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沒有“孝道”,美國人冷漠又無情?

中國人常說,美國人沒有“孝道”,美國人冷漠又無情。

前幾天,一則這樣的新聞又刷爆了各大網站:美國紐約一對夫婦把他們30歲的“啃老”兒子告上法庭並要求其搬離他們的房子。此前,他們已經給兒子發過5份搬家通知,但兒子仍然不搬,這對夫婦最終迫於無奈請求法院採取強制措施。

美國人沒有“孝道”,美國人冷漠又無情?

底下的網友眾說紛紜:

美國人沒有“孝道”,美國人冷漠又無情?

網友們無非想說:兄弟,可惜你是美國人。

眾所周知,中國家長是最具有奉獻精神的一群人,一談到家庭、親情、孝道,我們往往津津樂道,彷彿這些都是中國人的專利。而“美國孩子長到十八歲就被掃地出門”,“美國父母不會給孩子買車買房”,“美國孩子長大後不和父母居住在一起”這類說法,都讓大家對美國人的家庭觀念有不少先入為主的印象和看法。

直到我自己來到美國後,眼見親歷的點點滴滴,才讓我發現美國家庭與中國家庭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邏輯,這點常常觸發我深深的思考。

首先,美國人真的不注重家庭嗎?這是對美國社會最大的誤會啊。

美國人沒有“孝道”,美國人冷漠又無情?

慢慢地,我發現美國人的家庭觀念,有時候甚至勝過中國,只是出於文化的原因,表現形式不一樣而已。

之所以美國家庭給中國人留下“淡薄”的印象,也許是美國家庭講究“尊重”而惹的禍。

尊重是美國家庭觀念最重要的一點,包括尊重孩子,尊重伴侶,尊重父母。

美國人注重家庭的表現形式,更多的是時間上在一起,彼此尊重,彼此關注, 關注成員的情感,愛好,發展,互相鼓勵,獲得自信,並見證每一個進步。

尊重孩子

前天看咪蒙的文章時,有句話說的特別好:“不是我生下了你,而是我遇見了你。”

在美國,孩子出生即與父母平等。美國人認為,孩子只是一個尚未具有獨立判斷力的公民,所以需要在父母的監護下慢慢訓練掌握社會規則和履行社會義務。孩子在人格上與自己平等,同樣享有基本的人權,這無關他的年齡。

我有個美國朋友叫Dylan,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去他家裡,他和他的女兒Kaitlyn對話常常是以問句的形式,例如:“你覺得怎麼樣”、“你能幫我xxx嗎”,還有鼓勵的話“你很棒”、“真聰明”,還有表達感激的話“謝謝你”、“你真貼心”...

再看看中國家庭,我們是不是常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你不準xxxx”、“你不可以xxxxx”?不少家長的想法是:“我生下了你,你屬於我”,孩子被當成父母的附屬品,所以在溝通上,父母對孩子也習慣用這樣的命令式語句以示權威,讓孩子聽話。殊不知,正因為這樣不平等的交流方式,孩子和父母的相處就很難愉悅起來...

尊重伴侶

在美國,夫妻相處間也很少有不和睦的現象,即使是同住在一個屋簷下,他們也會尊重彼此的自由,給對方留下個人的空間。

而在中國,夫妻雙方恨不得融為一體,天天粘在一起,關係好的話,就會顯得如漆似膠。不好的話,就會變得劍拔弩張,這樣的相處方式,其實容易走向感情的兩個極端。

美國人沒有“孝道”,美國人冷漠又無情?

另外一點值得我們借鑑的是,美國夫妻雙方對彼此的期望值低,使得各自的滿意度很高,所以容易滿足。例如美國人不會要求伴侶要無私的包容自己,愛自己,甚至說要依靠對方來拯救自己的人生。

美國人的婚姻觀還是比較純粹的,當斷則斷。雖然說美國人注重家庭,但是離婚率也不低,曾有婚姻專家就撰文指出,“美國很多家庭破裂,都是因為在相處中沒有受到‘尊重’”,這種時候他們就會果斷選擇離開,並不會把婚姻當做是人生唯一的希望。

尊重父母

美國人是“小家庭”過日子的國家,在這個家庭裡沒包括父母的位置,即使是同住一條街,他們也很少選擇住在同個屋子。這其實並不只是孩子的想法,也是老人的想法。

首先,美國人尊重老人最大的表現就在:不要求老人幫忙帶孩子。美國老人的晚年通常有自己的規劃,例如學習一門技能,培養一項愛好。在家庭裡,他們似乎也很“醒目”,為避免因時代不同而產生矛盾,美國老人也認為孩子更該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美國,獨居老人比比皆是,但說到獨居老人都是冷清悽苦可憐,我覺得是我們國人在用自己的思維妄自揣測了。

“不住一起,那老人生病了怎麼辦?”

這樣的疑問我也曾有。剛來到美國時,發現朋友的父親生病了,他只是打過幾次電話,並沒有作出什麼“表示”,我心還想,美國人真該上一門“孝”的中國文化課,但是後來我才知道,美國人醫療保險是無所不包的,他們有自己的方式表達關切。

當然,這和文化、和環境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中國老人打拼了大半輩子退休後,通常會閒得慌,不找點事做就心裡癢,於是他們催著抱孫子,插手兒女的家庭,因此便有了“隔代親”、“婆媳矛盾”這些現象...

相比下,美國老人卻忙得很,他們忙著養花、看書,旅行,盡情享受著晚年生活,也因為獨立的經濟和精神,在與兒女的相處時更樂忠於給彼此一些私人空間,但又心繫著對方。

在真正瞭解後,我們就會發現現代美國人的主流家庭觀念,是有一條主線的,那就是基於平等的愛。

之前我就看過一篇美國國務卿奈斯訪問中東的文章。演講完之後,在提問的環節,其中有一伊朗學生髮問:“你們美國不重視家庭,你有何評論?”奈斯稍事停頓了一下,笑著說:“對於你的問題,我不想直接回答,如果你願意,我們歡迎你來美國實地看看!”看來,對於美國家庭有誤會的人還是不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