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語》學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智慧1

從《論語》學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智慧1

《論語·學而》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到了學問,並有機會去實踐、應用,豈不開心?有志同道合的人能前來交流學問,互相補益,豈不愉快?我的思想見解雖然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和認可,但自己並不因此生氣與之爭執,豈不是君子作風?

從《論語》學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智慧1

從小我們就在學校裡被家長安排去上學,學很多很多知識,可是直到中學我們還沒太明白到底為什麼要學這些。對大多數人而言,從小就不喜歡上學,但為什麼不喜歡?說到底還是覺得上學上的無趣。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如果我們從小就能體會到知識本領在實踐中應用的快樂,那我們也會不亦說乎了。小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耍,天生就會玩耍嗎?小孩子的哪一項技能不是學習得來的?玩耍遊戲卻能夠讓他們感到快樂無比,是因為學會了怎麼去玩並很快用到實踐中,反覆實踐應用並加以創新改良,玩出新花樣,所以玩耍要比上學帶來的快樂更多。說到這裡就需要區分“上學”和“學習”了。上學是特定時間特定場合特定製度約束下的被安排學習,而學習僅僅是個單純的動詞,沒有約束很自由,學習可以很快樂,而上學卻往往讓人很煩惱。

從《論語》學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智慧1

學識淵博之人很喜歡和有同等水平甚至更高水平的人談話,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與智者交,身心愉悅。當自己的觀點受到別人的支持,別人還遠道而來與你促膝長談,惺惺相惜,互通有無,有一種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覺,實在是人生一大快事。當自己的觀點被別人否定,別人還遠道而來與你爭論,各抒己見,百家爭鳴,激烈言辭之下是思想的碰撞和頭腦的風暴,迸發出更燦爛的火花,互相補益,人生有此一諍友,也實屬難得。與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交流、一起共事實屬人生之幸。有時候,我們讀歷史,讀古人,不禁為古人的語言、做法拍案叫絕,有時候會覺得如果穿越時空的阻隔,能夠遇到先人祖上,一定會與他成為摯友;也有時候我們會幻想,如果穿越到未來,會不會有人透過歷史看到自己的一切,也會有一種知遇的感覺?一眼千年,有朋自遠方的時空來看你,驚喜萬分吧!也許遠道而來的,是一位仰慕你的學生,誨人不倦,豈不美哉?也許遠道而來的,是一位政客君王,自己作姜太公,豈不美哉?

從《論語》學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智慧1

君子懷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閱歷,有自己的思想見解,當意見不和之時,你認為我不對,我何嘗不覺得你不對呢?不因為別人的不理解而生氣才能修身養性啊。小事情如此,國家大事亦然。每個政治家都有自己的政治修為,當自己的觀點不被採納不必指指點點感覺懷才不遇,當陳述利弊後別人還是不理睬你,自然有他自己的理由,不能因此而賭氣。你可以繼續陳述自己,也可以放棄自己的觀點退而求其次屈尊繼續為政,也可以道不同不相為謀。人不知,也許只是一時間人不知,十年後,百年後,千年後也許人們會發覺自己呢?一個偉大的人提前於世人明白了什麼道理,也許在當下會受到百般嘲笑不認同,但千百年後也許才被世人尊為明理啊。

從《論語》學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智慧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