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仿生學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文圖/哈立德

本文出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建築仿生學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從自然界的動植物身上,人類汲取了諸多建築設計的靈感。 “師法自然” 的設計思路,讓許多新奇美觀又不失實用性的建築物得以誕生。

那麼,建築仿生學是怎麼起源的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建築仿生學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仿生學” 理念發展的關鍵人物

安東尼·高迪

儘管 “仿生學” 的概念直到1960年方才出現,但建築師模仿自然界的生物進行設計, 從而為建築物賦予更好的寓意或者使用體驗, 卻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 甚至更為久遠。

堪稱西班牙最偉大建築師的安東尼·高迪,便是將“模仿生物結構進行建築物設計”發展為一種理念的關鍵人物。在大部分職業生涯裡,他是這種理念的 “孤獨的先行者” 。

高迪建築作品中仿生學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他在1883年為文森之家設計的棕櫚樹葉模樣的鑄鐵欄杆。但這件作品只是牛刀小試,在他全盛時期的諸多作品中, 高迪甚至刻意避免直線。巴塞羅那市區的巴特羅之家和米拉之家,就鮮明地反映出高迪 “避免直線” 的風格。

米拉之家是高迪設計的最後一棟私宅,他充分運用仿生學方面的知識, 設計了這座號稱“無一處直角” 的獨特建築物。它的外觀取法於在海中隨波逐流的水母, 充滿了飄逸的氣質;而建築的內部,則有些像蛇的巢穴。如果從空中俯瞰, 它又像是個超大號的甜甜圈,中庭儘管形狀不規則,卻讓所有的房間都能夠雙面採光,充分利用了巴塞羅那充足的陽光。

建築仿生學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以 “有機建築論” 聞名的美國建築大師

弗蘭克 ·賴特

1926年, 高迪死於交通事故, 留下了遠未完工的聖家族大教堂。 這座教堂, 如今成為巴塞羅那的地標式建築, 那些模仿植物莖稈結構設計的鐘塔, 成了令後人景仰與銘記的豐碑。

不久之後,以 “有機建築論” 聞名的美國建築大師弗蘭克 ·賴特, 在1936~1939年間,完成了約翰遜制蠟公司總部辦公樓的設計。這座建築的結構體系,是賴特根據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種仙人掌結構創造的 “樹柱” 系統。每一根 “樹柱” 都包括 “莖杆” “花萼” “花瓣” 等仿生學結構。這些 “樹柱” 根據所處的位置,分別有一層、二層和三層高度3種,它們共同支撐著薄殼結構的屋頂。日光從樹柱之間的空隙照射到室內,使人們恍如置身於叢林之中, 帶來令人振奮的空間體驗。

建築仿生學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這就是對建築仿生學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兩個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生命科學研究的深入,仿生學終於獨立成為一門科學,其發展也一日千里。一些建築師習慣於將尋找靈感的目光投向自然界,讓作品兼具實用、美觀和個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