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我和你的不期而遇

不知因何,我從小到大都不太喜歡老師這個職業,哪怕當年高考也寧願冒著落榜的風險選擇不服從分配,因為一旦考不上志願上填寫的學校,一般會被調配到師專。最終我被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錄取,畢業後我毅然選擇從警。從警以後,從來也沒有想過會再和“老師”這個職業發生交集,雖然這次不叫“老師”,統稱為“法制教官”,但我內心深處的理解這就是一回事:教別人法律規範嘛,跟局裡的法制培訓一樣。

教官,我和你的不期而遇

2月22日,我到訓練支隊四大隊報道,偌大的辦公室裡只有一個教官,用“震驚、飄搖”這樣的詞語形容一點不為過,心涼了也心虛了,團隊組建、課程研發、形成合力談何容易。

低下頭,俯下身子,抱著無所謂的心態,硬著頭皮走一段試試。可是當我真正走上這個崗位後,我發現自己對擔任訓練課程的法制教官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角度:成為一名法制教官,讓我從完全不一樣的角度看問題。我在基層法制工作16年,以前承擔的培訓就是對全局或某一個部門來開展,我看問題多半是 “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但到了訓練支隊後,我們有了團隊,形成了合力,看問題更多是從長遠看,未雨綢繆。

深度:以前的實戰訓練與執法規範在我看來是完全脫節的,是割裂開進行訓練的,停留在淺表的程度:警務技能像體育課,更多的是技巧,沒有法律規範,法制培訓採取課堂講授的方式。而現在我們把實戰素養提升與規範執法行為的養成固化融合在一起、交織在一起,相互補充、相互完善,從而形成戰鬥力,課程設置有深度。

接受度:過去的培訓是理論課讓人昏昏欲睡,戰術課讓人叫苦叫累,如果不在實戰中運用並檢驗,一段時間後又忘記得一乾二淨了。現在通過實景操作,民警在生動鮮活的實戰中把枯燥的法律規範理解了、掌握了、運用了,像條件反射一樣把規定動作變成規範動作,這就表明訓練已經被認可、被接受。

教官,我和你的不期而遇

經過支隊領導和團隊負責人的不懈努力,這個團隊從最初的一名專職法制教官,三名兼職教官發展到2名專職教官、5名兼職教官。既有一線法制部門的警務實戰教官,又有訓練支隊教學經驗豐富的專職教官;既有法制戰線直接從事案件審核、辦理、網上流轉等一線執法工作的法制教官,又有全州納入警務實戰的專兼職教官,大家結合基層實際,各抒己見,不斷完善課程大綱、教案、課件,經過磨合,整個團隊煥發出了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教官,我和你的不期而遇

我在這個嶄新的團隊裡完全巔覆了過去的認識:它嶄新,所以它充滿活力;它嶄新,所以它不畏風雨;它嶄新,所以它舉步維艱!我愛上了這個團隊,為了一個法律適用問題爭得面紅耳赤;為了一次精彩呈現你爭我搶;為了一個模擬法庭不斷修改劇本,反覆彩排;為了太多的為了,經常加班到與寂靜的夜晚和蟲鳴作伴。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大家在這個新的大家庭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除了開發《有話這樣說——民警規範用語技巧》、《法言法語對抗訓練》、《行政案件訴訟風險》、《警察出庭作證》、《警察出庭作證模擬法庭》、《單位負責人出庭應訴》等多門新課外,更是配合實戰教官把警務實戰與執法規範做到了真正的融合,受到學員們的一致好評。

教官,我和你的不期而遇

任何新的事物總是要遇上很多的問題和困難,法制教官團隊也不例外,因為兼職教官除了完成訓練教學任務外,還要承擔本單位本部門的工作,在兼顧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無法解決的供求矛盾,這使得兼職教官的選拔和聘用成為制約這個團隊發展的最大因素,讓這個團隊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雖然辛苦的掙扎著,但我相信,只要團隊不散,心氣一致,我們就能向前邁進,為民警執法安全,為規範執法做墊腳石。

教官,我和你的不期而遇

蒙自市公安局 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