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數字化轉型:如何更好保護數據

銀行機構的信息系統中斷會對企業造成很大的影響和損失。對於任何金融機構而言,確保業務運行不中斷,關鍵數據得到充分保護,以及在意外發生時,能夠實現數據的實時恢復,這都是業務運營中的重中之重。不僅如此,銀行和金融機構同樣面臨著更加嚴格的國家監管、雲部署等在數字化轉型道路中的諸多機遇和挑戰。

企業備份系統建設遇到的難題

“在備份保護方面,數據保護是在安全工作範疇之內。在企業備份系統建設中會遇到的難題,也是對企業級備份軟件的要求。”胡吉銘說。

第一是業務層面和監管層面的要求。相對於一般企業,國家對銀行業有更高的要求。比如,一些核心系統在本地備份的同時,還需要將備份數據異地傳輸。因此,當本地數據出現危機時,異地備份數據可將其迅速恢復。

第二是複雜的I T系統環境。現在大型企業都將業務分佈在多個分散的數據中心,因此企業的備份系統就需要達到更高的要求,從而確保在本地備份無誤的基礎上,從其他中心切換過來的系統也有完好的備份。多箇中心還需要傳輸重要備份數據,來滿足監管的要求。

第三是強大的備份系統應具備擴展性和彈性。在這個數據爆炸的時代,企業備份系統需要強大的彈性來滿足業務和數據量的高速增長。

第四是全局統一的管理。企業會有多個數據中心,每個數據中心之間還有不同的備份域,因此統一管理的方式,減少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是企業不能忽視新技術的開放性。互聯網的新技術層出不窮,因此如何運用新技術進行備份系統升級,這也是備份中需要考慮到的問題。

第六是備份系統建設的成本問題。這其中不僅包括硬件成本和軟件成本,可能還涉及到管理和人員成本等綜合方面。

“針對上面的六個大問題,民生銀行現在已經建立了由兩地三中心多個備份域組成的統一的備份架構。首先,通過確保多個數據中心間備份數據的安全傳輸,在順利完成備份任務的同時,也滿足了監管的要求。其次,採用一體機的磁盤備份技術。該技術突出的優點在於企業可以刪除備份數據中重複的部分,並通過每天定時備份和磁盤特性備份,有效縮短備份時間。同時同城或異地備份的傳輸也能有效節省帶寬,從而進一步節省成本。此外,實現兩地三中心多備份域之間統一管理和調度,包括監控的報警。”胡吉銘說。

銀行數據災備必須要有強大的IT技術

企業內部網絡環境常常很複雜。金融機構內部的系統也是安全隔離的,多個區域之間可能還有防火牆進行安全隔離。胡吉銘說,企業的備份系統需要在保證備份任務順利進行的前提下,做到不改變系統原有的架構。比如原來是安全隔離的狀態,但是通過備份系統進行聯通了,這對安全就是一個挑戰。同時防火牆上也不能備份數據過高的流量,否則對整個生產網絡都有一定的影響。

胡吉銘表示,現在企業不僅需要備份傳統的數據庫,還需要處理物理機的備份,虛機的備份以及雲、大數據和開源等數據庫的備份。所以,企業級備份產品需要有能力對不同類型、不同數據以及不同策略的備份進行統一納管。

全球信息管理公司Ver itas提供圍繞企業數據的解決方案,其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超過在全球的市場佔有率,客戶遍佈各行各業,尤其是金融行業和運營商。

李道蓮表示,銀行業監管要求數據必須多份保存,以防丟失。銀行數據丟失後果非常嚴重,所以必須要有一種方法能在數據丟失時將其迅速找回。針對銀行管理的大量應用和系統,這種方法的實施並不簡單,因此必須設計出自動化的手段,降低數據保存的難度。“數據災備有多個層次,也就是多個數據中心。某個業務數據中心損壞之後,另外的中心就能派上用途。因此銀行災備必須要有強大的IT技術支撐,否則數據損害會非常嚴重。”

“對於中國的銀行業而言,監管層對重要系統、系統的災備等級都有較高要求,監管力度非常大。民生銀行的監管要求是抽樣的,並且定期會進行演練,包括自動化的平臺。備份系統就像保險,如果系統很完善,客戶就永遠不需要備份數據,但是如果真的發生意外,備份數據就挑起這個重擔,將數據恢復。這對金融業數據尤其重要。”胡吉銘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