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鬧革命是“兩把菜刀”還是“三把菜刀”?

說起賀龍元帥,都言他是拿著兩把菜刀攻打芭茅溪鹽稅局,從此走上鬧革命的道路。曾參加此役的韋壽雲稱,此起義是三把菜刀。

賀龍鬧革命是“兩把菜刀”還是“三把菜刀”?

賀龍,1896年3月22日,生於湖南省桑植縣洪家關農家。賀龍從小喜歡練武,14歲那年因不滿惡霸之子的霸道行為,一怒之下揮刀砍傷了他的腳板。賀龍跟隨馬幫,跑四川、入湖北,靠販運鹽、桐油和藥材為生。辛亥革命影響了賀龍,1914年,他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

1916年,20歲的賀龍接受革命黨的指示,在家鄉組織了二十多名農民,拉起了隊伍。賀龍這夥人沒有槍,當他聽說芭茅溪鹽局的稅警剛剛裝備了十多支洋槍時立即興奮了。芭茅溪鹽稅局是桑植縣設立的一個鹽稅關卡,共有武裝兵警12人,人手一隻支毛瑟槍。當時收稅見三抽一,老百姓對這個稅局恨之入骨。

3月16日,賀龍約谷績廷、韋壽雲等21人,到洪家關商議準備起事。他們當中,賀龍年齡最小,氣魄謀略最多,大家商量由他來領頭。賀龍、賀勳臣和韋敬齋三人各持一把菜刀,其他人都帶上匕首直奔芭茅溪鹽稅局。賀龍等人悄悄摸進鹽局大門,屋裡一點動靜也沒有。賀龍一揮菜刀,結果了稅警隊長姜玉清的命,又帶人衝進鹽稅局李局長的房屋,從床底下把敵局長拖出來,這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只用幾分鐘就結束了。

賀龍鬧革命是“兩把菜刀”還是“三把菜刀”?

在回撤的路上,賀龍又順勢繳了分水嶺團防分局沈典三的4支步槍。

賀龍回到洪家關後,用這十幾支槍武裝起他的隊伍,於3月下旬打起“討袁護國軍”的旗號,自任民軍總指揮,從此走上了武裝鬥爭的革命之路。

顧永忠著《賀龍的非常之路》,記述了另一個版本的“兩把菜刀鬧革命”。

1917年底,賀龍去桑植找他的結拜兄弟大庸縣革命黨人吳佩卿,途中與吳佩卿的侄孫吳玉霖相遇。吳玉霖告訴賀龍,他爺爺讓他投賀叔祖,一起殺富濟貧。

賀龍高興地說:“光殺富濟貧已經不夠了,現在要打出個貧苦農民都有地種,都有飯吃的天下來。”吳玉霖解開衣襟,露出了插在腰間的兩把菜刀說:“我沒有槍,有兩把快刀,砍貪官汙吏,惡霸劣紳的腦殼,一刀一個。”

賀龍鬧革命是“兩把菜刀”還是“三把菜刀”?

賀龍從他腰間抽出刀,用手在刀口上試了試,誇道:“好快的刀,看來你是個有心人。菜刀也是武器,有了刀就能有槍。我們到芭茅溪鹽稅局奪槍時,也是用的菜刀。拿菜刀也能鬧革命。現在我也沒有槍,你給我一把好不好?”

他們倆邊走邊談,這時,賀龍發現從常德方向過來一乘4人抬的轎子,轎子前面有幾個士兵開道,裡面坐著去慈利上任的縣長,後面有兩個士兵揹著漢陽造步槍,懶洋洋地跟著,逐漸與轎子拉開了距離。

賀龍輕聲對吳玉霖說:“你瞧,送槍來了!”他用眼睛示意兩個背槍落在後面的士兵,吳玉霖心領神會。當走到一個拐彎的偏僻處,他倆猛撲過去,揮起菜刀,一人砍死一個護兵,奪了槍迅速離去。

賀龍帶著吳玉霖躲避到石門南鄉開始發展隊伍。到1918年1月,賀龍已召集了18人,帶著3條槍,參加了反對北洋軍閥的援鄂戰爭。賀龍在澧縣冷水界遇到了澧州援鄂民軍遊擊司令王子才,王對賀龍很賞識,後來,王子才把所剩不多的部隊交給了賀龍。這樣,賀龍就成了湘西援鄂一路總司令所屬的遊擊司令。部隊從18人3條槍發展到了100多人70多條槍。

賀龍在自己的履歷上寫道:“1917年底,曾用兩把菜刀,發展到百餘人的隊伍,任援鄂軍第一路總司令所屬之遊擊司令。”

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的故事從此傳揚開來。毛澤東在“三灣改編”中曾舉此例,他說:“賀龍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軍長,帶出了一個軍。我們現在不只兩把菜刀,我們已經有了兩個營的兵力,還怕幹不起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