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六一”儿童节爸爸就把孩子交还给妈妈,这样真的好吗?

因为“六一”儿童节的原因,平时孩子见不到的爸爸再也找不到不现身的借口,所以估计上周很多爸爸扎扎实实跟孩子过了个周末,陪玩、陪吃,厉害的甚至还讲了睡前故事。然后,随着周一到来,今年的陪娃“流量”用尽,多数爸爸又消失了。

有则新闻,听起来又像是段子:9岁的萱萱最近在学校里碰到一个难题,老师布置了一个命题作文《我的爸爸》,但她只知道自己有个爸爸,却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爸爸,不知道怎么下笔。

回想今年3月8日,妇女节,成都、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武汉、杭州、西安等8座城市的街头惊现妈妈快闪,向“丧偶式教育”说不。

过完“六一”儿童节爸爸就把孩子交还给妈妈,这样真的好吗?

“丧偶式教育”听起来挺恐怖,

爸爸妈妈都待在家里就不是“丧偶式教育”了吗?

通过“丧偶式”教育出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名词其实是意指父母一方在孩子教育中严重缺席。在中国的很多家庭里,“丧偶式教育”等于“丧父式教育”。亚洲家庭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孩子生下来,爸爸只有5天的陪产假,而妈妈有178天的假期,宝宝似乎“天生”就粘着妈妈,在宝宝面前没有存在感的爸爸,后来也懒得刷存在感了,只好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事业中去。

很多爸爸觉得自己的缺席没有严重到“丧偶式”的地步,其实不然,举个最普遍的例子:现在的90后打电话回家,如果是父亲接电话,多半会一阵沉默,然后问“爸,我妈呢?”

过完“六一”儿童节爸爸就把孩子交还给妈妈,这样真的好吗?

过完“六一”儿童节爸爸就把孩子交还给妈妈,这样真的好吗?

从表面上看,“丧偶式教育”家庭里的孩子似乎也能正常地长大,但是那些无法弥补的性格缺陷已经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了。

据美、英、德等国的研究,少时患“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孩子长大后成穷人的可能要比一般孩子高5倍,中学辍学率高2倍,犯罪率高2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要高出3倍。

过完“六一”儿童节爸爸就把孩子交还给妈妈,这样真的好吗?

这究竟是为什么?孩子3-11岁期间是规则意识形成的时间,父亲对孩子遵守规则、勇于面对的能力会产生巨大影响,缺乏父爱的孩子,与健康家庭孩子比较,会表现出自信不足,胆小、意志力薄弱。

其次,长期缺少父爱关注的孩子,因为只受妈妈一个人思维的影响,认知能力无法得到应有的开发,与健康家庭的孩子比较,学习中的思维定势更多,更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如果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