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禾荐书|不是写给文人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普禾荐书|不是写给文人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真正的光明不是用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用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了。

---罗曼·罗兰翰·克里斯朵夫》

普禾荐书|不是写给文人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罗曼·罗兰

作为20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以及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以及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多夫》影响了许多人的人生,我有幸成为了其中一员。

第一次读到这部大块头是我在大学毕业后不久,仔细想来,这也已是22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让初入社会和职场的我常感到“拔剑四顾心茫然”;内向的性格更加剧了我似乎与生俱来的愤世嫉俗情绪以及和社会现实反抗的信念。那些日子里,我常以思考未来之路为由在夜深人静之时从噩梦中惊醒,才发现,除了门卫和星空,别处都是无尽的黑暗!

正当我心力交瘁却又毫无头绪之时,我在一个和平常一样,十分无聊的周日下午读到了这本书。只是前几页就仿佛晴空一声霹雳,我整个人都怔住了!我感到了许久没有的内心的温暖:屋外冬日的萧瑟和无情慢慢褪去,初春和煦的阳光轻轻把我包裹起来。我毫不犹豫把少得可怜的人民币排在柜台上。

人入中年,生活的记忆开始加速褪色,但买下那本书后接下来的半个月,到现在却依然色彩饱满。克里斯多夫的狂放不羁,奥利维的自由清新,葛拉齐亚的和谐柔美,每个人物都是我,又不全是。他们的精神上的苦闷与痛苦,心灵上的思悟与抗争,不都是我正在经历的吗?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注入了我的身体和思想:我浑身充满了力量,感觉可以迎接一切挑战。我熬过了阵痛期。克里斯多夫们拯救了我。

现在想来,为何这部作品能使被称为“欧洲的良心”的罗曼.罗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呢?这部体弱多病老人的呕心沥血之作,不但反映了世纪之交风云变幻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对整个西方世界的精神的进行了深刻反思,而且通过书中人物热烈讴歌了对于自由生命的永久向往和对于理想真理的不懈追求这些生命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正是这些人类性格中共性的因素,才使得读到这部小说的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或丰盈,或单薄;都能从书中吸收到自己需要的营养:或甘甜,或苦涩。一个人物,如果读者不能从其身上找到哪怕一丁点与其相似的特质,那么这个人物是没有生命力的;一部小说,如果不能让读者身感体受,那么这部小说就是无源之水。罗曼罗兰所处的时代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但他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终极人文关怀却始终与我们同在。这就是这部经典存在的原因和价值!

作品的好坏除了思想和人物之外,文笔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由于自己的社交层次不高,学历亦浅,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就只有傅雷先生的翻译版本。但这已经足够了。只需读一下傅雷先生在中译本的献辞(文后附上),就大略知道这部译作的水平了:全身心的投入,最后成为书中人。

普禾荐书|不是写给文人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读完这样冷静绝情的话,再对照自己的人生,我立刻觉得后脊梁冒冷气,生无可恋了!可转念又想起他的另一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又觉得,我还可以苟且称为英雄,因为我还爱着生活。

普禾荐书|不是写给文人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傅雷先生

傅雷先生《约翰 克里斯朵夫》中文译本献辞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愿读者以虔警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型吧!

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吧!

普禾荐书|不是写给文人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