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成績單(2001—2017)

從2001年到2017年,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為指導,在區域經濟合作方面成就斐然。

有關區域經濟合作的法律文件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關於區域經濟合作的基本目標和方向及啟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進程的備忘錄》(2001年9月)

《上海合作組織中期發展戰略規劃》(2012年6月)

《上海合作組織至2025年發展戰略》(2015年7月)

《2017—2021年上海合作組織進一步推動項目合作的措施清單》(2016年10月)

區域經濟實現快速增長

2001年至2017年間,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經濟大幅增長,成為世界經濟史發展中的一大亮點。

2017年,上海合作組織6個成員國(中、俄、哈、烏、吉、塔)GDP總額約為12.63萬億美元,比2001年的1.67萬億美元增長了7.56倍。2017年,中、俄、哈、烏、吉、塔6國GDP比2001年分別增長9.1倍、4.8倍、7.1倍、7.2倍、4.7倍、6.58倍,均實現跨越式增長,增幅皆高於同期全球經濟增長速度。

2017年,新加入的成員印度、巴基斯坦GDP分別為24390億美元、3044億美元,同比增長7.2%和5.3%,也保持著上升勢頭。

區域貿易規模迅速擴大

1.自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區域整體貿易實現高速增長

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6個成員國貿易總額為6720億美元,2017年,這一數字則為4.90萬億美元,增加了7.2倍。其中,中、俄、哈、烏、吉、塔6國的貿易額分別比2001年增長8.2倍、3.73倍、3.7倍、4.5倍、5.9倍、2.6倍。印、巴加入後,2017年,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貿易總額則達到5.719萬億美元,區域貿易規模進一步擴大。

2.成員國間貿易聯繫日益加強,相互成為主要貿易伙伴

2017年,中國與各成員國貿易額達2168.96億美元。其中,中國成為俄、吉、印、巴第一大貿易伙伴,哈、烏、塔第二大貿易伙伴。其中,中俄、中印雙邊貿易額分別佔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貿易總額的38.7%和39.4%。與此同時,與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的貿易額在各成員國進出口貿易額中的比重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上升,區域內貿易比重明顯增加顯示了區域經濟合作的成效。

區域吸引外資規模快速上升

2017年,上海合作組織6個成員國FDI流量總額為1787.71億美元,比2003年的636.99億美元增長2.8倍。

1.成員國之間的相互投資也大幅增長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17年9月底,中國對各成員國累計各類投資超過846.2億美元。目前,中國已成為烏、吉、塔第一大投資來源國,俄、哈第四大投資來源國。與此同時,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對華投資日漸活躍。截至2017年9月,各成員國來華投資總額累計達20.6億美元。

2.相互投資領域、投資方式和投資主體呈多元化態勢

投資領域由資源開發、農業、加工業擴大到基礎設施建設、機械製造業、服務業等;在投資形式方面,除直接投資外,還有中長期貸款、股權、財務投資、合資基金以及對外援助等多種形式;從投資主體看,為數眾多的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也積極參與了區域經濟合作。區域投資合作的擴大極大地帶動了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促進了區域貿易的發展。

多領域便利化取得明顯進展

1.制度性安排逐漸推進。上海合作組織貿易便利化工作組完成建章立制並已召開3次會議,為研究制定貿易便利化切實舉措奠定基礎。

2.互聯互通建設成效大。2014年各成員國共同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該協定有利於提高成員國過境運輸潛力,深入推動區域互聯互通,提升成員國間經貿合作水平。近3年,一系列互聯互通項目在俄、哈、烏、塔等國“開花結果”,中歐班列、雙西鐵路、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達特卡—克明項目、艾尼—彭基肯特高速公路和瓦亞鐵路項目等一批示範性基礎設施領域項目順利完成,連接本地區的能源、交通、電信等網絡初顯輪廓。

3.海關通關、支付結算、檢驗檢疫等方面的便利化皆取得進展。成員國就推動上海合作組織信息高速公路和利用電子簽名進行跨境電子合作示範性項目達成共識,極大地提高了雙邊及多邊貿易的便利性。中國與俄、哈、塔、巴還簽訂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2017年3月,中國工商銀行(莫斯科)股份有限公司在莫斯科正式啟動人民幣清算行服務,進一步便利人民幣在中俄經貿中的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