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有個尚未開發的古鎮 千年歷史 原汁原味 鄉風純樸


廣安嶽池顧縣古鎮,地處風光旖旎的國家級森林公園金城山腳下,古鎮依山而伴,綠水縈繞,清澄的金城河迤儷東流,呈現了一派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農村田園風光。

古鎮存有的舊街,以縱穿南北的一條長街為主體,大部分保存完好,與附近的金城山森林公園、嶽池翠湖景區構成一個頗具特色的旅遊網絡。

因為該鎮為嶽池縣建縣之初的縣治所在地,故被取名為“故縣”,民國初年更名“顧縣”,即回顧之意。

曾經有過的縣城建制,使顧縣古鎮在街市建築、人們生活習俗和文化心理等方面都積澱了不俗的內蘊。

老街上年輕人都已外出打工,留在鎮上的多是老人和小孩。不逢趕場的日子,街上很冷清,少許人家半敞的門前隨意擱著幾條凳子,或聚在一起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或打牌消磨時光。

走進古鎮老街,首先感受到的是川北古老的市鎮民居。

街上的房屋多是全木結構,以樓房為主,多則三層,少則兩層。

不少樓房有花窗雕飾,陳舊而不失雅緻,工巧的刻鏤可見昔日技藝的精湛,透露出造房主人優雅的品位。

樓前懸出的玲瓏走廊,料是閨中少女打街望景的好所在。

老街上最多的是茶館,古樸而寬敞,一律的八仙桌、長條凳,土砌的老虎灶上坐一排黢黑的鑌鐵壺,“哧哧”地冒著熱氣,行人從門前路過,忍不住想進去坐一坐。











顧縣牛皮豆乾歷史悠久,始於清光緒年間。嶽池縣顧縣鎮位於縣城北部邊緣的金城山南麓,屬丘陵地帶,盛產黃豆,每戶農家能製作豐盛的豆腐宴席。舊時顧縣場鎮及周邊寺廟教多,豆腐宴為寺廟招待客人的主菜。

工匠選用優質黃豆細磨成漿,過濾取汁放鍋中燒沸加鹽滷成豆腐,再倒入放有過濾布的木箱中榨去一定水分,經五香水煮後晾乾,再上滷香花椒油。因色、形如牛皮故名,其光潔油亮,芳香可口,質軟而綿,回味無窮。

顧縣古鎮是嶽池縣的歷史源泉,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代嶽池建縣之始。





時髦女孩從古老青瓦房邊走過。

古鎮的居民依然保持小河邊洗衣的習俗,流淌的河水與搓衣板的聲音構成古鎮原有的樸實風格。





顧縣古鎮是嶽池縣的歷史源泉,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代嶽池建縣之始。









茶館凝聚著古鎮永恆情景,鎮上以及遠近鄉鄰的老者幾乎全都集中在這裡,泡上一杯清茶,在紙牌麻將的玩樂和陳年舊事的閒聊中打發晚歲光景。清一色的老式茶館和老邁茶客,使古鎮愈發顯得古老而悠遠。



川主廟,為紀念蜀郡太守李冰建的聚聖宮,由戲樓三開,大殿及廂房組成,佔地面積千餘平方米,坐落在老街中段。

從廟中碑文可知,川主廟建於1782年以前。當時,繞鎮而過的金城河,一遇暴雨便洪水氾濫,水患時常侵擾場鎮居民。不知何人沿用了戰國蜀郡太守李冰治水的經驗,在金城河上築堰治水,金城河水馴服了,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顧縣場上的商貿也繁榮起來了。後人為了緬懷李冰的功德,便集資在此修了川主廟,供奉李冰神像。











鎮文化站的辦公樓在古鎮中尤為顯眼。

川主廟,為紀念蜀郡太守李冰建的聚聖宮,由戲樓三開,大殿及廂房組成,佔地面積千餘平方米,坐落在老街中段。

新打造的小河從古鎮旁流過,河水漣漪,芳草萋萋,彰顯古樸與現代的珠聯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