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平價時代的到來,比最樂觀的預期更早、更急(內含社評)

光伏平价时代的到来,比最乐观的预期更早、更急(内含社评)

光伏平价时代的到来,比最乐观的预期更早、更急(内含社评)

平價時代來了!比最樂觀的預期更早、更急。

5月3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531新政”),通過下調補貼釋放強烈信號——限制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電站規模,鼓勵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平價光伏發電,且執行無緩衝期,通知下發次日即進入執行階段。這意味著,“531新政”提前激活了國內光伏平價上網的新時代。

文 | 鍾銀燕

“猝不及防“

“531新政”之所以讓國內光伏人陷入“集體恐慌”,與德國同行的前車之鑑有密切關係。

自2012年取消光伏補貼後,德國的光伏裝機增量隨即遭遇腰斬,從7.6吉瓦速降至3.3吉瓦。時至今日,德國每年的光伏新增裝機量仍在1-2吉瓦的低位徘徊。即便是在實現平價上網後,德國光伏市場的低迷狀態也未見改觀。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光伏市場安裝量驟減的壓力最終被傳導至本國的生產製造端,導致德國本土光伏企業在1-2年內全線崩盤,相繼倒閉,而這正是頓失方向的國內光伏企業最擔心的問題。

但行業專家提示,與德國不同,國內製造業具備天然的成本優勢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531新政”也將為一些優勢企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洗牌在即

有行業專家分析指出,“531新政”後,光伏行業將進入深度調整期,大量落後產能將直接出局。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531新政”的出臺不是為了控制光伏規模發展,對於先進技術、高質量產品、不需要國家補貼的電站項目“是留了口子的”。

顯而易見的是,脫離“國補”後的光伏行業將全面接受市場的洗禮和考驗,整個行業洗牌在即。

在光伏產業鏈上游的多晶硅領域,以協鑫集團為代表的企業正在新疆、內蒙古等低電價地區建設工藝水平更高的低成本產能。協鑫今年在新疆建設的煤、電、硅、網、雲一體化產業鏈項目投產後,多晶硅成本每公斤僅為50元人民幣,較當前的國內售價大幅下降約45%。2019年,其多晶硅產能預計將達15萬噸,可完全滿足國內市場總體上40吉瓦的組件材料需求,從而有力推動組件價格的進一步下降;同時,疊加鑄錠單晶、硅基納米複合電池等“黑科技”的組件成本也將進入每瓦1.5元的價格區間。

配套政策待跟進

在控制規模的同時,“531新政”也為光伏產業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鼓勵光伏發電與用戶的直接電力交易,有效降低交易費用,繼續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等有利於分佈式光伏發展的新業態和新模式,提升光伏發展質量,促進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在“531新政”之後,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將出現明顯的轉變,自發自用將成為重要的應用形式。其中,允許“隔牆售電”是啟動這個市場的關鍵。

為實現光伏行業在政策補貼與市場運行之間的平穩過渡,行業專家建議,國家相關部委有必要出臺稅收、土地、金融等相關政策,儘快降低光伏非技術成本,以便儘快啟動“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發電市場”。同時,落實對各省(區、市)的可再生能源佔比剛性考核,實現地方政府對光伏發電由“國補利益驅動”向“減排考核驅動”的切換。

對於最為敏感的光伏價格,專家更是呼籲,

為光伏發電設置類似於天然氣、核電的上網標杆價格,以避免一味追求低價中標,導致光伏行業陷入“後勁不足”的困境。

光伏平价时代的到来,比最乐观的预期更早、更急(内含社评)

社評:光伏告別補貼是大勢所趨

“531新政”意味著國內光伏補貼時代的終結,也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這一劃時代事件正催生光伏行業的嬗變,雖有陣痛,但也只是成長的代價。

新政出臺一週來,業界爭論持續發酵,但所有的聲音都繞不過補貼問題。光伏行業是否還需繼續補貼?補貼是否拿多了?補貼是否該降低甚至取消?行業內外、產業鏈上下游的觀點不盡相同。

對光伏這樣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新興產業,國家總是希望“扶上馬,送一程”,有的放矢地引導其成長。

從最初海外代工,到成長為領跑全球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國光伏僅用了十年時間,政策扶持功不可沒。

回望十年發展歷程,國家推動光伏產業發展的路線始終清晰可見,即政策補貼與市場化競爭並行。這足以解釋當年推動“金太陽”示範工程之時,國家緣何同步試水10兆瓦敦煌電站的特別招標。

作為未來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光伏產業發展初期借財政補貼之力撬動市場無可厚非。除了國家統一補貼,光伏還享有地方、項目、企業等多種形式的補貼,而這些正是新興行業發展初期培育市場、保護產業的“常規動作”。

放眼全球,光伏等新能源產業仍然高度依賴政策驅動,補貼重點仍在於彌補存量光伏電站所承載的前期研發和產業化成本。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僅有不足26吉瓦的光伏項目進入國家補貼目錄,相應的財政補貼金額為270億元。經過測算,若對國家規劃的到2020年160吉瓦目標進行補貼,也僅需570億元的資金。2017年中國光伏全年裝機53吉瓦,其中分佈式增幅超過360%。分佈式的飆升,導致本就緊張且已拖欠數年的財政補貼壓力驟然增大。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531新政”也是財政部要求合理把握行業發展節奏、加快光伏補貼退坡、降低補貼強度的現實選擇。

此次新政的出臺時間雖比業內預期提前了半年,但憑藉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優勢企業已經擁有去補貼的生存本領,距離平價上網僅差“臨門一腳”。

任何行業的發展,一定是由領跑者決定走向。新政必將推動光伏行業的新一輪洗牌,淘汰部分落後產能,打壓部分非理性擴張的企業,避免造成產能嚴重過剩,確保整個行業的平衡理性發展,進而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

新政預示著光伏行業全面開啟了市場化競爭。

大勢已至,主動適應、順勢而為、謀求先機,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