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價值為導向的品牌策略,最終價值導向了哪裡?

我們知道,品牌的管理經歷起點、成長和突破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重點任務的側重,有些品牌在建立之初就將自己的價值導向與自身知名度的提升,如秦池白酒,知名度做起來後,價值導向就越發的不清晰。有的企業將價值導向到更加細化的市場,從而丟失了自己的主陣地,如李寧的90後李寧,80後還有00後我們還能買嗎?

以價值為導向的品牌策略,最終價值導向了哪裡?

做品牌管理,我們都知道,品牌策略的核心圍繞著:選擇目標消費者→確立清晰的品牌定位→強化價值感知,這一路徑,如何根據自己的品牌去選擇目標消費者,這關鍵的起步尤為重要。向李寧這個民族運動品牌一樣,本來在與耐克、阿迪達斯的競爭中,已經站穩了陣腳,也成長為中國最大的民族運動品牌,而一系列模糊的品牌定位,同樣讓消費者模糊了對李寧的品牌的認知。

以價值為導向的品牌策略,最終價值導向了哪裡?

反過來,我們看一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兩對歡喜冤家的競爭。可口可樂品牌以年輕、激情、快樂、口感為策略,以年輕人為主要目標群體,品牌已經存在了120年之久。而作為後來者的百事可樂要發起競爭,想撼動百事可樂行業老大的位置,圍繞著年輕人的目標全體精準的提出了“新一代的選擇”,來反襯可口可樂的品牌時間長了,應該是爺爺奶奶那一輩的飲品。可口可樂見招拆招,但從來沒有拿120年曆史去做文章,涵蓋到其品牌策略裡面。這也是其品牌定位的表現。

以價值為導向的品牌策略,最終價值導向了哪裡?

所謂品牌定位,就是在目標市場中,你和你的競爭品牌存在什麼樣的差異,這個差異在目標顧客心目中,有沒有深刻地認知或者體驗。在品牌定位中,STP的策劃模型,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P(市場探測)+STP(市場細分、目標市場、市場定位)+4PS(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通過這個模型,我們可以看到,找出你的產品對應什麼人群?品牌的個性怎麼去對應顧客?尤為重要。

以顧客為價值的品牌策略,催生著產品策略的不斷完善,因此,催生了產品的研發與價值創新的新路徑:

  • 核心產品——核心利益和服務;
  • 形式產品——商標、價格、色調、品質、款式、包裝等;
  • 附加產品——信用、保證、安裝、送貨、維修等;

作為一個品牌來講,滿足了顧客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滿足了品牌利益的最大的化,對於顧客利益最大化來講,有一個著名的科特勒營銷理論模型,適合品牌策略在策劃時進行反覆推敲:

顧客價值的最大化=總顧客效用(產品效用、服務效用、人員利益、形象價值)+總顧客成本(貨幣成本、時間成本、智力成本、體力成本),大部分時候,品牌策略圍繞這個模型進行策劃,同時大部分時候,顧客喜歡用增加貨幣成本的方式來抵消自己的時間、智力和體力成本。

現在,我們都知道,品牌策略的價值都是以顧客價值最大化為導向,顧客選擇品牌會有三個方面的因素進行衡量:

  • 理性價值:對於著產品功能、使用價值,是顧客喜歡你,購買你的原因;
  • 情感價值:很多品牌被溢價很多收購,說明其情感價值比重很高,情感價值的建設特別適用於消費品和服務行業;
  • 自我表達價值:社會認同感、社會地位的塑造。

所以品牌傳播也好、品牌價值感知也好,歸根到底是強調顧客能感知到的價值,這種價值包括理性價值、情感價值和自我認知價值。對於品牌管理的效果評估,在於顧客的互動過程中,可以從認知度、熟悉度、偏愛度、嘗試率、忠誠度五個維度進行綜合判斷,確定自己品牌達到了哪個維度,接下來要去做的事情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