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尹陟勸諫看商朝賢臣如何“借勢”!

古有諸葛孔明巧借東風大敗曹軍,今有書商借力總統使滯銷書銷售一空,荀子在《勸學篇》中也說過:“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由此不難看出:善於借勢用勢,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甚至是“四兩撥千斤”的良好效果。那麼在距今三千六百多年的商朝,一些憂國憂民的賢臣怎樣巧妙借勢,使君王勵精圖治,使國運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呢?

從尹陟勸諫看商朝賢臣如何“借勢”!

尹陟是伊尹的兒子,君王太戊執政時期的重臣。太甲死後,商朝經歷了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四個王,又呈現出衰敗的跡象。雍己死後太戊繼位。有一年,王宮的庭院中長了一棵桑樹,桑樹下又長出一棵谷樹,而且兩棵樹都迅速長成了參天大樹。這本是植物生長的一種偶然現象,但商人並沒有植物學知識,再加上商人特別迷信鬼神,就把它看作是妖異之象。太戊非常懼怕,尹陟就趁機勸道:“臣聽說,無論什麼樣的妖魔鬼怪,一見到帝王之德就會自行退卻。這些不祥之兆,可能是大王在治國理政中還有稍許不到位的地方。只要大王廣施德行,妖怪自然就會不攻自破。”經過尹陟的勸誡,太戊勵精圖治,修德治國,使得商王朝重新振作起來,呈現出自建立以來的最好局面。

從尹陟勸諫看商朝賢臣如何“借勢”!

無獨有偶,“中興之王”武丁一次在祭祀成湯時,一隻野雞飛到了鼎上啼叫。在王都的郊外,有一片茂盛的森林,是飛鳥經常棲息的地方。所以,一隻野雞飛到太廟中來鳴叫,這本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武丁卻認為這是一種不祥之兆,擔心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大臣祖己趁機勸諫:“請大王不要擔驚害怕,只要你修好政事,勵精圖治,勤儉節約,一切不祥之兆自會煙消雲散。”其實祖己勸諫的真正原因,是看到武丁用於祭祀的祭品過於豐盛,擔心他流於奢侈。

從尹陟勸諫看商朝賢臣如何“借勢”!

借勢者智,借智者王。賢明機敏的尹陟、祖己善於借勢用勢,及時抓住自然異變的有利時機,巧妙利用君王迷信天命、擔心害怕的心理,因勢利導,成功勸諫,不可謂不智;而太戊、武丁二位君王則長於用人借智,親賢臣,遠小人,使賢才齊聚朝堂,在其治下的王朝豈能不興?國力豈能不盛?二人死後,也因功德顯赫,分別被追以“中宗”、“ 高宗”的廟號,享有在太廟中立室奉祀的殊榮,在商朝多達17代31王中擁有此種待遇的僅有6位。

從尹陟勸諫看商朝賢臣如何“借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