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語文閱讀教學被“異化”的幾種表現!

聚焦/當前語文閱讀教學被“異化”的幾種表現!​對於廣大的一線教師來說,到底應該怎樣進行閱讀教學的問題,除了《語文課程標準》上的條條框框以外,並沒有人提供切實可行、具體有效的方案。難怪很多教師說,閱讀課越來越不像閱讀課了,也越來越不知道怎樣上閱讀課了。這固然可能與一些教師對新的閱讀教學理念還缺少深刻的理解有關,但也不排除花團錦簇、異彩紛呈的教學形態掩蓋了閱讀教學的本來面目。具體說,目前的閱讀教學有這樣幾種情況值得我們注意:

一、閱讀教學的貴族化

所謂貴族化,是指運用一些一般情況無法運用,一般教師不能運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這樣的課堂不能說不好,甚至也可以說的確很美,但對教師素養的要求之高,遠遠超出了一般教師所能達到的程度,或者說在日常教學中幾乎無法實現,即使對於執教者來說,或許也只能是“十年磨一劍”而已。這樣的課,只能是觀賞性的,只能是少數人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偶然為之,沒有普適價值。應該說,這樣的課本身沒有什麼不對。但問題是,如果讓一線教師以為這種貴族化的課就是閱讀教學的基本形態,唯有這樣的課才是閱讀教學的本來面目,這就顯得可怕了。它不僅誤導了大家對閱讀教學基本定位的理解,而且使面廣量大的一線教師對自己能夠按照閱讀教學要求進行教學失去了信心。

二、閱讀教學的高位化

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多層面的,有基本的任務,也有較高要求的任務;有常規的任務,又有針對性的任務。如果我們放棄了基本的任務和常規的任務,而抓住高端任務進行教學,就是一種高位化。比如教學文言文,如果放棄了文言文的閱讀理解,放棄了文言文的閱讀積累,放棄了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培養,而立足於所謂批判閱讀能力、創造閱讀能力、探究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就是背離了閱讀教學的本位任務。閱讀教學課,如果學生根本還沒有理解文本的基本內容,就進行拓展、比較、探究,就開展所謂創造性的閱讀活動,這也是一種閱讀教學高位化的表現。這樣說,並不是反對新課程對閱讀教學提出新的高的要求,而是提倡突出閱讀教學基本能力的培養,在立足本位任務的基礎上追求這些較高的教學目標。


聚焦/當前語文閱讀教學被“異化”的幾種表現!​三、閱讀教學的低位化

這種做法和前一種做法恰恰相反,是對閱讀教學進行過低的定位,其基本的表現,一種是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相關知識為滿足,教學的全部目的就是理解課文所寫的內容。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教師的閱讀教學就是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到文本中去尋找答案,通過板書完成對文本內容的圖解。另一種是簡單地瞄準考試進行教學,教學文言文就只有字詞句,教學說明文就只有信息的篩選,甚至教學散文也是簡單地套用高考的幾道題目。而這一現象在選修課的教學中尤其嚴重,一位教師教學《實用文閱讀》中的《中國藝術表現中的實與虛》,一節課的教學就是立足於讓學生理解什麼是實什麼是虛,由詩詞到雕塑,由戲劇到繪畫,由課內到課外,由文章到生活,反覆操練的就是虛和實的識別。有些教師教學《〈史記〉選讀》和《唐宋八大家選讀》,就只有幾道類似高考題的測試題,甚至教學《現代散文閱讀》也就是總結出幾點寫人寫景的方法,指導學生的寫作而已。這樣的做法,無疑極大地降低了閱讀教學的要求。

四、閱讀教學的戲劇化

所謂戲劇化,就是一味求新,一味追求好看,一味追求出乎意料的戲劇效果,熱衷於尋找、採用一般人不常用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具有明顯的刻意表演的色彩。帶著獵奇心理聽課,已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評課的人,也熱衷於尋找亮點。唯“新”為好,唯“奇”為好,唯“美”為好,似乎大家並不是關心具體的教學是否符合閱讀教學的規律,是否符合學生認知的規律,是否符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而是一個“新”字了得。最近常常聽到一種說法,執教公開課叫“做課”,聽公開課叫“看課”。也許這裡面有不同地方語言的因素,但之所以得以“流行”,恐怕還包含著認識上的因素。事實上,無論是執教公開課的人,還是聽公開課的人,心理上都有一種追求戲劇效果的慾望。坦率地說,我在各地執教公開課,也常常陷入兩難的困窘,免不了也會從可看的角度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否則就擔心辜負了活動組織者和花了時間“看課”的教師。只能是努力將可看且切合閱讀教學的規律,和能體現自己的閱讀教學思想盡可能地統一起來而已。閱讀教學的戲劇化常常容易使課陷入“貴族化”的泥淖,那樣的課實在成本太高。

五、閱讀教學的時尚化

因此,在課程改革多年後的今天,是該認真思考閱讀教學的本位是什麼這一問題的時候了。我們認為,在體現新的課程理念、豐富的閱讀教學形態的同時,有必要倡導閱讀教學的本位思想。閱讀教學的本位思想,就是遵循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把握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運用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立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閱讀教學。
聚焦/當前語文閱讀教學被“異化”的幾種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