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 · 西倉之夏

1990年夏天,每天都放著《意大利之夏》,吉奧吉·莫羅德和吉娜·娜尼尼。那年我13歲,第一次在電視裡見著活的馬拉多納和巴喬,第一次意識到踢足球還可以這麼帥。


1990年 · 西倉之夏

熱津津的夏天,伴隨我人生中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世界盃。另外,我還第一次逛了西倉。

1990年 · 西倉之夏

我和同學小王騎一輛24飛鴿牌自行車從許士廟街鑽進勞武巷東口。大鐵塔就在許士廟街西邊院子裡,那院子裡有FM104.3小徐周亮上班的地方。

當時覺得廣播節目主持人特別神秘、特別高級。每天都有隱形富豪花一塊錢一分鐘的話費打進電話點歌:“把下面這首歌送給我自己祝我天天開心”、“我把這首歌送給所有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當時就想,這些人花這幾塊錢說這些廢話還不如買幾籠子蟈蟈。

1990年 · 西倉之夏

把24飛鴿花1毛錢存進保管站,我和小王順著爛瓦土牆邊的小道混進摩肩擦踵的人群。先是貓狗市場,大多是農村大爺大嬸兒帶來的土貓土狗,不然就是城裡人揣著自家產的貓狗崽兒擠在道邊兒叫賣。偶爾看見叫不上名字來的“名犬”,伸手去摸,立刻遭到主人不耐煩的眼神兒“不買bao摸,小心咬niao手!”

1990年 · 西倉之夏

拐過老糜家胡辣湯,各類材質的鳥籠鳥具鋪天蓋地,人頭攢動著往前挪。那年我跟小王都六年級,於是鼻子前面是各種的胳肢窩,7月天裡那叫一個酸爽。不知名的各類鳥兒們被分門別類的裝進密眼兒塑料網兜裡叫賣,行家們頭碰頭的蹲在一堆分辨著公母,評判哪隻長得更撩,而我只認得灰胖的是鵪鶉(鵪鶉蛋的父母),會說“恭喜發財”的是鷯哥兒。

1990年 · 西倉之夏

鳥籠陣裡走不出20米,就看見熱帶魚。那時候西倉還沒有形成門面,多是小三輪兒甚至是自行車上馱兩個魚缸就開買賣。

1990年 · 西倉之夏

90年代初那會兒西安時興養熱帶魚,我爸李工,橋樑建築系畢業的工程師,用一把玻璃刀、一根鋼尺、一管玻璃膠再加十來本馬恩列斯全集當底座,弄出大小4個玻璃魚缸,裡擠滿了紅箭孔雀斑馬紅綠燈。

1990年 · 西倉之夏

夏天,李工用皮管嘴吸魚屎;冬天,加裝電燈泡和木盒子當保溫箱,其中蘊含著多少豐富的物理知識。但是後來我的物理課並不怎麼及格,魚們也死傷嚴重。熱帶魚之死還有個原因,我家四口人,我爸我媽我妹我,每天可能分別餵魚一次,魚可能是撐死的。每年買、每年死、每年再買,總之每年夏天去西倉買魚是我和李工的一門功課。

1990年 · 西倉之夏

每當李工穿著賈志新那樣的背心褲衩、洗完魚缸、揹著手說“該買魚了”,那就是盛夏到了。如果能算清楚我家這幾十年究竟養死過多少熱帶魚就好了,怎麼說也能繞地球半圈吧。

西倉的熱帶魚除了我家的那些品種,再有就是燕兒魚地圖吻嘴兒黑紅瑪麗了,那時候西安還沒人養龍魚羅漢之類的貴族貨。

後來我的89初中同學小黃每每都能得到西安見不到的稀奇品種的熱帶魚,令我羨慕不已。那是他當西安到廣州線列車長的媽媽,在西街花市給他買的。

1990年 · 西倉之夏

西倉也賣金魚,那時候沒有蘭壽也沒有藍鯉魚綠鯉魚與驢,充其量是龍睛獅子頭珍珠望天兒之類。用塑料布盛水當魚池,在地攤上賣,從幾毛一條到幾塊一對。主顧多是大人帶著孩子們擠在塑料布旁邊拿紗網來回的撈著,我估計孩子的興趣不在魚,在撈吧。

我也養不活金魚。有時候水泡眼破了一隻眼泡,有時候紅蝶尾的尾巴開叉了。魚攤邊上就是賣魚蟲的,分線蟲和血蟲,應該都是在郊區河溝窪地裡撈的。我跟李工在北門外的護城河裡撈過魚蟲,長竹竿一頭綁著鐵絲箍成的圈兒,再繃上我媽的長筒襪。八月裡,在城河溝裡被咬一身的大包,那也樂此不疲。

1990年 · 西倉之夏

24飛鴿自行車在回去的路上被警察叔叔扣了,因為騎車帶人,讓叫家長來領車。我跟小王一個拎著魚,一個拽著車後座進了青年路上的交警五大隊。

1990年 · 西倉之夏

三天後,我拿一張檢討書把車領了出來,我馱著小王把飛鴿蹬的像飛鴿似的回家了。立新街上小賣部廣播裡點歌節目還在接熱線:“我想把下面這首歌送給主持人,祝你們節目越辦越好,天天有個好心情。哦對了也送給導播”。

作者 、攝影 |Tiger

西倉愛好者

版式設計 | 霹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