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纠纷案件中担保无效有哪些

借款纠纷案件中担保无效有哪些

在大多数借款合同中,都有担保的存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主债务人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能保证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收回。但在实践中,有的是业务不熟,有的是人情作怪,有的是行政命令,往往出现担保无效的情况。担保无效主要有以下几类:

(二)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单位内部机构或内部职能部门担保无效。最高院1994年4月15日发出的《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以下简称《保证规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同意,为他人提供担保的,保证合同无效,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但应根据其过错大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保证规定》18项“法人的内部职能部门未经法人同意,为他人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但应根据其过错大小,由法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公司董事、经理私自所为的担保无效。《担保法解释》第四条规定”董事、经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是其他个人债务提供 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四)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保证规定》第19项“主合同债权人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恶意串通,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保证人不承担责任。

(五)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担保法解》第五条规定“以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财产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设定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六)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在对外担保问题上我国法律和法规有严格的限制。

《担保法解释》第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外担保合同无效:

1、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对外担保的;

2、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人提供担保的;

3、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文投资部分的对外债务提供担保的;

4、合同变更或者债权人将对外担保项下的权利转让,未经担保人同意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主合同无效,保证合同无效。《保证规定》第20项”主合同无效,保证合同也无效,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但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主合同无效而仍然为之提供保证的,主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保证人与被保证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借款纠纷案件中担保无效有哪些

催天下

催天下互联网催收平台支持物业费催收,信用卡逾期催收,贷后催收,消费金融欠款,提升催收效率,解决各种债权债务难题,以大数据为驱动向债权人提供自助催收和委托催收服务,让催收更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