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禾薦書|不是寫給文人看的《約翰·克里斯朵夫》

普禾薦書|不是寫給文人看的《約翰·克里斯朵夫》

真正的光明不是用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用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了。

---羅曼·羅蘭翰·克里斯朵夫》

普禾薦書|不是寫給文人看的《約翰·克里斯朵夫》

羅曼·羅蘭

作為20世紀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以及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以及他的長篇鉅著《約翰·克里斯多夫》影響了許多人的人生,我有幸成為了其中一員。

第一次讀到這部大塊頭是我在大學畢業後不久,仔細想來,這也已是22年前的事情了。當時,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反差,讓初入社會和職場的我常感到“拔劍四顧心茫然”;內向的性格更加劇了我似乎與生俱來的憤世嫉俗情緒以及和社會現實反抗的信念。那些日子裡,我常以思考未來之路為由在夜深人靜之時從噩夢中驚醒,才發現,除了門衛和星空,別處都是無盡的黑暗!

正當我心力交瘁卻又毫無頭緒之時,我在一個和平常一樣,十分無聊的週日下午讀到了這本書。只是前幾頁就彷彿晴空一聲霹靂,我整個人都怔住了!我感到了許久沒有的內心的溫暖:屋外冬日的蕭瑟和無情慢慢褪去,初春和煦的陽光輕輕把我包裹起來。我毫不猶豫把少得可憐的人民幣排在櫃檯上。

人入中年,生活的記憶開始加速褪色,但買下那本書後接下來的半個月,到現在卻依然色彩飽滿。克里斯多夫的狂放不羈,奧利維的自由清新,葛拉齊亞的和諧柔美,每個人物都是我,又不全是。他們的精神上的苦悶與痛苦,心靈上的思悟與抗爭,不都是我正在經歷的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注入了我的身體和思想:我渾身充滿了力量,感覺可以迎接一切挑戰。我熬過了陣痛期。克里斯多夫們拯救了我。

現在想來,為何這部作品能使被稱為“歐洲的良心”的羅曼.羅蘭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呢?這部體弱多病老人的嘔心瀝血之作,不但反映了世紀之交風雲變幻的時代特徵,同時也對整個西方世界的精神的進行了深刻反思,而且通過書中人物熱烈謳歌了對於自由生命的永久嚮往和對於理想真理的不懈追求這些生命中永恆不變的主題。正是這些人類性格中共性的因素,才使得讀到這部小說的每個人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或豐盈,或單薄;都能從書中吸收到自己需要的營養:或甘甜,或苦澀。一個人物,如果讀者不能從其身上找到哪怕一丁點與其相似的特質,那麼這個人物是沒有生命力的;一部小說,如果不能讓讀者身感體受,那麼這部小說就是無源之水。羅曼羅蘭所處的時代已經遠離我們而去,但他在作品中所體現的終極人文關懷卻始終與我們同在。這就是這部經典存在的原因和價值!

作品的好壞除了思想和人物之外,文筆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由於自己的社交層次不高,學歷亦淺,所以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就只有傅雷先生的翻譯版本。但這已經足夠了。只需讀一下傅雷先生在中譯本的獻辭(文後附上),就大略知道這部譯作的水平了:全身心的投入,最後成為書中人。

普禾薦書|不是寫給文人看的《約翰·克里斯朵夫》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讀完這樣冷靜絕情的話,再對照自己的人生,我立刻覺得後脊樑冒冷氣,生無可戀了!可轉念又想起他的另一句話“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我又覺得,我還可以苟且稱為英雄,因為我還愛著生活。

普禾薦書|不是寫給文人看的《約翰·克里斯朵夫》

傅雷先生

傅雷先生《約翰 克里斯朵夫》中文譯本獻辭

《約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說,應當說,不止是一部小說,而是人類一部偉大的史詩,它所描繪歌詠的不是人類在物質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經歷的艱險,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內界的戰跡。它是千萬生靈的一面鏡子,是古今中外英雄聖哲的一部歷險記,是貝多芬式的一闋大交響樂。願讀者以虔警的心情來打開這部寶典型吧!

戰士啊,當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個時,你定會減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將永遠在絕望中再生了吧!

普禾薦書|不是寫給文人看的《約翰·克里斯朵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