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禾书友会征文|教育从业者角度看高考这件举国大事

自打丢了上一份工作,我便一头扎进教育行业,成了一名“欠光荣”的培训教师,主要教学生们托福。大多数滨州人对托福的理解还停留在“本地知名馒头厂”上。所以,学生也不多,只好兼做管理工作。

张宏思

普禾书友会征文|教育从业者角度看高考这件举国大事

上个月参加了在省实验中学举办的某知名机构组织的中国高考改革论坛。教育部的一位老司长讲到动情之处,居然破口大骂起来。可见高考这件事情本身,自上而下都是充满争议的。

比如清华招生办的主任说:现在的高考没法给清华选拔学生,因为没有特别难的题目。顶尖学生的分数拉不开。

比如“全宇宙最牛中学”人大附中的校长说,高考考纲内容只占我们教学内容的30%,剩下70%都是“超纲”的。

再比如高考改革研究会的一位顾问,说现在高考改革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改了会乱,不改高考将失去作用。因为去年有两个省份出现了高考招生指标倒挂——本科录取的人数多于高考报名人数。

普禾书友会征文|教育从业者角度看高考这件举国大事

高考之于山东考生,犹如茅坑之于生活——不可或缺,又十分嫌弃。首先是没完没了的歧视:全国统一卷时代,山东的分数歧视就存在,后来自主命题,招生比例仍然不同。引得山东考生纷纷产生疑问:公办教育不是应该公平优先么?其次是渴望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山东学子对高考的甘之如饴。在应试的道路上走的越来越令人发指。君不见,山东考生到了高三尽白头?

普禾书友会征文|教育从业者角度看高考这件举国大事

今年的高考改革之所谓备受瞩目,是因为首先引入了西方先进的走班制度。

引入走班制度的初衷非常好,是希望教育凸显出个性化的力量——即高考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未来专业或者工作需要的科目,以达到减少教育资源浪费和减少“过度教学”的目的。

从目的出发,走班制和高考改革则是势在必行。大学的扩招和考生人数的下滑,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不再以“统招”方式来物色自己的学生。大学开始希望找到真正适合的专业人才,防止“高分低能”、“能力错位”等现象的发生。

普禾书友会征文|教育从业者角度看高考这件举国大事

然而从实践出发,走班制却造成了教学管理上的混乱。因为传统的班主任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控制这些走班的学生了。而西方的那种“自主学习”的精神,中国学生仿佛还没学到。当然,并不是中国学生不想学,实在是“臣妾做不到啊”。第一、在西方,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有自控能力的人才是精英,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则是“你妈希望你是精英”教育,如果没有妈妈和学校逼迫,中国可能会少很多大学生。第二、中国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单就数学而言,高一的难度已经超过了美国研究生数学的难度;而中国大学生要学的东西反而太少,高考一过,学生们任谁忽悠,就是不再学习了。于是高校中上网打架谈恋爱成为了常态。

普禾书友会征文|教育从业者角度看高考这件举国大事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阶级固化正在发生。“寒门再难出贵子”。而阶级的固化则会影响国家稳定。所以,政府将促进阶级流动这一重任赋予了高考,然而留给高考的时间也不多了。

普禾书友会征文|教育从业者角度看高考这件举国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