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策劃刺殺袁世凱,中國第一位女律師,女法官,她是誰?

曾策劃刺殺袁世凱,中國第一位女律師,女法官,她是誰?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1月15日,一位鍾靈毓秀的女子游走於王府井大街左右。她是來逛街的嗎?當然不是!她是來勘察地形的,因為第二天,她要在這裡投下一顆炸彈去炸死一個人——袁世凱。

如你所知,袁世凱並沒有死。那是因為這個女子接到通知,停止了刺殺袁世凱的行動。

這位膽識過人的奇女子,名叫鄭毓秀。

一 叛逆少女

提到民國時的女子,你最先想到的恐怕是諸多人心目中的民國女神——林徽因。但實際上,在民國這個多姿多彩的傳奇時代,除了林徽因這樣溫婉賢淑的女神外,還有鄭毓秀這樣英氣逼人的女中豪傑。

鄭毓秀,1891年生人,別名蘇梅,廣東省廣州府新安縣人。

鄭毓秀出身名門望族,祖父鄭姚於香港發跡後,成為大商人,曾賑濟黃河水災,財力可想而知。父親鄭文治則是清朝戶部官員。

晚清時期,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鄭毓秀本應出落成大家閨秀,從毓秀這個名字,也可以看出父母對她的寄望。

但是,她偏偏個性叛逆。

十三歲那年,她得知祖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為她訂了娃娃親,而且對方是當時兩廣總督的兒子。對此,她非常不滿,竟然親自給男方寫信,要求解除這個未經她同意的婚約。這讓兩廣總督非常惱火,她也不得不離家遠走天津。

二 革命之路

1907年,年僅18歲的鄭毓秀從天津崇實女子中學畢業,前往日本留學。

第二年,經革命元老廖仲愷介紹,她加入了同盟會。

同盟會是什麼組織?那是推翻清政府的革命組織,是要真刀實槍造反的。但鄭毓秀就要參加,這可真是跟她的叛逆性格很契合。

她可不是口呼革命的嘴炮黨,而是直接回國參與革命,負責暗殺清廷高官。

她的第一個目標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灃。

1909年,因她從天津將用於暗殺的炸藥偷運至北京,博得了“炸彈女郎”的美譽。而直接出面暗殺載灃的,則是那位“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汪精衛。

雖然這次暗殺並沒有成功,但絲毫未動搖鄭毓秀的決心。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剛剛成立,她又接受了革命黨的指派,負責親自出手暗殺袁世凱。於是,才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隨後,她又按照革命黨的指示,負責策劃刺殺宗社黨頭目、晚清保守派高官良弼,這一次,她終於成功了。

三 中國首位法學女博士

如果你以為鄭毓秀僅僅是一個只會搞革命的武夫,那你就錯了。

刺殺袁世凱後,由於受到通緝,1914年,她不得不逃亡海外。

逃亡期間,她在法國索邦大學(現巴黎大學前身)隨手讀了一個法學學位,然後在1917年和1924年先後獲得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成為民國第一位女法學博士。

隨後,她還加入了法國法律協會,成為加入該學會的第一位中國人。

但是,僅僅讀書怎麼能滿足鄭毓秀的凌雲壯志。

1919年,巴黎和會期間,聽聞中國政府打算簽署喪權辱國的《巴黎和約》,她組織留學生到中國代表團駐地遊行請願。在巴黎和會簽字的前一天,1919年6月27日晚上,鄭毓秀被推舉為代表與中國代表團團長陸徵祥談判。急切之中,她在花園裡折了一支玫瑰,藏在衣袖裡,頂住陸徵祥,恐嚇他說:“你要簽字,我這支槍可不會放過你。”

經多方考量,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在《巴黎和約》簽字。

後來,鄭毓秀將這根玫瑰帶回祖國,在客廳裡懸掛多年。

四 縱是女俠也多情

頗具膽略的革命家,才華橫溢的法學博士,這只是鄭毓秀的諸多面相中的兩個。在這背後,還有一個柔情似水的鄭毓秀。

1912年1月25日,革命青年彭家珍刺殺前文提到的良弼前,前往鄭毓秀家中與鄭毓秀姐姐告別。其時,彭家珍與鄭毓秀姐姐正在熱戀中,她姐姐得知彭家珍要去刺殺良弼的消息,當場昏過去。鄭毓秀也是淚如雨下,無語凝噎,可見她柔情的一面。

留學巴黎期間,她熱烈追求民國著名法學家,曾經擔任南京臨時政府外交部部長、北京政府國務總理的王寵惠。王寵惠其時已經喪偶,並結識了第二任妻子朱學勤,但兩人尚未結婚。後來,王寵惠回國,鄭毓秀也追蹤回國。直至王寵惠與朱學勤完婚,她才傷心離去。真是兒女情長面前,縱是英雌也氣短。

1926年,她與巴黎大學師弟、法學博士魏道明一同工作,並於次年結婚。這位具有雌才大略的女俠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終身伴侶,併成就了民國司法史上“法學博士伉儷”的佳話。兩人的婚姻一直延續到她去世,真正是白頭偕老。

五 中國首位女律師、女法官

1926年,鄭毓秀回國後,與後來的丈夫魏道明在上海開辦了魏鄭聯合律師事務所,這位昔日的革命干將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第一位女律師。

她主打維護婦女權益類的訴訟,在上海灘頗有名氣。尤其是在代理京劇大師梅蘭芳和女伶孟小冬的離婚案件後,更是名聲大造,一時律所門庭若市,律師費動輒數萬。兩人均成為上海灘紅極一時的人物。

1927年,因為鄭毓秀出色的專業功底,她被任命為上海審判廳廳長,成為民國第一位女法官、女廳長。

1928年,她和傅秉常、焦易堂、史尚寬、林彬五人被民國南京政府任命為民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參與起草《中華民國民法典》,成為民法起草委員會里唯一的一位女性。

後來,她又出任了江蘇地方檢察廳廳長。

六 參與教育事業,普及憲政法治

這位牛炸天的奇女子並沒有止步於司法界。

1925年,她剛回國的時候,就被聘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到滬後,她又被聘擔任了上海法政學院第一位女校長,並大力推動法學教育,普及憲政。

抗戰期間,她積極參與宋美齡發起的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指導委員會,並且當選為常務委員,設立文化事業、兒童保育、生產事業等部門,支援抗戰。

抗戰勝利後,她又參與到推動行憲的活動中,並撰文呼籲:“民主固可貴,然真要收民主之效,實非循法治之途徑不可……我們向來是一個人治的國家,今後欲奠定民主,必須宣揚法治……中國才能成為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國家。”

七 曲終人散,魂留他鄉

1947年,丈夫魏道明被任命為臺灣省主席,鄭毓秀也跟隨去臺。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

究其後半生,鄭毓秀再也沒能回到為之革命、為之奮鬥也為之犧牲的故國。

也許,她也該享受一下自己的生活了。

1959年,創造了多箇中國第一,集法檢律於一身的一代奇女子鄭毓秀在美國黯然離世,那個她牽掛一生的祖國,此刻,正陷入狂熱之中,早已將她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