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野釣“連城訣”,自此不做佛系釣友

剛剛入坑的釣友會簡單地認為釣魚即是把魚餌掛到魚鉤上,然後坐等魚兒上鉤,這就是傳說中的“隨緣釣法”。其實這只是廣義的釣魚,也就是最廣義的垂釣。只能說僅僅描述了個最簡單的釣魚過程,如若你是真正的釣魚材料,日後喜歡上了釣魚,你就會發現上邊的結論簡直幼稚。釣魚玩精,玩到極致,需要不斷的總結經驗。今天我以26歲高齡入坑10餘年的資質跟大家探討一下野釣的小技巧,請大家指正。

學會野釣“連城訣”,自此不做佛系釣友

上週帶爸爸去沁河五車口野釣

一、耐心!耐心!耐心!(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我們要了解釣魚的本質,即是修身養性的養生類娛樂活動,它能夠使人心情愉悅,強身健體,親近大自然之後能夠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是我們常見的釣友卻多有不上魚時的焦慮、踱步、溜達、抽悶煙等焦躁症狀,更有甚者會有踹毀漁具扔河裡的不理智行為以及有回家後一連幾天的鬱悶情緒。釣魚,其實是一項磨鍊我們意志的慢節奏活動。

學會野釣“連城訣”,自此不做佛系釣友

釣魚要有耐心

二、根據魚的生存環境搭配餌料

野釣時常沒口是常態,口比較輕提不上魚,這時我們要考慮餌料的問題。當然,釣魚是一項綜合因素活動,餌料只在野釣中佔一部分原因,簡單的結果導向並不能直接說明某一個地方有問題。野釣時的餌料對路,是分析對象魚,天氣情況,水體情況,選擇釣位和釣點,水深,釣法等綜合因素。單把餌料拿出來講,就和對象魚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了。江河野外那就偏重原生態的自制魚餌為好,模擬魚類最原始的覓食環境;如果有人類飼養,像魚塘,黑坑,這時候就要用到一些平時喂的魚料了,以便降低魚對新型食物的警惕性。

學會野釣“連城訣”,自此不做佛系釣友

原生態食物和餵養飼料

三、打蛇打七寸,釣魚釣習性

野釣一定把握魚種的習性。比方說鯽魚、鯉魚,它們的生活區域是在底層,那麼就要釣底;鰱鱅,屬於水層中上魚類,釣的過程中,我們就要把握最多釣半水的原則往下擼浮漂、剪鉛皮。垂釣事業發展至今,好多釣法都是總結出來的,所以大家大可不必去懷疑其可操作性,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學會野釣“連城訣”,自此不做佛系釣友

鯽魚為底層魚類

四、天有不測風雲,及時把握水域變化

小時候釣魚純屬小打小鬧,肯本不會在意到天氣影響,但事實證明,釣魚和天氣有著莫大的關係。好不容易盼到的閒暇假期出去釣魚結果沒口不說反而被大風天氣弄得灰頭土臉,被太陽曬得脫了皮豈不是得不償失?所以還是建議大家時刻關注天氣和水域變化,大環境的突然改變,對於野釣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前一天的魚口還非常好,而大風降溫或是水庫放水之後,水中的魚兒就可能不見了。總結一下幾類比較特殊的不利天氣供大家作釣魚參考:水中富營養化陡增會讓魚沒有食慾,靠自己覓食就已經能夠達到飽和狀態;晝夜溫差過大、盛夏季節悶熱天氣水中溶解氧低,魚的活性不大,不過此時可以考慮釣半水以上水位;此外還有大風降溫、冰雨凍雨等惡劣天氣。

學會野釣“連城訣”,自此不做佛系釣友

獨釣寒江雪

五、野釣線組

野釣前我們要對釣域的魚類有所瞭解,不能偏執地衝著一種魚或者大魚去釣。就拿當前季節來說,春夏交替,野釣以鯽魚為主,鯉魚等大魚類為輔,而夏季節時,如果釣底吃口不好,可以改為釣中上層魚類。野釣線組講究一個原則“寧選細不選粗”,(當然拋竿、筏竿除外),野釣小鯽魚,主線1號以下足以應付;鯉魚,主線2號、3號足夠用了(看到以前傻*的我買了七八盤6號以上的線真是笑了);5、6斤以上的大物呢一般3、4號主線也夠用了,更大的線組也是需要我們靈活使用的。因為野釣魚口都不會太重,就拿我們武陟縣的沁河來說,一年到頭野釣也難見到上2斤的魚,所以還是抓住主要魚類,野釣釣靈才是王道。

學會野釣“連城訣”,自此不做佛系釣友

切忌手竿用過大的線號

六、魚什麼時候會開口?

根據季節和水域特點,掌握魚的開口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就水庫而言,每天都會有幾個時間段進行放水發電,這時有強勁的水流,魚肯定口不好,另外水庫一般都比較深,即使是春末夏初水溫也偏低,鯽魚、鯉魚還是會在每天中午前後水溫稍高時候進食。野釣不管在哪裡進行,江河也好,水庫也罷,多去了解不同的魚的生活習性和水域特點是多多益善的,我們可以跟當地的釣友多交流,或是跟水庫邊的居民來收集情報,明智地制定出釣時間,這對我們的漁獲收入將有非常大的幫助。PS:釣魚修身養性之外的又一個益處:增加社交能力。

學會野釣“連城訣”,自此不做佛系釣友

把握魚的開口時間很重要

七、穩紮穩打

鑑於野外的魚群密度小,這就要求我們打窩,把魚群吸引過來,但是要格外注意這幾個方面:1、面積不能太大,應該比較集中;2、打窩的精確性,不能東一棒槌西一榔頭,需要較硬的拋點基礎。這就需要我們平時練習,不要覺得釣個魚還需要練習?要知道,垂釣大師們個個都是這樣練出來的。

學會野釣“連城訣”,自此不做佛系釣友

大炮竿打窩 老哥你是要釣鯨魚嗎?

八、靈活的變換釣層

一個原則“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身邊不少朋友包括很早以前的我也是這樣,不管鉛墜,只擼到浮漂能露出幾目就行,這樣的“隨緣釣法”有時候會收穫,畢竟釣魚是一項運氣成分很大的運動,但是和好好調漂調鉛的釣友一筆,魚獲真的是沒法比,不要一味地只釣底,如果釣魚都懶得認真去對待,那你真不是愛釣魚,而是去打發時間的。其實無論哪種水域的魚類,它們都不可能一成不變地待在一個水層的。舉個栗子,鯽魚屬於中下層魚類,但並不是說只待在中下層,鯽魚體形小,動作非常靈敏,追餌現象非常普遍,再加上外界氣溫水壓影響,有時候釣半水也未嘗不可。在野釣時根據魚情來摸索魚層變化,當我們通過頻繁的拋竿,在浮漂和餌料的下落過程中,有口就可以試試,中魚還可以的話,就可以穩定下來。

學會野釣“連城訣”,自此不做佛系釣友

魚層分佈圖

九、根據實際情況調漂

這個我必須要強調一下響,不知道眾多釣友們是怎麼得的強迫症,必須調幾釣幾,真是醉了,很早以前的調四釣二是針對老式浮漂,目數很少,甚至只有四目的浮漂,而如今釣魚事業發展這麼久了,光漂都有數十上百種了,為何還要墨守成規?總的來說,野釣或者鯽魚坑,就是調靈,釣靈,就可以了,但也不建議過於靈敏,容易被小白條小雜魚鬧;反之,大魚就要釣鈍口,畢竟是大魚,一定要穩,一定要等完全入口才提竿。

學會野釣“連城訣”,自此不做佛系釣友

調漂大致步驟圖

這些只是我愛野釣以及在野釣過程中摸索出來的東西,釣海無涯,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和我交流更好玩的釣法,夏天到了,魚口開始好了,釣起來!

學會野釣“連城訣”,自此不做佛系釣友

對!這是我上週的磁共振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