幹勁受到各級政府部門領導的關注。

心繫鄉親巾幗創業能手張文娟

汗水和辛勞換來社會的肯定

汗水和艱辛鑄就了她的成績,2012年還被評為“全國創業明星”“陝西省三八紅旗手”和“陝西省十大農民女狀元”。連續幾年來被評為致富帶頭人,2014年被評為銅川市勞模、銅川市農民增收先進典型戶、印臺區‘百名十佳’榮譽稱號。她的合作社2012年還被全國婦聯評為“巾幗現代農業示範基地”2014年被評為“陝西省標準化畜牧養殖場”和“省級示範合作社”、2016年被陝西省農業局評為“陝西省百強合作社”。張文娟提出了新概念:養豬要做到無抗生素養殖,企業要做到綠色環保,出欄的豬要讓大家買得放心食用的放心。

供稿人:張宏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