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切换小区式楼房,“城里生活”难成幸福终点站,心理作用?

宅基地切换小区式楼房,“城里生活”难成幸福终点站,心理作用?

导语:

很多村民都想着哪天可以住上城里的小区,拥有舒服、干净的居住环境。很多地区也纷纷开始新农村的建设,征收村里的宅基地,把村民安置到小区里。

刚开始,大伙还挺开心的,可后来,就有不少人觉得,自从住进了小区,每个月的开销越来越大,这是心理作用吗?

宅基地切换小区式楼房,“城里生活”难成幸福终点站,心理作用?

时代变迁中的农村住房

土坯房

土坯房就是用泥土做的房子,墙的内外材料用的都是泥土。构件强度不足、节点连接弱、结构体系稳定性差,虽然成为一部分人温暖的回忆,但是在广大农村已经很少出现土房了。

宅基地切换小区式楼房,“城里生活”难成幸福终点站,心理作用?

瓦房

瓦房,是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远望有一种素雅、厚朴、宁静的美感,宽敞明亮,冬暖夏凉。但是漏雨卫生问题得不到解决,目前只有少数农村还有人住着瓦房。

宅基地切换小区式楼房,“城里生活”难成幸福终点站,心理作用?

平房

随着农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的出现了平房。这种房子的居住优点是:房顶可以充分利用,晒粮食被褥等,利用面积大。但是夏天屋内比较的闷热,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是这样的房子。

宅基地切换小区式楼房,“城里生活”难成幸福终点站,心理作用?

小洋楼

有些比较厉害的农民工,外出城市打工,积累了一些钱。就在老家盖起了小洋楼。好比是城市里面的别墅,但是数量较少。

宅基地切换小区式楼房,“城里生活”难成幸福终点站,心理作用?

楼房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村也逐渐城市化,种地的农民日渐稀少。农村逐渐向小区式生活方式转变,政府统一建造小区式的楼房,村民统一搬进小区居住,进行小区式管理。

宅基地切换小区式楼房,“城里生活”难成幸福终点站,心理作用?

农村住宅的改变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农村生活方式和条件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搬进楼房的农民真的就顺风顺水、幸福美满了吗?目前出现两个问题:

隐形的消费成为生活潜在压力

一个人的开销和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以往住平房的时候,活动场地有限,无非就是去地里刨刨土或者跟邻居家大妈唠唠嗑,能够产生开销的地方并不多。

而搬进小区以后就不一样了,小区周末全都是吸引消费的广告,甚至很多大商场会开着巴士来接你去购物,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家庭花销自然就多了起来。

宅基地切换小区式楼房,“城里生活”难成幸福终点站,心理作用?

悄然改变的生活习惯引出烦恼

在农村菜可以吃自己家种的,水可以喝自己家井里打的,而住楼房以后,这些省钱的方式都行不通了,每个月电费、水费、物业管理费少不了,加上柴米油盐以及上网的费用,必然会比住农村要高出不少。

宅基地切换小区式楼房,“城里生活”难成幸福终点站,心理作用?

对于大城市的拆迁户来说,一次拆迁可以获得很多赔偿款,或者能够分得几处房子,运气好的,可以瞬间发财,不愁吃穿。

而对于农村来说,补偿的几万元拆迁款却支撑不了几年城镇的花销,失去了土地也相当于失去了经济来源,突然的转变会让他们无法适应,回不去的农村更会让他们后悔不已。

宅基地切换小区式楼房,“城里生活”难成幸福终点站,心理作用?

宅基地切换小区式楼房,“城里生活”难成幸福终点站,心理作用?

因此,在城镇化或者新农村改造时,不仅只考虑土地规划,也需要有效解决搬迁村民的工作问题,只有让收入与生活水平一起提升,城镇化、新农村改造才有意义。

同时,大家在面对宅基地有偿退出的时候,也得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考虑,退出宅基地之后,所增加的生活负担能否承受,切勿因小失大。

这是心理作用吗?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排版|小抽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