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切換小區式樓房,“城裡生活”難成幸福終點站,心理作用?

宅基地切換小區式樓房,“城裡生活”難成幸福終點站,心理作用?

導語:

很多村民都想著哪天可以住上城裡的小區,擁有舒服、乾淨的居住環境。很多地區也紛紛開始新農村的建設,徵收村裡的宅基地,把村民安置到小區裡。

剛開始,大夥還挺開心的,可後來,就有不少人覺得,自從住進了小區,每個月的開銷越來越大,這是心理作用嗎?

宅基地切換小區式樓房,“城裡生活”難成幸福終點站,心理作用?

時代變遷中的農村住房

土坯房

土坯房就是用泥土做的房子,牆的內外材料用的都是泥土。構件強度不足、節點連接弱、結構體系穩定性差,雖然成為一部分人溫暖的回憶,但是在廣大農村已經很少出現土房了。

宅基地切換小區式樓房,“城裡生活”難成幸福終點站,心理作用?

瓦房

瓦房,是中國傳統的民居建築,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遠望有一種素雅、厚朴、寧靜的美感,寬敞明亮,冬暖夏涼。但是漏雨衛生問題得不到解決,目前只有少數農村還有人住著瓦房。

宅基地切換小區式樓房,“城裡生活”難成幸福終點站,心理作用?

平房

隨著農村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的出現了平房。這種房子的居住優點是:房頂可以充分利用,曬糧食被褥等,利用面積大。但是夏天屋內比較的悶熱,大部分農村地區都是這樣的房子。

宅基地切換小區式樓房,“城裡生活”難成幸福終點站,心理作用?

小洋樓

有些比較厲害的農民工,外出城市打工,積累了一些錢。就在老家蓋起了小洋樓。好比是城市裡面的別墅,但是數量較少。

宅基地切換小區式樓房,“城裡生活”難成幸福終點站,心理作用?

樓房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農村也逐漸城市化,種地的農民日漸稀少。農村逐漸向小區式生活方式轉變,政府統一建造小區式的樓房,村民統一搬進小區居住,進行小區式管理。

宅基地切換小區式樓房,“城裡生活”難成幸福終點站,心理作用?

農村住宅的改變很大程度上代表著農村生活方式和條件有了質的飛躍,但是搬進樓房的農民真的就順風順水、幸福美滿了嗎?目前出現兩個問題:

隱形的消費成為生活潛在壓力

一個人的開銷和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以往住平房的時候,活動場地有限,無非就是去地裡刨刨土或者跟鄰居家大媽嘮嘮嗑,能夠產生開銷的地方並不多。

而搬進小區以後就不一樣了,小區週末全都是吸引消費的廣告,甚至很多大商場會開著巴士來接你去購物,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家庭花銷自然就多了起來。

宅基地切換小區式樓房,“城裡生活”難成幸福終點站,心理作用?

悄然改變的生活習慣引出煩惱

在農村菜可以吃自己家種的,水可以喝自己家井裡打的,而住樓房以後,這些省錢的方式都行不通了,每個月電費、水費、物業管理費少不了,加上柴米油鹽以及上網的費用,必然會比住農村要高出不少。

宅基地切換小區式樓房,“城裡生活”難成幸福終點站,心理作用?

對於大城市的拆遷戶來說,一次拆遷可以獲得很多賠償款,或者能夠分得幾處房子,運氣好的,可以瞬間發財,不愁吃穿。

而對於農村來說,補償的幾萬元拆遷款卻支撐不了幾年城鎮的花銷,失去了土地也相當於失去了經濟來源,突然的轉變會讓他們無法適應,回不去的農村更會讓他們後悔不已。

宅基地切換小區式樓房,“城裡生活”難成幸福終點站,心理作用?

宅基地切換小區式樓房,“城裡生活”難成幸福終點站,心理作用?

因此,在城鎮化或者新農村改造時,不僅只考慮土地規劃,也需要有效解決搬遷村民的工作問題,只有讓收入與生活水平一起提升,城鎮化、新農村改造才有意義。

同時,大家在面對宅基地有償退出的時候,也得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考慮,退出宅基地之後,所增加的生活負擔能否承受,切勿因小失大。

這是心理作用嗎?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排版|小抽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