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实子的功效与作用、实用选方

简介

楮实子

,性寒, 味甘。功能主治:补肾清肝、 明目、 利尿。用于腰膝酸软、虚劳骨蒸、砂 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

【别名】 彀木子、纱纸树、构树子、壳树、鹿仔树。

【来源】 为 桑科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Vent.的果实。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洗净,晒干,除去灰白色膜状宿萼及杂质。

【性状】 小瘦果扁圆形或扁卵形,长约2mm,宽1.5~2mm。表面橙红色或棕红色,有微细网状纹理或颗料状突起,一侧边具凹沟,另侧边具棱线,基部有子房残痕。质硬,内含种子1粒; 种皮红棕色,种仁白色,油质。味淡。

图片

楮实子的功效与作用、实用选方

楮实子的功效与作用、实用选方

楮实子的功效与作用、实用选方

功效与主治

滋肾,清肝,明目。治虚劳,目昏,目翳, 水气浮肿。

①《别录》:"主阴痿水肿,益气,充肌肤,明目。"

②《日华子本草》:"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助腰膝,益颜色。"

③《本草汇言》:"健脾养肾,补虚劳,明目。

④《大名本草》:“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助腰膝、益颜色。”

性味归经

甘,寒。①《别录》:"味甘,寒,无毒。"②《本草通玄》:"甘,平。"

入肝,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②《本草经疏》:"入足太阴经。";③《本草新编》:"入肾、肝二经”

用法与用量

煎服,6~9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野生生于山坡、山谷或平地村舍旁,可栽培。主产于河南、湖北、 湖南、山西、甘肃。此外,浙江、福建、安徽、四川、山东、江苏、江西、陕西、广西等地亦产。

禁/宜人群

虚寒证患者慎用。

炮制

《雷公炮炙论》:"凡使(楮实),采得后用水浸三日,将物搅旋,投水浮者去之,然后晒干,却用酒浸一伏时了,便蒸,从巳至亥,出,焙令干用。"

实用选方

①治脾、肾、肝三脏阴虚,吐血咳血,骨蒸夜汗,口苦烦渴,梦中遗精;或大便虚燥,小便淋涩;或眼目昏花,风泪不止:楮实(赤者)一斗。取 黑豆一斗,煮汁,去豆取汁,浸楮实子一日,晒干,再浸再晒,以豆汁渗尽为度,再晒燥。配 枸杞子三升,俱炒微焦,研为细末,每早用白汤调服五钱。(《本草汇言》)

②治肝热生翳,气翳细点,亦治小儿翳眼:楮实子细研,蜜汤调下,食后服。(《仁斋直指方》楮实散)

③治水气臌胀,洁净府:楮实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子),另白丁香一两半,茯苓三两(去皮),为细末,用楮实膏为丸,如桐子大。不计丸数,从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减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楮实子丸)

④治喉痹喉风:楮桃阴干,每用一个为末,井华水服之,重者两个。(《濒湖集简方》)

⑤治石疽,状如座疖而皮厚:捣谷子敷之。亦治 金疮。(《千金方》)

⑥治目昏:荆芥穗、 地骨皮、楮实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汤下。(《 儒门事亲》)

⑦治耳鸣,眼雾:桑泡、薅秧泡、构泡,大乌泡、三月泡,泡酒服。(《重庆草药》五泡酒)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其果实中含皂苷维生素B和油脂。种子中含有皂化物、饱和脂肪酸及油酸等。

2.药理作用:对毛发癣菌有抑制作用。

楮实子的功效与作用、实用选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