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名言誦讀《禮記》中的經典名言

《禮記》中的經典名言

禮的作用


【原文】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

異、明是非也。禮不妄說(說:通“悅”)人,不

辭費。

禮不逾節,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踐言,謂之善行,行修言道。禮之質也。


【譯文】 禮,是用來確定親疏,快斷嫌疑,區別同異,明辨是非的。遵循禮儀,不隨意討好他人,不說多餘的話。遵循禮儀,不超過節度,不侵辱他人,與人相交不輕佻。

自修其身,言行統一就是善行。行為有修養,言談符合禮儀,這就是禮的本質。


【原文】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

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譯文】禮提倡人與人之間相互往來。我前往施惠於人而受惠者不來報答,這是不符合禮的;人施惠於我而我不前往報答,也是不符合禮的。人類社會有禮儀就安全,無禮則危險,因此說:“禮,是不可不學習的。”

具備了禮儀的人,自我謙卑而尊重他人,即使是一個揹負擔子的商販,也一定有值得尊敬的地方,而何況一個富貴的人呢?富貴而知道喜禮,就會不驕縱不過分;貧賤而知道喜好禮,志向就不會怯懦。

儒家經典名言誦讀《禮記》中的經典名言

侍奉父母之禮


【原文】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凊:qìng,“涼”的意思),昏定而晨省(省:看望),在醜夷(醜夷:同輩)不爭。


【譯文】做兒子的禮節,就是要使父母冬天感到溫暖,夏天感到清涼,傍晚要為父母鋪上枕蓆,早晨要向父母請安,在同輩中不要與人爭鬥。


【原文】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食饗不為概,祭祀不為屍(古人祭祀先祖時裝扮成屍跳舞,一般由有地位的人充當“屍”)。

聽於無聲,視於無形。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訾:zǐ,詆譭,說人壞話),不苟笑。父母存,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財。


【譯文】做兒子的,生活起居不敢佔據家中西南隅這個尊貴的中位,不敢在道路的中間行走,不敢在門中央站立。

在舉行食禮和饗禮中不敢做主人,祭祀時不敢充當“屍”。沒聽見父母的聲音,但能猜想父母該召喚自己了,沒見到父母的身影但能猜想父母要指使自己了。不登高處,不臨深淵,不隨便詆譭人,不隨便嬉笑。父母在世,不可對朋友以死相許,不私存錢財。


【原文】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唯”,敬對。

進、退、周旋(周旋:轉身)慎齊(慎齊:謹慎莊重);

升、降、出、入揖(揖:行揖禮)遊(遊:從容)。

不敢噦噫(噦噫:打飽嗝)、嚏咳、欠伸、跛倚、睇視;不敢唾洟。寒不敢襲(襲:這裡指加穿衣服),癢不敢搔。

【譯文】在父母、公婆面前,如果他們有什麼吩咐,應該答應“是”,並恭敬地回答他們的問話。


進前,後退,轉身動作,都要謹慎莊重;上堂、下堂、出去、進來,都要先行揖禮並做到從容大方。

在父母、公婆面前,不敢打飽嗝,不敢打噴嚏、咳嗽,不敢伸懶腰,不敢獨腳站立或斜靠著身子;眼睛不敢斜視, 不敢吐唾沫或流鼻涕;天冷了,不敢在父母面前加衣服,身上癢也不敢在父母面前抓撓。

儒家經典名言誦讀《禮記》中的經典名言


【原文】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起:更加)敬起孝,說則復諫;不說,與其得罪於鄉黨州閭,寧孰諫。父母怒,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譯文】父母有過錯,要低聲而面色和悅地進行勸諫。勸諫不聽,要更加恭敬,更加孝順,等到父母心情愉快時再進行勸諫;

父母不高興,與其讓父母得罪地方上的人,寧可犯顏殷勤勸諫。父母大怒不高興,鞭打自己,以致流血,也不敢怨恨父母,要對父母更加恭敬、更加孝順。


【原文】君有疾飲藥,臣先嚐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嚐之。醫不三世,不服其藥。擬(擬:比)人必於其倫(倫:類)。


【譯文】國君有病服藥,臣子要先嚐。父親有病服藥,兒子要先嚐。行醫相傳不到三代,不服用他的藥。比人一定要和他的同類人相比。


【原文】賢者狎(狎:這裡作“親近”講)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很(很:此處作動詞用,爭訟)毋求勝,分毋求多,疑事毋質(質:自以為正確)。直而勿有。


【譯文】對賢者要親近尊敬,欽畏愛慕。對愛慕的人要知道他的缺點,對憎恨的人要知道他的優點。積蓄財物又能佈施,安於現在的生活又能適應變遷了的環境。

對眼前的財物不隨意獲取,面臨危難不隨便逃避,與人發生爭執不要一味求勝,分配財物不要求多,對事物有疑問不要自以為正確,正確的時候不要自以為是。

儒家經典名言誦讀《禮記》中的經典名言


【原文】弔喪弗能賻(賻,fǜ,拿錢幫人辦理喪事),不問其所費。問疾弗能遺(遺,饋贈他人禮物),不問其所欲。見人弗能館,不問其所舍。賜人者不曰來取,與人者不問其所欲。


【譯文】去弔喪而不能拿出錢財幫人辦理喪事,就不要問人家花費了多少。去慰問病人而不饋贈人空禮品,就不要問人家想要什麼。

遇到客人而不能安排住宿,就不要問人家住在什麼地方。賜給別人東西不要說“來取”。把自己的東西給予別人就不要問人家想要什麼。

儒家經典名言誦讀《禮記》中的經典名言

君子自潔之禮


【原文】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譯文】見聞廣博,記憶力強而又謙讓,誠心誠意做善事而不懈怠,這種人可以稱之為君子。

君子不要求別人全心全意喜歡自己,也不要求別人全力效忠於自己,這樣,可以使交情能夠完美地保持下去。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譯文】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成為器物。人不學習,就不懂得道理。

因此,古代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眾,都把興辦教育作為首要的事情。《兌命》說:“要自始至終想著學習。”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

儒家經典名言誦讀《禮記》中的經典名言

其他

【原文】孔子過泰山之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壹:確實)似重有憂者。”而(而:乃)曰:“然。昔者吾舅(舅:丈夫的父親)死於虎,吾夫又死於焉,今吾子又死於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焉,苛政猛於虎也!”

【譯文】孔子路過泰山旁,看見一個婦人在墓前哭得很哀痛。孔子靠著車前的扶手聽她哭,叫子路去問她說:“聽你的哭聲,好像有深重的憂傷。”婦人說:“是呵。以前我的公公被虎咬死,我的丈夫又被虎咬死,現在我的兒子也被虎咬死了。”孔子說:“為什麼不離開這裡呢?”婦人說:“這裡沒有殘暴的政令。”孔子說:“學生們記住,殘暴的政令比虎還厲害。”

儒家經典名言誦讀《禮記》中的經典名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