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襲閩越遺風 這個千年古鎮的元宵節和我們不一樣

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如期到來,正月十五鬧元宵,全國各地元宵風俗大同小異,皆是賞月、猜燈謎、吃元宵……各種活動。

但是在福建,有個千年古鎮的元宵傳統與眾不同,鎮上的居民要祭蛇,遊蛇燈。一二公里的龐大長蛇陣在小鎮遊行,家家戶戶燃放爆竹相迎揖拜,交換香火,堪稱閩北奇觀,這個小鎮就是福建南平市延平區樟湖鎮。

承襲閩越遺風 這個千年古鎮的元宵節和我們不一樣

除了元宵蛇燈,在每年農曆初七和七月初七,樟湖地區還慶祝蛇節,當地有一座歷史悠久的蛇王廟,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鎮民都要舉行盛大的遊蛇神活動,鎮裡的男子每人身上纏著或手中握著一條活蛇,在抬著大活蛇和蛇神塑像的隊伍中游行。

承襲閩越遺風 這個千年古鎮的元宵節和我們不一樣

相傳,有一年樟湖坂發大水,災後瘟疫肆虐,數以百計的鄉民被病魔奪去生命。當地府尹連公給染病百姓治病驅邪,並率鄉民疏水浚河,根治水患,教鄉民以各種行業技術,以強民身。病邪水魔被驅逐和治服,生產恢復了發展,鄉民安居樂業。連公積勞成疾,是年農曆七月初七以身殉職於古田縣詹嶺,鄉里民眾便在江邊築起一座小廟,從“詹嶺”連公得道地的廟堂取火分香,在廟裡立神位供奉。

樟湖鎮盛大的遊蛇燈奇觀還與閩越兩千多年來的崇蛇情節有關。對蛇的圖騰崇拜,是福建古代先民閩族的獨特信仰,在古代有"翦發文身",以像龍子或鱗蟲,祈求在水中避龍蛇之害。世代在水中生活的(上疋下旦)人,在船上供木龍(木雕蛇像)祈禱,還在岸上建蛇神廟。與此類似,福建各地都建有蛇王宮、廟以崇祀蛇神,保留至今的有南平西芹、長汀羅漢嶺、閩侯洋裡等處的蛇王宮……

承襲閩越遺風 這個千年古鎮的元宵節和我們不一樣

因此,東漢文字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閩”字:“閩,東南越,蛇種。”其中的“蟲”字,其實就是蛇。從戰國閩越至今已兩千多年,閩越崇蛇遺風在福建各地依舊流傳,閩越人精明能幹的特質也一併傳承至今。因此外省人常常戲謔福建人是“門內一條蟲,門外一條龍”,說的就是福建人出門在外頭腦聰明,在外人看來十分強悍。

而最能代表福建人精明強悍特質的一群人便是愛拼敢贏的閩商了,他們從古便位列三大商幫,如今更是國際商界勁旅。在現代,閩商創造了“晉江奇蹟”,創造了安踏、恆安、福耀玻璃……一個個閃耀世界的品牌,創造了今日頭條、美團……一個個互聯網新銳公司。閩越千年遺風不僅是崇蛇,還有開拓進取的意識也一併融入到閩商的血液中,成為閩越文化中特有的稟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