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週年大家談之十二」接訪中我做到了“三零”

「40周年大家谈之十二」接访中我做到了“三零”

我1979年參加工作,1984年12月進入北京市人民檢察院,2013年調到剛剛成立的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一直在檢察管理部接待辦案崗工作。

光陰荏苒,驀然回首,已是五個年頭了。五年來,在接待群眾來訪、處置集體訪、協調參與處理疑難信訪中,我做到了辦理零延誤、處置零失誤、安全零事故。

三分院所轄六個區佔全市總面積的 46.8%,且大部分為郊區城鄉結合部,城市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一些社會矛盾,經常有人員到我院來訪。而我們的辦公地又處於繁華地帶,人流量大,一旦來訪人員出現過激行為,處理不好就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接訪壓力大,涉檢信訪案件排查化解面臨著很大困難與挑戰。

初建的三分院辦公條件有限,沒有專門的接待大廳,沒有接待的桌椅。作為一名老同志,我主動請纓、勇挑信訪接待的大梁,不等、不靠,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在不具備接訪條件的情況下,借來了兩張桌子、幾條板凳,搭建起了接待前臺,大門口、走廊等處都成為接訪的場所。

李氏夫婦因其獨子十多年前意外從高樓墜落身亡,連續多年上訪,要求追究其弟媳看護不力的刑事責任。接訪時,我詳細詢問了案情。當年,該案定性為意外死亡,而李氏夫婦對這樣的結論也未提出異議。但之後二人卻突然來信來訪,而且放大公安機關辦案過程中的瑕疵,並由此延伸出若干起控告案件。經認真調查瞭解得知,當年李氏二人之所以對該案沒有提出異議,一是案件定性沒有問題;二是礙於弟弟的面子,如今弟媳和弟弟由於感情不合離婚,弟弟的面子也就不復存在;三是更重要的隨著年齡的增大,李氏夫婦日感喪子之痛。瞭解到這些情況後,我除了向李氏夫婦耐心解答法律程序外,還誠懇地勉勵和寬解二人。我的真誠打動了李氏夫婦,儘管一時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但在此後的來訪中,李氏夫婦都主動讓我接待他們。在來訪接待中,不服司法機關的結論,重複訪一訪就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到了我這我都耐心地接待他們,以多年的工作經驗、法律知識和熱心誠心為他們排憂解難,化解他們心中的不平。

三分院轄區涉眾型經濟犯罪較多。此類案件追贓困難,挽回損失難度較大,容易引發來訪人員的誤解,產生對司法機關的不信任。作為接待崗的檢察官,我總是與來訪人員面對面釋法說理,消除誤會,讓他們相信法律,相信檢察機關依法辦事,維護司法公正,維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

「40周年大家谈之十二」接访中我做到了“三零”

信訪接待是檢察機關的窗口,也是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的重要渠道,即平凡又艱鉅,有的時候難以避免的要面對來訪人的質疑、冷漠、憤怒等。有人說:幹接待、幹信訪、幹控告申訴工作,既沒錢又沒權,只有嘴巴甜,有時候捱罵還不討好。但面對著一張張渴求的面孔,一句句牢騷和怨言,我總是耐心細緻的講解,孜孜不倦的勸慰。2017年3月,轄區村民王某某因不服民事不支持監督申請到院來訪,滯留在接待廳近40個小時。我一直全程參與接待,並陪伴至深夜。當事人離開接待廳時,已近夜裡12點,因打不到車,我步行兩個小時回家。

「40周年大家谈之十二」接访中我做到了“三零”

在平凡的崗位上,我一直默默堅守,一次接訪、一個微笑、一份勸慰,詮釋了人生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閃閃發光。2017年我被推薦為全國信訪系統優秀接談員。

(檢察管理監督部 康平)

「40周年大家谈之十二」接访中我做到了“三零”「40周年大家谈之十二」接访中我做到了“三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