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習隸書?

淨然悅圖文

相對於楷書的結構嚴謹、行書草書的變化多端、篆書的難以辨識,隸書算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字體。

大部分的隸書字形略扁,標誌性的筆畫就是蠶頭燕尾,是有篆書演變而來的一種裝飾性很強的字體。

隸書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漢代,一個是清代,初學隸書建議從漢代隸書開始學起,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參考一下清代的隸書。

1、初學隸書,建議先學習曹全碑,練習圓筆和飄逸的長橫畫,曹全碑可練習100個小時左右,能夠做到臨帖能像,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創作。

2、然後可以學習《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鮮于黃碑》,通過這幾個帖練習方筆,每個帖練習60個小時左右,能夠臨像,並且認識和理解其基本風格。

3、接著可以學習張遷碑,張遷碑風格古拙,一般的書法學習者很難欣賞,但他在當代卻很火,學張遷碑的很多,這個碑可以學習100個小時,能夠用其風格進行基本的創作就行。

4、寫完張遷碑,接著就可以學習漢代的摩崖刻石了,如《石門頌》、《西狹頌》等,沒個帖也可以練習60個小時左右。

5、接下來可以學習和了解清代隸書,可學習鄧石如、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隸書共60個小時。其他書家可做一個瞭解。

6、在學習隸書的過程中一定要通讀隸書的發展史,瞭解隸書的來源和演變。漢代還有很多隸書,喜歡的可以動手寫寫。

7、在學過的字帖裡,選擇一種風格長期練習,當成自己的主攻方向。連續練上幾年,定有小成。

這是我之前教學生的方法,你覺得可行嗎?

碼字辛苦

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從題主所附的圖片來看,應是漢隸《曹全碑》,那我談談如何從《曹全碑》入手學習隸書。

《曹全碑》的風格特點是“字法遒秀逸緻”,是陰柔一路的風格代表,被譽為“漢石中之至寶也”。學習隸書,首先要從總體上把握字形結構,結構像則字像。

漢《曹全碑》的字形結構可用十六個字來高度概括:“平齊規整、布白均勻、八分開張、穿插錯落”。下面我們就用具體實例來一一說明——


1、平齊規整

在左右結構及左中右結構的宇形中,這種特點表現得最為明顯,以“鄉”字為例,這是一個左中右結構的字形,橫畫大多呈水平形,所以結字平齊規整。如下圖,書寫時候注意幾個關鍵點處於水平位置上。


2、布白均勻

這有點與楷書中的空間等距法則相類似。如下圖“馬”字,一字之中,橫畫之間、豎點之間,各筆畫間的留空( 布白)都大致均等,這樣字形結構才比較均勻好看。


3、八分開張

隸書以扁平結構為主,具有像八字左右開張的特點,主要突出主筆橫畫和撇捺畫來表現。

如下圖“養”字,通過撇、捺的突出,顯得比較飛揚,隸書風格一下就明顯了,切不可像楷書一樣寫的中宮收緊。


4、穿插錯落

穿插錯落,是左右結構的字形當中,為了避免過於平正呆板,有意變化彼此間的高低位置(即錯落)來求得變化。如下圖“獲”字,左邊部首比較收斂,右邊筆畫較為張揚,筆畫之間形成嵌入、穿插之勢,顯得更加生動。


隸書通常來說就是這也結構特徵,從總體上把握字形結構,再將筆畫臨摹到位,寫起隸書來就能事半功倍!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問題:如何臨習隸書?

(一)臨漢碑。

建議從《乙瑛碑》、《曹全碑》、《禮器碑》、《肥致碑》、《張遷碑》、《石門頌》中,先選一帖並主工之。

(二)毛筆選用。

首選兼毫毛筆,羊毫毛筆也可。

(三)用紙。

可選用毛邊紙,或半生半熟的宣紙,作為臨寫用紙。出帖創作時,用生宣紙或半生半熟宣紙。

(四)用墨。

用正品“一得閣”墨水即可。臨寫時,視紙張情況適量加水調和。

(五)臨寫時,除注重用筆外,還要注重章法。隸書的章法是字距大於行距,應滿格佈局。

(六)注意事項:

臨帖前先讀帖,然後摹臨、對臨、背臨、意臨、集字創作、出帖。


中州耕牛堂主

在所有書法字體中,隸書是我的最愛,尤其是《曹全碑》,當初對它是一見鍾情。喜歡它的舒展扁平,喜歡它的勻稱和收放自如,更喜歡它的秀美和質樸雄渾的特點。



從秦至漢初是隸書的“隸變”期,直至西漢中後期才是隸書的成熟期,此時隸書的篆意已脫盡。隸書的黃金時代是在東漢時期,此時隸書藝術大放異彩。所以我們現在說的隸書,主要是指漢隸,它作為漢代書法藝術的一種,其精神本質上毫無疑問會打上時代的烙印。

隸書從篆書演變而來,一些字至今還有篆書的痕跡,但是用筆改圓轉為方折,提按頓挫,形成了隸書獨有的筆法。因此,要想練習隸書,要作好這些:

一、選好碑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練習隸書之前,先選好碑帖是關鍵。隸書從出現到發展到興盛歷經很長的一段歷史,其中主要分秦隸和漢隸,也可以說是古隸和今隸。一般主要以漢隸為主,在漢隸眾多的碑帖中可以為你推薦《張千碑》、《乙瑛碑》《曹全碑》《史晨碑》等,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碑帖,例如《曹全碑》作為漢隸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靈秀圓潤的特點,它的筆法以圓為主,蠶頭雁尾被它展現的淋漓盡致。


二、認真讀帖

書法練習中解讀碑帖是關鍵,隸書中幾乎無鉤,它的主筆是橫挑,提按頓挫,蠶頭雁尾,是隸書獨具特色的筆法。隸書用筆分方和圓兩類,它的筆畫要求縱逸盡勢,更為舒展。仍以《曹全碑》為例:它的字形扁方,橫平豎直,用筆時方圓並用,中鋒起筆,逆起回收等,這些特點都需要在練習前認真去分析,去解讀。

三、正確臨摹

對於初學者來說,臨摹是最好的方法,分析好字的間架結構,弄清楚字的運筆走勢,掌握好字的用力輕重。掌握正確的臨摹方法,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不可貪多求快,否則不會有什麼效果。

四、貴在堅持

書法練習貴在堅持,最忌一曝十寒。每天都要堅持,臨摹時要凝神靜氣,要全身心投入進去,要慢慢臨摹,要用心體會。相信熟能生巧,只要堅持練習,能力就會慢慢提升,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寫出形神兼備的隸書來。


遙說新語

隸書有秦隸,漢隸,漢簡,清隸。在長期演變中,風格變化很大,我們通常說的隸書,一般指成熟的漢隸,而且漢隸也是隸書學習的最好入門。

要想學好隸書首先要選好學習碑帖。我覺得下面兩個就非常適合初學。

一,漢隸中《乙瑛碑》用筆婉轉,結構方整雄偉,法度嚴謹,屬於漢隸成熟時期的作品,歷來公認為是入門學習的最佳範本。

二,《曹全碑》是漢隸用圓筆的典型作品,結體秀麗圓勁,柔中帶剛。重要的是出土晚,殘損少,筆畫清晰,十分便於初學。

當然《禮器碑》《張遷碑》《史晨碑》《華山廟碑》《石門頌》《西狹頌》等也都各具精彩,都是不錯的學習佳本。


王建強書法

隸書之美,貴在靈動飄逸,讓人看了就好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生物體。初學書法應當先從隸書開始。我個人的經驗是應當先從現代人開始學,在沒有書法基礎的情況下自己容易理解,也容易找到美感,也能很快培養興趣。等到有了一定的書法基礎後,再追本溯源,學漢隸就不會產生陌生難辨之感,也能找到其中的美妙和險峻,也才能讀懂漢隸。一個初學者,如果剛開始就學漢隸,很可能因為沒有書法基礎,看不到漢隸的美妙與險拙,也欣賞不來它的靈動與飄逸,只從心中認為這些字大難看,也就失去了興趣,只好半途而費。

這如同我們要先學會白話文,然後才能學文言文一樣。個人拙見,敬請見諒。


頂天立地223212394

謝謝你的提問。我是千千千里馬。隸書是一種古老的書法。也是漢字演變史上的第一個新字體。隸書之前的篆書,是漢字的老祖宗。寫起來挺不容易的,所以,下級官員,就把篆書寫得很潦草,這就出現了隸書,也叫“隸變”,因為隸書以後,漢字就不斷變化,最終形成了今天的楷書。

隸書的書法美,是構成隸書傳統的根本原因,具有舒展秀美,變化豐富,書寫流暢的趣味性和欣賞性,所以,隸書的美學體系,也是非常豐富的。

隸書應用在漢代,成熟在漢代,所以,學習隸書,一般是選擇漢代的隸書碑版。

但是,隸書也是發展的,我們從兩個方面來看隸書的發展。

隸書書法藝術的發展沒有停止

一個是除了漢代的隸書,漢代以後也要一些隸書,例如《爨寶子碑》等等。

再一個是隸書也有停止發展的一段時期,例如從南北朝到明代,隸書基本沒有什麼發展。

但是,清代是一個書法變革時期,所以,清代也有一些隸書大師,例如,鄧石如,伊秉綬等等。

隸書的考古發現,豐富了我們對隸書的瞭解。

中國的書法史也是一個否定史。例如,唐代以後,基本沒有隸書,或者很少有人寫隸書。所以隸書就衰落了。

清代發展隸書,也主要是“碑學”的興起。但是,新中國以後,我們有大量的考古發掘,發現了大量漢代簡書,也叫漢簡。

這些下級文吏的墨跡,也是隸書藝術的一部分。

學習隸書,認識一下隸書的發展,有利於我們有一個豐富的隸書知識寶庫。

不過,初學隸書還是先選擇漢隸學習。





千千千里馬



大成國學

隸書的靈魂是“自由”,和後來的千篇一律很不一樣,筆法上,建議從篆字開始,靈魂意境要多看漢隸、魏晉隸書碑帖。真正的隸書灑脫自由,偽隸書俗不可耐,筆畫腫脹,行筆造作。




七寶船上一水手

最愛隸書。

隸書是集儒雅與隨性於一身的書體,非常具有裝飾性,特別適合家庭環境展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