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會衝突激烈,特朗普提前離場說明了什麼?


因為美國特朗普總統還揮起關稅的大刀,打著要消除美國貿易赤字的旗號,對各個貿易對手進行了威脅。這樣的只考慮美國自己做法,讓其他國家充滿憤怒,如東道主的加拿大特魯多總理,法國的馬克龍總統都站出來批判美國的做法。會還沒開,G7首腦會議就變成1比6的戰鬥。因為遭到批判,再加上第2天是有關環境問題的討論,在競選總統時,特朗普總統就特別討厭環境問題,所以向與會領導打招呼,會提前離開首腦會談前往新加坡。

特朗普總統的貿易保護主義,美國第一主義,把G7的存在意義徹底葬送。特朗普總統成為美國總統以後,退出環太平洋夥伴協定,退出巴黎協定,退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退出伊朗核協議等等。在G7各國中,除了英國是對美國貿易赤字以外,其餘的國家都是對美國貿易黑字,其中日本最多大約近700億美元,德國650億美元,意大利300億美元,加拿大170億美元,法國150億美元。但是特朗普的方法矯枉過正,要縮小美國貿易赤字,最終是讓美國與其他國家貿易規模縮小,最終降低了世界經濟成長。自由貿易沒有了,戰爭就會到來。


橋本看日本

“天要下雨孃要嫁人隨他去吧”。這很符合特朗普的性格,話不投機半句多事上見,管你什麼G7.G8愛咋滴咋滴吧。特朗普生氣了西方國家的鬥法其實在我們幾千年的歷史裡都能找到樣本,當年的六國抗秦和現在的G7的6+1略有相似,一家獨大六家抗美結果是大秦統一七國。特朗普現在依然感覺美國很吃虧,特朗普搶先興師問罪,對美國的損失向歐盟發出質問,他的推特說了看看“我們和歐盟的貿易逆差有1500億歐元,法國和加拿大徵收美國鉅額關稅,還建造非貨幣壁壘,很期待見到他們。看看這話,明顯找事去了,而且白宮已經提前透風特朗普將提前離場,跳過有關氣候變化及環境的會議,一名助手將會代替特朗普出席。


特朗普提前離場前往新加坡說明了以下幾點。

G7早已昨日黃花,沒有了當年的影響力,特朗普根本就不想參加。G7在世界上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弱,內部矛盾和分歧都無法彌合還怎麼引領全球。美歐貿易分贓不均盟友互毆,中東政策分歧互相拆臺,就在開會之前歐盟裁定將於下月對谷歌涉嫌在安卓系統上濫用其主導地位判罰。罰款最高可達110億美元,小夥伴們還怎麼在一起愉快的G7。現階段的G7已名存實亡,處於癱瘓狀態內部利益無法統一,喪失了原有的協調統一的機制,喪失了引導世界作用。

歐美矛盾進一步激化,特朗普“美國優先”態度強勢沒有半分妥協的可能。特朗普態度強硬將盟友晾在一邊,就是表明態度要歐洲屈服於他的“美國優先”。特朗普現在依然感覺美國很吃虧,在他的認知里歐盟經濟,政治,國防安全什麼都靠美國,還蹭吃蹭喝佔美國便宜,搞得美國很多行業不景氣,美國是你們的衣食父母,美國是帶頭大哥美國優先是必須的,你們誰能把美國怎麼滴,現在我不想讓你們佔便宜了愛咋咋地。

未來的歐美還將繼續發生劇烈碰撞,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都會有個較力過程。

特朗普已經給歐盟出了一道選擇題,伊核協議和貿易經濟你們選那個。美歐在貿易、中東、伊核、軍費等等問題上都有矛盾,而特朗普之前發推暗示歐洲,配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鋼鐵等關稅可以談豁免,反之你懂的。歐美矛盾更多的是在政治上的矛盾,貿易摩擦只是美國的手段而已,如果歐盟在伊核問題上配合美國,美歐在貿易問題上美國就會有所讓步。特朗普已經明確暗示歐洲,貿易和伊核兩個問題美國必須優先一個,歐洲你自己選。

特朗普不是一般的重視“金特會”,不只關係到諾貝爾和平獎,“金特會”很有可能成為特朗普的最大政治遺產。特朗普提前一天就前往新加坡準備了,之前特朗普敲打韓國,“你們要擺正位置,知道誰才是主角”,最近的推特用詞可謂是委婉緩和了很多。特朗普知道當伊核美國選擇了強硬後,另一個核問題必須要有所緩和,美國無力應對亞洲兩頭的核危機。

特朗普知道如果“金特會”取得超預期的成功和突破的話,這對於一個政治人物將是名流千史的偉績,也是全世界之福。

特朗普為了避免被圍攻,提前拍桌而去離開G7峰會,這真是讓歐洲有些尷尬了。G7老大提前甩手走人了,根本不給盟友擠兌的機會,這個會已沒啥意義了。這也充分的體現了特朗普的個性和對於談判的老道,天時地利人和不佔地利不佔人和我不談,不給你們圍攻我的機會我很忙,你們自己先玩。關注留言,查看更多!



在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崛起的背景下,G7的地位和作用已經到大大下降

西方七國集團成立於1975年,最初是由七國西方發達工業化國家(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加拿大)組成的一個“精英群”,是在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西方發達國家為了構建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一種嘗試,最初就聚焦於經濟問題,後來才逐步將政治議題也納入到討論範圍中。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尤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七國集團發現離開了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無法解決全球性的經濟政治問題,

在1999年開始被G20集團取代:即G7加上12個重要的市場經濟國家。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G20集團的作用比G7要重要的多,而在特朗普上臺後我行我素的“美國優先”背景下,G7更成為一個空談館,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了。離開了美國,G7如果變成G6的話,那就更沒有什麼意義,正如德國媒體所說:剩下的六國中,英國忙於“脫歐”;德國總理默克爾似乎是過去時代的代表;馬克龍想成為自由世界的領導者,但沒有人願意被他領導;日本和加拿大猶豫不決;不知道意大利有什麼意圖。這次峰會就是G7地位下降的明顯標誌:特朗普提前離場,並且建議把俄羅斯請回來;而俄羅斯則表示:G8模式的現實意義正在下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已發生變化,俄羅斯正積極參與類似G20這樣更重要的模式。


特朗普的提前離場反映了美國“孤立主義”思潮的迴歸,和盟友利益衝突加劇

按照法新社的說法,西方六國已經和美國“決裂”了。在特朗普看來,我是美國選民選舉的總統,就是要為美國利益的最大化服務,美國優先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特朗普和其他美國總統不同的是,他不在掩飾自己的利益訴求,而是赤裸裸地要求利益交換,撕下了和盟友最後一絲溫情虛偽面紗,這點上倒挺真實。從利益交換的角度來看,6月12日的新加坡會晤比出席G7峰會這樣一個務虛的會議要重要的多,至少在新加坡他可以為中期選舉撈取政治和外交資本,不會受到喋喋不休的指責。你可以說他粗魯、不懂外交禮節,但他背後揮霍的是美國幾十年來積累下來的外交和政治資本。以特朗普的商人思維來看,貿易戰開打、伊朗核問題分歧擴大,現在正是和盟友討價還價的時候,不想一開始就讓步,除非盟國能夠拿出利益來進行交換,或者能夠打疼美國,讓他看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損失,否則特朗普是不會讓步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以此迎合了美國“孤立主義”思潮的迴歸,可以在短期內使美國經濟有看得見的收益,共和黨有看得見的選票,和盟友利益衝突又如何呢?



西方六國可能都沒有想到自己在特朗普政府心中的地位還不如一個亞洲國家,它們要麼抱團繼續對抗美國,要麼只有乖乖地和特朗普走,只是各懷鬼胎,想一起抗美也不那麼容易。


大笨蛋6703

特朗普提前離場表明,G7不僅沒有讓所謂的西方國家更加團結,反而把這些國家之間的分歧赤裸裸地展現給全世界人民!

特朗普離場前的一些“無厘頭”表態讓盟友啼笑皆非

G7上的特朗普與馬克龍,感覺不如馬克龍訪美時那麼親密了


第一,特朗普不顧事實,竟然宣佈G7是一場成功的大會;

第二,他恭喜其他國家領導人成功地讓貿易協議對自己國家有利,但對美國很壞;

第三,他表示,“我們會看著大家,我們會保護自己,我們會做很多事情”,然而,特朗普沒有給出任何細節……

第四,他表示,一些人喜歡把俄羅斯重新拉回G7這個主意。實際上,“一些人”就是特朗普自己……

第五,他表示,“我們什麼也不願意支付,我們為什麼要支付”?哈哈,每次大家想吃霸王餐的時候,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心情?

這個清單還可以繼續寫下去,特朗普的不靠譜可能已經讓盟友足夠抓狂了。

特朗普提出最終將與各國取消貿易壁壘,但盟友並不買賬

特朗普與特魯多在G7上的會談,特朗普在推特對特魯多滿肚子怨言


英國和歐盟也站在了加拿大一邊。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也在G7期間表示,歐盟同樣將對美國的關稅政策採取報復措施。看來,美國要陷入盟友的群毆中了!


大蓓姐

作為一個曾多次採訪七國峰會的新聞界”老司機”,我對今年發生在七國峰會上的這些場景,還是感到非常吃驚。吃驚的背後,我的感覺是,歐洲和加拿大與美國之間的衝突已不可調和;而只要特朗普在任一天,那麼歐洲和加拿大與美國之間的衝突和分裂,就將繼續進行下去。

這次七國集團峰會,特朗普最後一個抵達,最早一個離開。表面上看,他的最早離開,似乎是為了趕到新加坡去參加另一場在他看來似乎更為重要的峰會,其實,無論是晚到還是早退,在我看來,從技術上都沒有可以說得過去的理由。

特朗普在參加7七國集團峰會之前,在華盛頓其實並沒有太多重要的公務。他最後一個抵達峰會,顯然是為了擺譜,而其背景就是之前在法國、加拿大與美國之間已經產生了嚴重的衝突,因此特朗普要給這些國家的元首一個顏色看看。

至於這次七國峰會場上的各種衝突和交鋒,那麼就更加明顯了。就連日本首相安倍也說,這次峰會上矛盾衝突太多,因此峰會”進行得很粗糙”。

更重要的是,這次歐洲、加拿大與美國算是正式撕破臉了,那麼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和第三次。因此,美國與歐洲和加拿大之間的衝突不但不可調和,而且已經完全公開化,西方世界的長久分裂也許就此開始。

當然,這樣說,主要是指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與西方之間的分裂。一旦特朗普下臺,換上一個比較靠譜的美國總統,那麼這種跨大西洋關係和美加關係很快就會得到修復,因為美歐和美加之間的根本意識形態和戰略利益還是一致的。對此,我們也要有一個清醒的研判。


邱震海

特朗普在G7加拿大峰會提前離場的舉動,應驗了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一句話:“西方秩序正走向崩潰,美國正逐步失去領導者地位。”儘管如此,被歐洲媒體戲謔為“新歐洲病夫”的歐洲主要大國無力抵抗特朗普 “更公平”的貿易戰,更是離不開美國,不可能跟美國決裂,最終向美國妥協將是無言的結局。

1、特朗普在G7加拿大峰會向6個主要西方盟友“亮劍”:美國不再給你們當提款機。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同時也是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特朗普上臺後,始終認為在貿易上美國吃大虧了,並歸咎於前幾任美國總統的不作為。為此,他堅持要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現狀,為改變貿易逆差而戰鬥,把美國搞成像德國那樣的高度貿易順差的國家,於是,我拿起大喇叭對著全球主要貿易伙伴國高聲吶喊:“美國要公平互惠的貿易,你們必須配合我達成這個目標。”

為了讓美國變成高度貿易順差國,特朗普於2018年3月發動了全球貿易戰,對主要貿易國發動無差別的攻擊。G7集團美國除外的西方盟友一直以為他們是美國的主要盟友,應該享有被美國豁免貿易戰的特權,然而只認利益,不講關係的特朗普絲毫不給面子,於6月1日開始對加拿大、歐盟、墨西哥、阿根廷等的鋼鐵與鋁分別徵收25%和10%的進口關稅。

特朗普的這個做法,徹底把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等人惹毛了,他們誓言團結起來,在G7魁北克峰會上對特朗普形成“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局面,迫使特朗普向他們妥協,做出讓步。

雙拳勇敵四掌的特朗普面對這6個主要盟友的“圍攻”,不為所動,他在離開峰會前重申,美國在貿易上一直“被佔便宜”,過去的貿易協議不能繼續下去,必須要更公平的貿易!

參加了本次峰會的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說得更直白,他在個人推特上稱,“美國再也不是其他國家的提款機”。

2、歐洲更需要美國,碎片化的歐盟無無力反抗特朗普的貿易戰,從被動應戰,到最後的妥協,不會有什麼懸念。在G7本次峰會上,法國、加拿大、德國、日本、意大利、英國的領導人跟特朗普吵得很兇,在很多議題上,特別是貿易方面,分歧巨大,被輿論形容為“非常6+1”。表面上看,特朗普被6個主要西方盟友“圍攻”,樣子挺狼狽的,搞得他沒心情參加閉幕會與拍攝峰會“全家福”,提前開溜,奔赴新加坡,實則是特朗普並沒有把這6個盟友太當回事,不想再跟他們玩了,留下自己的下屬跟他們周旋,自己去幹更大更重要的事情。

特朗普為什麼這麼自信滿滿?因為他跟他的幕僚團隊應該經過貿易戰的沙盤推演,這些盟友無論怎麼鬧,都不敢跟美國真正的徹底的決裂,最終會向美國服軟、妥協,給予美國“更公平”的貿易。為何?一個方面是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這些盟友更需要美國;另一方面,歐盟本質上是一個碎片化的組織,很難真正團結起來對抗特朗普的貿易戰,美國人很容易對他們各個擊破,同時,歐盟內還有不少更親美的國家,比如波蘭等等,他們可以配合美國,攪局、破壞歐盟對美國的貿易反擊,使其效果大打折扣。

路透社報道稱,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跟特朗普會晤後表示,有可能推動修補貿易問題帶來的裂痕。路透社認為,這標誌著在本次G7峰會上面臨痛苦分裂的美國盟友向前邁出了適度的一步。

英國首相特蕾莎的態度更值得玩味,她表示:“徵收關稅將破壞競爭,導致生產力下降,抑制創新刺激因素,最終令所有人致窮。歐盟將採取回應措施。同時,我們要避免以‘以牙還牙’的原則使矛盾持續升級,還要保持建設性對話。作為自由貿易的維護者,英國將繼續維持這些努力。”

而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德國對特朗普的貿易戰所有不滿,默克爾對特朗普一方面懇請特朗普高抬貴手,另一方面對他的批評比較剋制,並沒有馬克龍、特魯多那麼激烈,因為她不想、不敢過於得罪美國,德國人始終認為美國是德國最重要的夥伴,無論是貿易方面,還是安全領域,德國實際得到的利益最多。要是跟美國鬧翻,這些利益就全都泡湯,這是德國無法承受的災難性後果。


飛狼

此次G7峰會,由於在會議上美國與其他六國之間的利益矛盾嚴重激化,最終導致了特朗普沒有參加會後的G7“全家福”拍攝,提前離開會場,使得美國與其他六國之間的矛盾開始公開化。

而特朗普在此次峰會之後的“任性”做法,也讓G7各國家在今後的經濟合作蒙上了一層陰影。此次峰會暴露出七國之間存在的幾個問題。

1、美國與其他六國之間的經濟矛盾日趨嚴重,已經到了無法彌合的地步。

由於2016年特朗普上臺之後,不斷的推行美國優先政策,不斷的通過損害盟友的利益,來減少美國國內經濟壓力。這就使得美國與其盟友之間的利益矛盾越來越嚴重。

隨著特朗普執政的時間越來越久,這種趨勢則越來越明顯。所以此次七國峰會之間激烈的爭執,並不是短時間就積累成的,而是美國由於多年長期損害盟友利益,而導致美國與其盟國之間摩擦的總爆發。

2、美國與G6國家之間的矛盾公開,將會使得美國與其他六國之間的關係越來越遠,也越來越冷淡。

此前德國總理默克爾就曾因貿易問題與美國磋商失敗之後,公開表態說歐洲不能再靠別人,只能靠自己;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推文稱不介意在 G7 峰會上簽署 " 六國協議 ";時歐盟主席讓-克洛德·榮克也公開提出“歐洲將代替美國繼續領導世界”。

歐洲各國領導人的態度意味著美國與其歐洲盟友之間的矛盾,已經無法通過談判來進行解決,要麼特朗普後退,要麼貿易戰開打,在這種關係到國家利益的重大問題上,美國指望其他國家繼續後退的可能性已經不大。

3、美國優先政策讓美國走向世界各國的對立面,而美國正在開始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政府為了解決自身的財政危機,開始通過一系列政策甚至不惜通過打擊其他國家經濟來緩和自身的經濟危機。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實際上就是美國故意縱容的結果。

雖然這次金融危機中,美國也損失不輕,但是美國的金融財團卻反而在這場危機中賺的盆滿缽滿,這也讓其他國家嚴重不滿。

2016年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更是開啟美國優先策略,揮起貿易大棒肆意打擊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連自己的盟國都不放過。這既然美國的盟友們憤怒,又讓他們感到恐懼。

此次G7峰會中其他國家的態度,標誌著美國與世界上的各主要經濟體正在走向決裂。而一個被盟友們背棄的美國,走向衰落,那簡直就是必然的。畢竟美國再強也不可能一國之力對抗整個世界,他必然要為自己的“自私行為”付出代價,而六國的變態則只是一個開始。


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標誌著美國衰落的開始,而特朗普上臺以後推動的“美國優先”策略,更是加劇了衰落的速度,對於美國長遠利益來說,這“美國優先”策略無異於“殺雞取卵”、“飲鴆止渴”。越接近死亡,就會愈加瘋狂,這是猛獸臨死之前才會有的徵兆,當美國的經濟盟友能背棄美國的時候,就是美國陷入的時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看到這一天的到來。


落下m


這次G7峰會德國與加拿大帶頭圍攻特朗普,堅決打擊貿易保護主義,美國已失去了大哥大的地位。美國優先處世原則已經不得人心,歐盟率先向美國發難印證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哲學道理。

特朗普目前成為非洲草原上孤獨的雄獅,被母系氐族的鬣狗首領追逐帶頭,與奧巴馬時代的G7大相徑庭。



G7是一個工業國家會晤和討論政策的論壇。1997年俄羅斯的加入使得G7轉變為G8。2014年因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問題,以奧巴馬為首的G8開除了俄羅斯會員資格成為G7。

凡是奧巴馬反對的,特朗普都要擁護,凡是奧巴馬擁護的特朗普都要反對。因此,此次G7峰會特朗普提議讓俄羅斯重新迴歸G8大家庭,在當今北約大力制裁俄羅斯的情況下,真是個破天荒的議題。

俄羅斯態度強硬,不會追隨美國的步伐,你說開除我就開除我,你說讓我回歸我就回歸。俄羅斯外長是這樣表態 的:我們無意重返G7集團,我們在另一個組織會發揮更好的優勢作用。另一個組織是什麼,大家都會心知肚明。

憑特朗普的性格,也許不服大哥大管的G7,一甩手乾脆退出G7,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英漢微視

G7一直是西方國家集團裡重要的多邊經濟平臺,由於G7(或過去的G8)在世界經濟中佔有重要體量,對世界經濟有著較大的印象,因此會議能夠幫助彼此協調,也有助於促進世界經濟發展。這樣的一個重要的會議,領頭羊美國提前退場,很說明問題:

首先,這顯示出西方國家之間裂痕加深。今天大媽、加拿大法國帥哥、梅姨把特朗普團團圍住的照片刷片網絡,只看照片也知道他們在討論什麼話題,討論的進展如何。在貿易問題上,雖然幾個國家聯合在一起向特朗普施加壓力,力圖說服他改變想法,但固執的特朗普一臉“和我無關”“並不想聽”“你們隨便”的樣子。可見,貿易問題上,並無進展。這不僅僅是給相關國家帶來產業和財政上的壓力,更多傳達出的是,現在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已經碎了一地。意識形態總是比物質更容易瓦解友誼。

其次,這顯示出美國的世界領導力正在衰退。美國正在追求“自保”,而無意順便“拯救”小夥伴們。

在美國的好友和小弟聚集的G7,雙方尚能不歡而散,更不要想在更大的多邊舞臺上。再看特朗普因為提前離場沒有參加的兩場活動,一個是有關氣候的議題,另一個是海洋。這兩個議題事關全球治理,但特朗普無心參與,只是一心奔赴新加坡。美國正在逐漸遠離“全球治理”和“世界領導力”。

最後,這顯示出G7的影響力懸崖式下跌。曾幾何時,G7的決定顯示出未來一段時間世界經濟治理的風向標。而這一次的G7分裂嚴重,甚至無法產出《聯合公報》,而要由“會議紀要”代替。這個組織已經鬆散,沒有能力主導全球的經濟治理,G7的影響力出現了懸崖式的下降,那G7會走向何方,會變成G6麼,還是經歷這段低谷後會浴火重生,值得期待。


小溪解局

G7峰會衝突激烈,特朗普提前離場,反映出了一個尖銳而又現實的國際問題,"現在的美國己經進入了霸權的晚期,並且呈現出帝國晚期的″綜合症"!即看似強大,但已經"重症"纏身,外強中乾。,雖然依然想保住"大哥"的江湖地位,但是卻表現的力不從心,身不由己,並且處處顯示出"江郎財盡″的窘境!

而美國和其他的G六國關係走到今天這種尷尬的境地,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說,"美歐之間的矛盾爆發,只不過是個時間的問題"!

因為在冷戰結束以後,美歐失去共同強大的敵人蘇聯以後,內部的凝聚力已經開始出現不斷下降的趨勢!當時的美國看似一強獨大,榮耀,風光無限,但也應驗了中國那句"盛極必衰"的古訓!

如在冷戰結束後,歐盟在航空,航天的領域、和石油資源問題上與美國展開激烈競爭,並且在歐洲防務,北約東擴和波黑問題上與美國也存在分岐!而日本表面對美國表現出唯唯諾諾,依然強力維持與美國的關係,但是在貿易問題的談判中,雙方依然劍拔弩張,毫不相讓,已經經表現出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特別是美國士兵強姦日本沖繩女學生以後,日本人民在反對《日美安保條約》的鬥爭同,也使日美矛盾加劇!

美國方面:

冷戰後墨西哥的金融危機,英國巴林銀行的倒閉,以及因泰國危機而引發的東南亞金融海嘯,都嚴重的影響到了美國的對外貿易,並因此使美國出現了大量的失業工人。這些都加劇了美國的社會問題。由於貨幣的大幅度貶值,亞洲地區出口商品的價格相對低廉,再加上亞洲地區國家的需求不旺盛狀況的影響,在此後的兩年內,美國貿易逆差大幅增加,從而導致了上百萬的美國人失去工作。受影響最嚴重的是製造業,特別是工業機器,電子設備,電信產品,服裝,紡織和交通運輸的設備部門。特別是08年的世界金融海嘯,表明美國已經喪失了全球主導地位。

在1996年時,美國就己經出現了逆全球化的浪潮,並且使美國"新孤立主義"回潮!

如當時的保守派新聞評論員在爭取共和黨總統侯選人提名時,鼓吹的"美國優先,主張貿易保護主義,限制外來移民,退出世界貿易和北美自由貿易的競選綱領就曾得到很多美國人的擁護!

所以說,"今天的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並不是他本人的新意,只不過是美國"新孤立主義"的新瓶裝老酒!

而美國從克林頓時期起,就己經開始對歐盟進行戰略打擊。如當時美國為首,北約主導下的科索沃戰爭,表面上是對塞爾維亞的打擊,而另一層深意則是打擊對美元潛在威脅的歐元。以及小布什初期的"單邊主義"。

特別是在08年的金融海嘯過後,在世界範圍內,一個高度依存的經濟中,最有效的應對措施就是需要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博弈方來共同參與,當然也包括世界新興的經濟體。

如,"做為舊傳統殘餘的七國集團,已經無力在向全球兜售自已的"藥方",連美國也力再自行事,因此有了20國集團領導峰會的召開!

然而,"重症需要緩治"。

這也如中國古訓所說,"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到熱豆腐!

值得慶幸的是,"商人出身們特朗普,任性,天馬行空,鶴立雞群的個性與風格,以及種種的所作所為,恰恰是給重症纏身的美國開了一副虎狼之藥,嚴重透支美國國際信用與經濟潛力同時,也加速了美國霸權終結的歷史進程,

因此說,"今天七國集團出現的分岐,內鬥與內耗現象,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或是步步驚心!因為七國集團走向沒落,甚至是最後的解體,


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和無法逆轉的歷史大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