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演員寧靜在《金星秀》接受採訪時談到教育問題,她坦言不應該去直接制止孩子。
“眼看著前面是火坑,孩子非要跳,如果我制止他了,那這個火坑是怎麼回事他永遠不知道,他可能還會一直責怪你,那就放手去讓他跳。”
也許是長期居住國外的原因,寧靜的教育觀念奇特而大膽。
同樣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金星坦言自己對子女成長教育的標準是:有一天走向社會,這三個娃不叫人討厭就行,永遠不要用我們大人的習慣、想法、虛榮去改變孩子本身的選擇。
看來金星老師也推崇放養的教育理念。
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目睹孩子去“跳火坑”,可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情。(我們說的"火坑"是帶引號的哦)
別讓保護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7歲的小女孩叫小美,在家裡,她備受寵愛。在小美1歲的時候,鄰居開玩笑說:“這麼漂亮的小姑娘,可千萬別丟了。”
從此一家人將小美的安全放在了首位,稍微帶有危險性的事物都決不允許小美去接觸。這種高度警惕的精神環境,也造成了小美對陌生人、陌生環境的習慣性恐懼。長久下來,還形成了小美對家人的習慣性依賴。
在這種特殊的保護中,小美與新環境之間好像隔了一層薄紗,令她看世界看得朦朦朧朧。小美也失去了獨自適應環境的鍛鍊機會。
最終她患上了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精神障礙。對於那些還沒有學會適應環境變化的孩子來說,沉默是一種最有利的自我保護工具。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也許小美的情況只是個例,但所折射出的中國式的教育卻值得我們反思。
如果父母一直都無微不至不肯放手,孩子一直被壓抑著,等到了二三十歲,打壓了二三十年的勢能突然爆發出來,這時候才開始逆反,極力地要去嘗試新事物,去摔跤,代價就更大了。
白巖松對自己的兒子就是放養的狀態。他曾說:
“把任何一代孩子中學時代的成長真相,和盤托出在父母面前的話,一定會讓他們感到驚心動魄!”
有幾個人沒打過架,有幾個人沒偷偷地抽過煙、喝過酒,偷偷地單相思過?白巖松覺得要接受這些,只要它沒有變成主體,就沒問題。
根據危險係數決定放手程度
在中國,絕大多數父母對孩子都是極力保護的,他們認為保護孩子遠離危險是父母的責任,至少應該讓孩子始終活動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
一項調查顯示,當孩子想要嘗試有危險係數的事物時,46%的媽媽會溫和地說他一下,0%的媽媽選擇冷眼旁觀,而54%的媽媽選擇嚴肅地制止孩子的行為。網友們的態度也都不同。
的確,當前社會充滿了誘惑和危險,如果完全對孩子置之不理,任其放飛自我,可能會出現不可預知的後果。
如果前面是萬劫不復的“火坑”,我們當然不能讓孩子縱身一躍,這種教訓,太過慘重。所以,適當的保護沒有錯,但我們要根據危險係數來決定要不要保護。
這就需要父母把握好自己的度。即使孩子想要嘗試的事情充滿未知,但只要不出格,不超出底線,沒有大的人身危險,就可以放手讓孩子去做。
畢竟成長是真實、立體的,不可能不讓人有一些擔心,坦然接受,積極鼓勵,這才是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
“火坑”有其獨特的存在意義。美國家庭教育專家芭貝拉•羅斯說,
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成功往往是與艱難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來的。這樣孩子才能勇敢、健康的成長。所以作為父母,沒有必要事事都為他安排好,要給孩子空間讓他自己去探索。前方有小坑,讓他自己走,摔了跤自己爬起來,以後就會知道,有坑要繞過去。有的跤要早摔,以後的路才能走得更穩健。
白巖松說過,“如果成長永遠是一個模式,順理成章,陽光燦爛,潔白無瑕,那不是成長,那是不合格的文學創作。”
家長們不妨放鬆心態,有些時候孩子選擇跳“火坑”,得捨得。
~END~
閱讀更多 娟子媽媽講故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