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作者 | 胡敏颖(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

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同为检察机关的一线刑检部门,公诉与侦监部门的工作有很多相似之处。当我从公诉调离至侦监时,很多同事都跟我说:

去侦监,你没有问题的。

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当时的我是怎么想的?

在公诉跌打滚爬这些年,其中还有两年在金融组,在捕诉一体化模式下承办案件,我对侦监工作应该是了解的,起码不陌生吧,适应岗位职责的变化对我而言应该不是难题。

现在的我呢?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初以为的“不陌生”只能说是对办案流程的不陌生,真实地走进侦监才会对侦监工作有切身的感受。 公诉与侦监,没有谁比谁更辛苦,没有谁比谁更难,不同的岗位,有的只是不同的挑战与磨砺。

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时间少

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寻找快速学习方法

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从审查起诉一个月的办案期到审查逮捕七日(在押)的办案期,从有两次退查三次延长到没有退查没有延长,侦监带给我的第一个冲击就是时间紧!要知道公诉案子第一次审查起诉的预警期是最后七天。

用这个标准来看,在侦监从收案开始,案子就进入了倒计时。

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去侦监不久,我组里就承办了两个有些复杂的诈骗案,一个涉及进口信用证,一个涉及申领境外护照。惭愧的是,当时我对相关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

但是只有在提审前搞清楚相关业务,才能防止被犯罪嫌疑人忽悠。

没有商量,在收案后第一时间,我和助理各自想了办法补了功课。银行的,出入境的,相关行业的从业同学和资深同仁都被我们骚扰了一番,我们做各种咨询,找相关资料,登录使馆网站,潜入QQ讨论群,各种方法齐上阵,只为快速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不懂?每个办案人都知道我们没有不懂的权利,业务不熟就是给罪犯有可乘之机。如果说公诉办案教会我要掌握将专业融会贯通的技巧,以对抗庭上的被告人和辩护律师,说服法官。

那么侦监办案教会我要有快速学习的能力,以及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日常积累的迫切。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让我们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类型犯罪时,不致于太仓促,不淡定。

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证据少

敏锐善断

具备胆识

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时间对于侦查机关而言一样有限,最长30日的刑拘期限,摆在你面前的证据有时只能有这些。审计?往往是来不及的,只有原始账目;证人?有时候就是找不到,来不了;同案犯?有的身份不明,有的虽网上追逃了,但到案时间并不可控。

七天时间,能做的主要是证据复核,面对这些,你怎样做决定?

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记得在办理一个套路贷案件时,曾与侦查人员发生争论。在沟通中,我坚持立足定罪证据,坚持疑罪从无,拟作存疑不捕。而公安机关虽认同定罪证据有所不足,但坚持从打击出发,认为后续有补侦空间。基于不同的定位,和侦查人员发生类似的争论并不少见。

戏剧性的是,在审查逮捕期限的最后一天,上述案件的同案犯被抓获归案,侦查机关收集到了关键的言词证据。

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事后我反思,如果缺少那份关键证据,我还是会坚持作存疑的决定。但是案件的走向促使我对审查逮捕的证据标准重新作了思考。

承办这件案件时,我刚到侦监不久,当时简单地认为严把案件质量关,就要以审查起诉的证据标准来审查逮捕案件。其实不尽然,侦监公诉化的趋势并不意味着审查逮捕的证据标准会同化于审查起诉的证据标准,审查逮捕有其存在的

独立价值

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如何能做到又快又准?

需要的是有能力抓住案件的主线,有能力预判案件的走势。

有时稳妥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担当和胆识是侦监人需要具备的素能。

侦有料特辑|胡敏颖:从公诉到侦监

胡敏颖

普陀区院侦监科副科长;

第八届上海市检察机关优秀侦查监督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