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的人口,對印度來說是“人口紅利”還是“人口炸彈”呢?

在全世界大多國家邁入人口老齡化的時候,印度正以它的人口高增長,迎來了人口紅利。據估計,到2026 年印度15-59歲之間的勞動人口,將佔總人口的64%;就人口學來看,印度即將蒸蒸日上,潛力無限。龐大的人口,對印度來說是“人口紅利”還是“人口炸彈”呢?

龐大的人口,對印度來說是“人口紅利”還是“人口炸彈”呢?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拿中國做個對比,從人口數量以及人口素質來說印度現在已有13.3億人口,幾年內就將超過中國。上圖還是保守了。

看印度人口問題,你看看中國就行。

很多人說中國人口拐點,勞動力拐點,其實不管怎麼拐,中國勞動力數量還是超過9億人。

9億人什麼概念?美國總人口的3倍,日本8倍,德國韓國的十幾倍。9億人意味著不管遇到什麼產業,只要能做的,能吸納勞動力人口,都像蝗蟲一樣的衝進去。

這幾十年只要中國近10億勞動力衝進去的產業,其他國家都不會太好過。尤其是低端製造業,現在還有向高端研發擴張的趨勢。

有人說華為的技術就是靠中國低薪研發人員堆出來的,其實有一定道理。中國每年畢業大學生700多萬,你看哪年不是史上最難就業季?

每年新增勞動力1000多萬,每年保7、保6,保的就是這1000多萬人口的就業。現在煤炭鋼鐵製造業下滑,幾百萬工人下崗,這個問題還會越來越突出。

連續幾十年10%左右增長率,對中國而言就業都是很大問題。

對印度那就更是問題了。最近那裡1億8000萬人大罷工,對此我分析了在印度發展製造業存在的問題:

龐大的人口,對印度來說是“人口紅利”還是“人口炸彈”呢?


第一,土地問題。私人土地所有,神聖不可侵犯,實際上阻礙了集中利用從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張五常說過,牽涉到徵用或收購土地,又或者牽涉到地役權,私人往往難於處理,政府主導的交易費用更低。

第二,電力問題。印度電力供應不足,農村很多地方沒有通電,全國大面積停電。停電,這對於以電力作為機器設備運轉動力的製造業而言不可接受。
龐大的人口,對印度來說是“人口紅利”還是“人口炸彈”呢?

第三,交通問題。印度高速路里程是中國300多分之一。印度鐵路大多是100多年曆史,設備陳舊。更為方便的空運、鐵路、公路、海運交通對製造業必不可少,不便的交通意味著成本增加,競爭力下降。

第四,工人和工會問題。工會組織全國性的罷工,這對中國聞所未聞,在印度不是新聞。乍一看,儼然馬克思說的鬥爭高潮來了。

但是,千萬不要低估印度這個民族。

印度人的智商在我看來是方差非常大的,其中聰明人的智商和智慧放在全世界來看都是頂尖的。

龐大的人口,對印度來說是“人口紅利”還是“人口炸彈”呢?


無論是寫代碼、做金融還是搞管理,印度人都可以做到最頂尖。現在在美國無數的大企業中,都有印度人做到了管理的崗位。
龐大的人口,對印度來說是“人口紅利”還是“人口炸彈”呢?

而且印度人異常抱團,一個部門的領導只要是印度人,他就會想進辦法讓自己底下全部變成印度人。

另外,印度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會來事兒。50分的作品往往可以說到100分,做起presentation來自信而瀟灑,很有說服力。

聰明,抱團,會來事,這三點結合在一起是非常可怕的。

說回印度這個國家。固然由於種姓制度和歷史原因,印度現在國內的基建就是一團糟,而且印度人習慣了放嘴炮,因而實操層面的產品有時候並不一定好。

但是印度人只要由其中0.1%的精英,帶領剩下99.9%的普通人前進,那麼他們爆發出來的能量將會非常大。
龐大的人口,對印度來說是“人口紅利”還是“人口炸彈”呢?

而資本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因而這兩年美國和中國的很多企業都在投資印度。企業的嗅覺一向是最靈敏的,資金都是聚集在發展最快、回報最高的地方。

我想中國面對印度還是要有一定的緊迫感;我們每個人也是一樣。想想美國有多少中產階級的工作被中國的更為便宜的勞動力所取代?那麼,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的工作,也漸漸被印度人所取代?Made in China,會不會被Made in India所取代?所以我們都需要有一些危機意識,同時也要在工作學習中多向印度人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