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實子的功效與作用、實用選方

簡介

楮實子

,性寒, 味甘。功能主治:補腎清肝、 明目、 利尿。用於腰膝痠軟、虛勞骨蒸、砂 暈目昏、目生翳膜、水腫脹滿。

【別名】 彀木子、紗紙樹、構樹子、殼樹、鹿仔樹。

【來源】 為 桑科 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Vent.的果實。

【採製】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摘,洗淨,曬乾,除去灰白色膜狀宿萼及雜質。

【性狀】 小瘦果扁圓形或扁卵形,長約2mm,寬1.5~2mm。表面橙紅色或棕紅色,有微細網狀紋理或顆料狀突起,一側邊具凹溝,另側邊具稜線,基部有子房殘痕。質硬,內含種子1粒; 種皮紅棕色,種仁白色,油質。味淡。

圖片

楮實子的功效與作用、實用選方

楮實子的功效與作用、實用選方

楮實子的功效與作用、實用選方

功效與主治

滋腎,清肝,明目。治虛勞,目昏,目翳, 水氣浮腫。

①《別錄》:"主陰痿水腫,益氣,充肌膚,明目。"

②《日華子本草》:"壯筋骨,助陽氣,補虛勞,助腰膝,益顏色。"

③《本草匯言》:"健脾養腎,補虛勞,明目。

④《大名本草》:“壯筋骨、助陽氣、補虛勞、助腰膝、益顏色。”

性味歸經

甘,寒。①《別錄》:"味甘,寒,無毒。"②《本草通玄》:"甘,平。"

入肝,脾、腎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腎經。";②《本草經疏》:"入足太陰經。";③《本草新編》:"入腎、肝二經”

用法與用量

煎服,6~9g,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產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野生生於山坡、山谷或平地村舍旁,可栽培。主產於河南、湖北、 湖南、山西、甘肅。此外,浙江、福建、安徽、四川、山東、江蘇、江西、陝西、廣西等地亦產。

禁/宜人群

虛寒證患者慎用。

炮製

《雷公炮炙論》:"凡使(楮實),採得後用水浸三日,將物攪旋,投水浮者去之,然後曬乾,卻用酒浸一伏時了,便蒸,從巳至亥,出,焙令幹用。"

實用選方

①治脾、腎、肝三髒陰虛,吐血咳血,骨蒸夜汗,口苦煩渴,夢中遺精;或大便虛燥,小便淋澀;或眼目昏花,風淚不止:楮實(赤者)一斗。取 黑豆一斗,煮汁,去豆取汁,浸楮實子一日,曬乾,再浸再曬,以豆汁滲盡為度,再曬燥。配 枸杞子三升,俱炒微焦,研為細末,每早用白湯調服五錢。(《本草匯言》)

②治肝熱生翳,氣翳細點,亦治小兒翳眼:楮實子細研,蜜湯調下,食後服。(《仁齋直指方》楮實散)

③治水氣臌脹,潔淨府:楮實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子),另白丁香一兩半,茯苓三兩(去皮),為細末,用楮實膏為丸,如桐子大。不計丸數,從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脹減為度。(《素問病機保命集》楮實子丸)

④治喉痺喉風:楮桃陰乾,每用一個為末,井華水服之,重者兩個。(《瀕湖集簡方》)

⑤治石疽,狀如座癤而皮厚:搗穀子敷之。亦治 金瘡。(《千金方》)

⑥治目昏:荊芥穗、 地骨皮、楮實各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湯下。(《 儒門事親》)

⑦治耳鳴,眼霧:桑泡、薅秧泡、構泡,大烏泡、三月泡,泡酒服。(《重慶草藥》五泡酒)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其果實中含皂苷維生素B和油脂。種子中含有皂化物、飽和脂肪酸及油酸等。

2.藥理作用:對毛髮癬菌有抑制作用。

楮實子的功效與作用、實用選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