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娛樂八卦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道德管制委員會。

打開彈幕觀看任何一部影視劇,你將會看到這年頭最嚴厲的道德審判。

從《老友記》裡 Rachel 和 Ross 的互相糾纏: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到《流星花園》中杉菜在道明寺和花澤類中搖擺不定: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再到《情深深雨濛濛》裡依萍、書桓、如萍的三角糾葛: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在如今的 2018 年,不管是經典老劇還是當代新劇,無論古裝劇、現代劇、民國劇、愛情劇、諜戰劇、歷史劇,但凡有人的做法有一點點瑕疵,小三、綠茶、心機、渣男的字眼立刻噴出屏幕。從《絕望主婦》到《家有兒女》,沒有什麼是不能被當代網友 judge 的: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那股揮舞著當代道德觀劈殺一切的蓋世豪氣,讓人在屏幕的那一端瑟瑟發抖。

似乎就在一夜之間,好像所有文藝作品都得傳達甜、暖、虐,所有角色都必須深情、堅強、獨立,所有感情都承諾堅定如一、忠貞不二、三生三世。而先前一切文藝創作,都有可能被當代價值觀挖墳,然後拆分成許多塊體,統一按照“渣男”“暖男”“奶狗”“綠茶”“小三”“婊子”等等標籤蓋棺定論。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僅僅對虛擬角色的審判還不夠,無辜的演員也要承受花式人身攻擊,有人怒而反抗,有人躺平任嘲。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求生欲可以說是很強烈了。

魔幻的事情還在後面,更有甚者,把歷史上的名人一個個拉出來鞭屍示眾,全然不顧 Ta 的藝術成就或社會價值,只看這廝的人生履歷裡,兩性關係這一欄婊不婊,渣不渣,有沒有出軌,有過幾個前任……然後就這一層面把這個人貶得一文不值,順便引發一場撕逼大戰。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林徽因精神出軌金嶽霖,你是人間四月婊;馬丁·路德·金召妓的時候被暗殺,活該他不是什麼好鳥;魯迅師生戀婚外戀一起搞,道德淪喪裝什麼精神導師……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這世道變成這個樣子,是不是有點奇怪?

文藝創作本來就是為了表現人性,而人性本來就是有弱點的。怎麼連這點分內之事都不讓人家做了?還連帶著作者的三觀都要被審判,這屆觀眾的道德底褲究竟是有多高?

古今中外,判斷一部作品是否優秀的標準,是它的文學性和藝術性,與三觀和題材沒有必然關係,只要它能挖掘剖析當代社會人性的曲折就夠了,如果它能引起大家的思考,進而推動社會思潮的變革和解放,那簡直是功德無量了。

所以,即便是那些“三觀很歪”的作品,如果足夠出色,也能流傳下來成為經典。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晝顏》

但是,按現在這種“一耙子打倒所有人”的價值觀看,千百年來的文藝作品裡普遍描述的偷情、私奔和反叛全部失去了現實意義,只剩下粗暴的標籤。

《雷雨》裡表現亂倫、《巴黎聖母院》是囚禁 play 、《俄狄浦斯王》有戀母情節、《蝴蝶夫人》拋棄妻子、《圖蘭朵》充滿血腥暴力、《綠野仙蹤》褻瀆神學、《李爾王》簡直是奇葩原生家庭的鼻祖、《亂世佳人》是渣男配撈女……《水滸傳》裡的人個個十惡不赦,《西遊記》裡吃人的妖怪都成了佛,《三國演義》表現腹黑與狡詐,《紅樓夢》更是窮奢極欲、荒淫無恥。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這些最膾炙人口的偉大經典,在當代網友眼裡,沒有一個是絕對“三觀正”的,也沒有一個禁得住當代道德放大鏡的推敲。可你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這也不妨礙它們的價值舉世無雙。

歌劇《卡門》在上演時被評價為“作風放蕩、男盜女娼”,作者比才在首演的三個月後鬱鬱而終,而這部作品數年後再度上演卻引起極大反響,併成為目前世界舞臺上演率最高的歌劇。經典作品總有超越一時一地的道德標準,而值得永恆流傳的地方。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仔細觀察歷朝歷代文藝作品裡的兩性關係,凡是被後世歌頌的愛情,都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當時社會道德規範的桎梏。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倒是《金瓶梅》和《玉蒲團》,用批判的眼光鞭撻墮落的作品,而且小三們死的死,殘的殘,出軌的都沒好下場,絕對是符合 2018 年度的當代三觀,弘揚正能量的優秀典型。

面對一部作品,觀眾可以吐槽、駁斥、謾罵,可以用所謂三觀討論影視作品,但是三觀不能成為衡量評判作品價值的唯一標準。因為故事是人的故事,不能只成為道德規範的註解。

作品的魅力在於多變,人物的魅力來自多面。世界上本來就有無數種人,有慾望的、有弱點的、不完整的、活生生的人,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白璧”與“微瑕”往往結伴而行,惟有殘缺,才能真實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作為審美對象的人或事物,不可能盡善盡美,必然帶有某種缺陷。殘缺之美最能反映人或事物的鮮明個性,就像魯迅先生所說是活生生的“這一個”。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越典型、越複雜的角色越能打動人心

電影裡的殺手四處殺人,誰都知道放在現實裡,這肯定是要被法律制裁的,但在藝術中,這只是一種寄託情感的象徵方式。

因為文藝作品不是現實,也沒有硬邦邦的說教義務。觀眾要不要以作品的邏輯來指導自己現實的三觀,這是觀眾自己搞清楚的事,與創作者無關。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如果我們用現實尺度去衡量文藝作品,那一定是文藝創作的悲哀。指望文學人物個個都有情感潔癖,指望文藝工作者人人爭做道德楷模,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有人迫切需要尋找一個道德楷模,並且以道德偶像的正確(努力、深情、有禮貌、從一而終),來指導或者證明自己的正確,那不如去粉完美的二次元紙片人好了。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況且三觀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永遠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浮動。現在 00 後推崇從一而終的愛情,但曾經上個世紀的 00 後們,可是在熱烈討論如何通過出軌離婚來趕時髦和反封建的。在不同的時代,虐戀、女性權益、一夫一妻制、種族平等、同性戀,同一事物的道德標準有巨大不同。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一個國家的誕生》(2016)

當然,並不是說就不能批評作品的三觀了,同樣是犯罪和拐賣,《盲山》的三觀和《嫁給大山的女人》的三觀肯定不能混為一談,但要分清楚哪種三觀是作者真正通過作品傳遞的,哪種三觀只是觀眾將個人情緒代入後得出的片面性結論,一個是本質一個是現象,很多人都沒有區別清楚。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盲山》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嫁給大山的女人》

這年頭為什麼大家這麼熱衷於道德審判?

答案很簡單,因為這樣最方便。

單純地討論一部作品的藝術價值,不僅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審美能力和思辨能力。對於那些既想參與討論又審美水平堪憂的觀眾來說,貼標籤、品三觀、鑑道德,最省事,也門檻最低,不問審美,不究根源,只看是否正氣凜然。把人釘在道德十字架上,翻翻輿論導向提供的標籤,挑出一個,貼就行了。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2017 年,市場諮詢機構益普索發佈了 7 月份的月度調查報告《是什麼引起世界的擔憂?》。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報告指出,在全球 26 個調查國家中,失業問題 (36%)、政府腐敗 (34%)和貧富差距 (33%)是三個被認為最嚴重的問題。

美國方面,最讓他們擔憂的三大問題分別是醫療、恐怖主義和暴力犯罪。

在中國這邊呢,最令人擔憂的三大問題分別是道德淪喪(47%)、環境破壞(40%)和失業(31%)。有趣的是,“道德淪喪”並沒有出現在其他 25 個國家最擔憂的三大問題裡。

罵出軌小三,立貞潔牌坊,這不是大清,而是當代互聯網

via 觀察者網

莊子所謂的“聖人生而大盜起,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今要想獲得真正的愉悅,就從拔掉網線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