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5月8日下午,特朗普正式宣佈美國將單方面退出2015年簽訂的伊核協議,並重啟此前為履行協議而豁免的對伊朗制裁。此舉震驚世界,而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將暫時留在伊核協議中並與協議其他各方磋商。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5月8日特朗普在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後簽署總統備忘錄

時至今日,伊核協議仍然持續發酵,美伊圍繞核問題明爭暗鬥,各方持續發力,攪動地區局勢,牽動世界神經。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重新梳理伊朗核問題的前世今生。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伊核問題的萌芽

伊朗在中東屬於典型的“高富帥”國家,是擁有幾千年歷史的世界文明古國。國土面積為164萬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達到8027.7萬,也是中東地區什葉派人口最多的國家。其油氣儲量更是雄踞世界前列。

唯一地跨波斯灣、裡海兩大能源區的國家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公元前3000年左右,伊朗這塊土地就已經有了人類活動的記載。“高貴的雅利安人”與伊朗土著相融合的後代波斯人,是伊朗的主體民族。歷經波斯帝國、亞歷山大東征、阿拉伯帝國,而始終保持主體民族的穩定性,是伊朗最驕傲的歷史。

超級悠久的歷史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血統塑造了伊朗人傲慢、好強的性格,地緣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支撐著伊朗的綜合國力,也使伊朗不滿足於甘當地區大國的現狀。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二戰後,隨著美蘇冷戰的開始,伊朗依據國際形勢的變化,開始全面開展核計劃,希望利用核力量去威懾他國以確保自身安全並提高自身國際地位。

於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伊朗開啟了自己的核計劃。

當時的伊朗巴列維王朝和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在政治上處於蜜月期,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給伊朗的核研究“送錢送物”。1957 年美伊兩國簽訂“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相關協議,美國一舉提供5兆瓦反應堆“造福”伊朗的核開發,這標誌著伊朗核計劃的誕生。

如今遍佈伊朗的核設施

沒有當年的從0到1也是不行的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1967年伊朗成立德黑蘭核研究中心,1968年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974 年,聯邦德國開始援助伊朗建造布什爾核反應堆,並於1981年完工。

波斯灣沿岸的布什爾核電站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美伊關係的密切使伊朗的核計劃高歌猛進、暢通無阻。截止1979 年,伊朗已建立德黑蘭、伊斯法罕和阿米巴拉德三所核研究中心,並培養了大量核技術人員。

如今在聯合國監視下的

伊斯法罕核研究中心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但到了1979年,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伊朗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關係迅速惡化,核技術援助立刻停止。此後經歷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嚴重打擊了伊朗石油經濟,伊朗國內的核設施也遭到戰爭的嚴重破壞。伊朗的核夢想於是停滯。

雖然境遇艱難,但是有精神領袖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伴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國進入國際擴張期,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才感受到了巨大的國防危機,重啟核開發。在俄羅斯的幫助下,1992年伊朗在波斯波利斯建立核研究機構,並大規模建設核反應堆、培訓核技術人才,從此逐步建成完整的核燃料循環體系。

這時候美國開始加大對伊朗的施壓,2000年開始制裁與伊朗進行核合作的外國政府和機構。兩年後,流亡法國的伊朗“抵抗運動全國委員會”披露伊朗哈塔米政府正在秘密建造兩座核設施,伊朗政府也承認了兩所核設施的存在,並宣稱伊朗已經成功開採出了鈾。

一排排用來濃縮可裂變鈾同位素的氣體離心機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而鈾濃縮是研發核武器的重要步驟,美國立刻拉起反對“伊核武器”的國際同盟,伊朗核問題就此爆發。

總的來說,伊核問題產生的實質就是美國與伊朗關係問題。

從談判到協議

其實從2003年起,英、法、德三國就與伊朗就核問題展開過談判。2004年幾方達成約束鈾濃縮計劃的《巴黎協定》,但2006 年伊朗內賈德政府卻宣佈重新開始鈾濃縮活動。

2006年中、美、俄加入歐盟三國的行列,伊核問題“6+1”談判正式開端。從2006年磋商開始,到2015年7月14日“伊核協議”達成,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進行了長達10年的“馬拉松式”談判。

2015年4月2日,伊朗與六國

就伊核問題達成初步協議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特朗普宣佈退出的“伊核協議”文本長達150頁,主要內容包括六個方面:

第一,限制伊朗鈾濃縮的能力。

第二,限制離心機的數量。

第三,限制伊朗核研發活動。

第四,限制伊朗鈈生產的能力。

第五,建立透明和嚴格的監測措施以及共同協商機制。

第六,作為回報,國際社會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這個看上去相當苛刻的伊核協議的達成,湊齊了不少關鍵要素:一方面,伊朗魯哈尼總統是溫和改革派,一直希望與國際社會溝通,和平解決制裁問題;另一方面,此時美國對伊朗的政策從威脅轉為合作,以應對“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興起。其他五國各有利益,但總的還是希望在和平框架下解決問題。

伊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後

德黑蘭市民在街頭慶祝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伊朗看似在這個協議中遭到了嚴格的限制,卻未必沒有收穫。

國際制裁解除使伊朗國內經濟得以擺脫常年發展低迷的困境,也有助於魯哈尼總統推行改革。美伊關係的改善使得伊朗藉此在中東地區獲得更多話語權,政治影響力不斷提升。但這極大地威脅到了美國的傳統盟友以色列和沙特在中東的利益,矛盾十分尖銳。在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導向下,這個問題也是最終導致美國退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岸的沙特與北岸的伊朗

沙漠之國與山地之國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其實事情從協議制定的一開始就有問題。“伊核協議”並沒有完全解決伊朗核問題,只是把伊朗核問題的最終解決推遲到十五年後。甚至從美國法律層面來講,當時奧巴馬簽訂伊核協議時,為了減少阻力並沒有尋求國會支持。這意味著伊核協議對美國來說只是個約定或者協議,並沒有法律效力,為今年伊核問題的反覆埋下了伏筆。

不確定的未來

美國重啟制裁會對伊朗產生政治、經濟層面的雙重影響。

一方面,伊朗貨幣里亞爾本已暴跌,銀行也深陷不良貸款泥沼,此時美國再宣佈全面制裁將進一步加深歐洲公司對投資該國風險太大的認識。為了保住規模龐大的美國業務,已經開始有大型歐洲公司逐漸撤出伊朗。道達爾、巴斯夫、馬士基等大型歐洲公司不得不犧牲伊朗業務,收入的顯著減少將給伊朗國庫造成重創。

真的是“暴跌”了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另一方面,溫和派的伊朗總統魯哈尼此前曾承諾結束伊朗的孤立狀態,振興經濟,但現在的經濟狀況很顯然對其執政帶來巨大挑戰,給伊朗國內的對美強硬派提供了發展機會。

但伊朗並沒有像美國一樣同時退出伊核協議,而是仍然在爭取最後的機會。魯哈尼表示伊朗將繼續維持該協議框架。

從美國退出協議之後,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就開啟了穿梭外交以“挽救”伊核協議:5月13日和14日,扎裡夫到訪中國、俄羅斯並與兩國外長會晤。5月15日,扎裡夫在布魯塞爾與德國、法國、英國的外長會晤。

大兄弟幫幫忙吧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利用這幾個國家對美國新政策的不滿,伊朗試圖在國際社會上孤立美國,以從外部施壓挽救核協議。

此外,伊朗進一步加強對敘利亞巴沙爾政府、伊拉克“人民動員部隊“、也門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等什葉派同盟的支持力度,以軍事上的主動來抵消美國帶來的壓力。

鬥不過美國,但鬥得過美國的小弟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這一番努力的成果並不樂觀。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向伊朗提出了放棄核項目、撤離敘利亞等12條“基本要求”,作為停止制裁的條件。

就是要搞死你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這其中包括:承認以往核項目包含軍事性質,並放棄相關工作;停止鈾濃縮活動,絕不再對鈈做再處理,關閉重水反應堆;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無條件進入伊朗境內所有核設施;停止發展彈道導彈技術;釋放扣押的美國公民;從敘利亞撤出武裝力量;停止支持美方視為“恐怖組織”的團體。

他威脅,如果伊朗不改變當前政策,將面臨“史上最嚴厲制裁”。

接受這樣的條款,也就意味著伊朗在中東將完全失去影響力和地區大國地位,魯哈尼政府的倒臺也將是遲早的事,所以伊朗總統魯哈尼數小時後堅決拒絕了美方要求。伊朗現在只能寄希望於其他伊核協議相關國家能與伊朗合作和協商,以挽救“伊核協議”。

魯哈尼:接受是不可能的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只要涉及伊朗核問題的歐洲國家能撐住美國的制裁大棒、只要伊朗仍然願意留在伊核協議框架內,中東地區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就依然較小。但如果美國確實加大制裁力度,讓伊朗民眾對協議前景徹底失望,那這個山地大國會在將來爆發出什麼能量,就很難預料了。

受傷的永遠是民眾

制裁伊朗,美國說了算?

總之,將伊朗核行為納入可控範圍,有助於避免多個地區國家加入核競賽而引發的核混亂與核危險。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單邊主義”不僅無助於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並未給以色列和沙特等美國中東盟友帶來多少實際利益。兩國缺少在軍事上戰勝伊朗的底氣和實力,反而會大大增加兩國對抗伊朗的成本,給中東帶來無休無止的衝突和混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