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5月8日下午,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将单方面退出2015年签订的伊核协议,并重启此前为履行协议而豁免的对伊朗制裁。此举震惊世界,而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将暂时留在伊核协议中并与协议其他各方磋商。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5月8日特朗普在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签署总统备忘录

时至今日,伊核协议仍然持续发酵,美伊围绕核问题明争暗斗,各方持续发力,搅动地区局势,牵动世界神经。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重新梳理伊朗核问题的前世今生。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伊核问题的萌芽

伊朗在中东属于典型的“高富帅”国家,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世界文明古国。国土面积为164万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达到8027.7万,也是中东地区什叶派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油气储量更是雄踞世界前列。

唯一地跨波斯湾、里海两大能源区的国家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公元前3000年左右,伊朗这块土地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记载。“高贵的雅利安人”与伊朗土著相融合的后代波斯人,是伊朗的主体民族。历经波斯帝国、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帝国,而始终保持主体民族的稳定性,是伊朗最骄傲的历史。

超级悠久的历史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血统塑造了伊朗人傲慢、好强的性格,地缘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支撑着伊朗的综合国力,也使伊朗不满足于甘当地区大国的现状。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二战后,随着美苏冷战的开始,伊朗依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开始全面开展核计划,希望利用核力量去威慑他国以确保自身安全并提高自身国际地位。

于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伊朗开启了自己的核计划。

当时的伊朗巴列维王朝和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政治上处于蜜月期,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给伊朗的核研究“送钱送物”。1957 年美伊两国签订“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相关协议,美国一举提供5兆瓦反应堆“造福”伊朗的核开发,这标志着伊朗核计划的诞生。

如今遍布伊朗的核设施

没有当年的从0到1也是不行的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1967年伊朗成立德黑兰核研究中心,1968年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74 年,联邦德国开始援助伊朗建造布什尔核反应堆,并于1981年完工。

波斯湾沿岸的布什尔核电站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美伊关系的密切使伊朗的核计划高歌猛进、畅通无阻。截止1979 年,伊朗已建立德黑兰、伊斯法罕和阿米巴拉德三所核研究中心,并培养了大量核技术人员。

如今在联合国监视下的

伊斯法罕核研究中心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但到了1979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伊朗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迅速恶化,核技术援助立刻停止。此后经历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严重打击了伊朗石油经济,伊朗国内的核设施也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伊朗的核梦想于是停滞。

虽然境遇艰难,但是有精神领袖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进入国际扩张期,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才感受到了巨大的国防危机,重启核开发。在俄罗斯的帮助下,1992年伊朗在波斯波利斯建立核研究机构,并大规模建设核反应堆、培训核技术人才,从此逐步建成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这时候美国开始加大对伊朗的施压,2000年开始制裁与伊朗进行核合作的外国政府和机构。两年后,流亡法国的伊朗“抵抗运动全国委员会”披露伊朗哈塔米政府正在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伊朗政府也承认了两所核设施的存在,并宣称伊朗已经成功开采出了铀。

一排排用来浓缩可裂变铀同位素的气体离心机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而铀浓缩是研发核武器的重要步骤,美国立刻拉起反对“伊核武器”的国际同盟,伊朗核问题就此爆发。

总的来说,伊核问题产生的实质就是美国与伊朗关系问题。

从谈判到协议

其实从2003年起,英、法、德三国就与伊朗就核问题展开过谈判。2004年几方达成约束铀浓缩计划的《巴黎协定》,但2006 年伊朗内贾德政府却宣布重新开始铀浓缩活动。

2006年中、美、俄加入欧盟三国的行列,伊核问题“6+1”谈判正式开端。从2006年磋商开始,到2015年7月14日“伊核协议”达成,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进行了长达10年的“马拉松式”谈判。

2015年4月2日,伊朗与六国

就伊核问题达成初步协议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特朗普宣布退出的“伊核协议”文本长达150页,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第一,限制伊朗铀浓缩的能力。

第二,限制离心机的数量。

第三,限制伊朗核研发活动。

第四,限制伊朗钚生产的能力。

第五,建立透明和严格的监测措施以及共同协商机制。

第六,作为回报,国际社会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这个看上去相当苛刻的伊核协议的达成,凑齐了不少关键要素:一方面,伊朗鲁哈尼总统是温和改革派,一直希望与国际社会沟通,和平解决制裁问题;另一方面,此时美国对伊朗的政策从威胁转为合作,以应对“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兴起。其他五国各有利益,但总的还是希望在和平框架下解决问题。

伊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后

德黑兰市民在街头庆祝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伊朗看似在这个协议中遭到了严格的限制,却未必没有收获。

国际制裁解除使伊朗国内经济得以摆脱常年发展低迷的困境,也有助于鲁哈尼总统推行改革。美伊关系的改善使得伊朗借此在中东地区获得更多话语权,政治影响力不断提升。但这极大地威胁到了美国的传统盟友以色列和沙特在中东的利益,矛盾十分尖锐。在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导向下,这个问题也是最终导致美国退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岸的沙特与北岸的伊朗

沙漠之国与山地之国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其实事情从协议制定的一开始就有问题。“伊核协议”并没有完全解决伊朗核问题,只是把伊朗核问题的最终解决推迟到十五年后。甚至从美国法律层面来讲,当时奥巴马签订伊核协议时,为了减少阻力并没有寻求国会支持。这意味着伊核协议对美国来说只是个约定或者协议,并没有法律效力,为今年伊核问题的反复埋下了伏笔。

不确定的未来

美国重启制裁会对伊朗产生政治、经济层面的双重影响。

一方面,伊朗货币里亚尔本已暴跌,银行也深陷不良贷款泥沼,此时美国再宣布全面制裁将进一步加深欧洲公司对投资该国风险太大的认识。为了保住规模庞大的美国业务,已经开始有大型欧洲公司逐渐撤出伊朗。道达尔、巴斯夫、马士基等大型欧洲公司不得不牺牲伊朗业务,收入的显著减少将给伊朗国库造成重创。

真的是“暴跌”了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另一方面,温和派的伊朗总统鲁哈尼此前曾承诺结束伊朗的孤立状态,振兴经济,但现在的经济状况很显然对其执政带来巨大挑战,给伊朗国内的对美强硬派提供了发展机会。

但伊朗并没有像美国一样同时退出伊核协议,而是仍然在争取最后的机会。鲁哈尼表示伊朗将继续维持该协议框架。

从美国退出协议之后,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就开启了穿梭外交以“挽救”伊核协议:5月13日和14日,扎里夫到访中国、俄罗斯并与两国外长会晤。5月15日,扎里夫在布鲁塞尔与德国、法国、英国的外长会晤。

大兄弟帮帮忙吧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利用这几个国家对美国新政策的不满,伊朗试图在国际社会上孤立美国,以从外部施压挽救核协议。

此外,伊朗进一步加强对叙利亚巴沙尔政府、伊拉克“人民动员部队“、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等什叶派同盟的支持力度,以军事上的主动来抵消美国带来的压力。

斗不过美国,但斗得过美国的小弟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这一番努力的成果并不乐观。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向伊朗提出了放弃核项目、撤离叙利亚等12条“基本要求”,作为停止制裁的条件。

就是要搞死你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这其中包括:承认以往核项目包含军事性质,并放弃相关工作;停止铀浓缩活动,绝不再对钚做再处理,关闭重水反应堆;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无条件进入伊朗境内所有核设施;停止发展弹道导弹技术;释放扣押的美国公民;从叙利亚撤出武装力量;停止支持美方视为“恐怖组织”的团体。

他威胁,如果伊朗不改变当前政策,将面临“史上最严厉制裁”。

接受这样的条款,也就意味着伊朗在中东将完全失去影响力和地区大国地位,鲁哈尼政府的倒台也将是迟早的事,所以伊朗总统鲁哈尼数小时后坚决拒绝了美方要求。伊朗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其他伊核协议相关国家能与伊朗合作和协商,以挽救“伊核协议”。

鲁哈尼:接受是不可能的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只要涉及伊朗核问题的欧洲国家能撑住美国的制裁大棒、只要伊朗仍然愿意留在伊核协议框架内,中东地区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就依然较小。但如果美国确实加大制裁力度,让伊朗民众对协议前景彻底失望,那这个山地大国会在将来爆发出什么能量,就很难预料了。

受伤的永远是民众

制裁伊朗,美国说了算?

总之,将伊朗核行为纳入可控范围,有助于避免多个地区国家加入核竞赛而引发的核混乱与核危险。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单边主义”不仅无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并未给以色列和沙特等美国中东盟友带来多少实际利益。两国缺少在军事上战胜伊朗的底气和实力,反而会大大增加两国对抗伊朗的成本,给中东带来无休无止的冲突和混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