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展現留學生活,在東方衛視《歸去來》中體會成長的撕裂與疼痛

精準展現留學生活,在東方衛視《歸去來》中體會成長的撕裂與疼痛

傳媒內參導讀:表面上看,《歸去來》中形態各異的人物之間有著鮮明的個性差異,但對於創作者而言,設計這些人物背後的目的,其實是想形成一種可供比較的對照關係。

文/安哲

由劉江執導,王彤擔任製片人,高璇、任寶茹編劇,唐嫣、羅晉、許齡月、於濟瑋、王天辰、馬程程等主演的現實主義題材大劇《歸去來》,目前正在東方衛視熱播,該劇自開播以來收視一直位居榜首,並且話題不斷。

精準展現留學生活,在東方衛視《歸去來》中體會成長的撕裂與疼痛

之所以《歸去來》能夠在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是因為該劇引入了一個全新視角的海外留學生故事,雖然將人物戰場移至美國,但劇集並沒有流於異國風情的攬勝,也沒有媚俗地獵奇“官二代”與“富二代”的種種不堪,而是用劇中人始於校園通達社會的生活,表達一種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在時代洪流面前,一個人到底是要做對的事情,還是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

隨著劇情的深入,該劇“厚積薄發”的屬性也開始凸顯,多家媒體也紛紛力贊,“《歸去來》擁有‘溫柔與疼痛’的兩種屬性,時不時地讓人五味雜陳、心生感慨。”

精準展現留學生活,在東方衛視《歸去來》中體會成長的撕裂與疼痛

不同的勵志人生,相同的塑造方式

遇事就哭鼻子的“三好學生”最後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法律從業者的蕭清,逐漸逃脫父親的掌控最終努力經濟獨立的書澈,一直溫柔懂事終於學會向父親說“不”的繆盈,一無所有卻對愛情執著不放棄的寧鳴,從“熊孩子”蛻變為“成年人”最終收穫成功人生的成然與綠卡,《歸去來》以“六個留學生”作為劇集引擎,塑造出一系列形象豐滿、特色鮮明的角色矩陣,以此來表達中心主題:最好的教育,不是給予金錢、財富,是建立獨立人格;所謂成長,無論出身豪門、還是生於微末,都能靠自己獲得成功人生。

作為一部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大眾的青年勵志題材大劇,《歸去來》在人物塑造上有其獨到見解,該劇以新時代留學生作為切入點,充分反映了當代青年的愛情、家庭、抉擇、成長、覺醒的不同側面。

精準展現留學生活,在東方衛視《歸去來》中體會成長的撕裂與疼痛

身份的落差、環境的改變,一系列變故發生在書澈身上,在面對接觸不到的領域,就算是市長公子也不會“遊刃有餘”,在不斷的適應中,書澈才開始慢慢成長。

精準展現留學生活,在東方衛視《歸去來》中體會成長的撕裂與疼痛

所以,在《歸去來》在人物塑造方面,價值觀是前提,貼近生活是主旨,勵志人生是主要表達。書澈擁有非常“正”的價值觀、非常優越的身份地位,但是要實現成長蛻變依舊需要行動與經歷去支持。

如何經歷?蕭清走進了書澈的生活。在和蕭清學習的過程中,也增進了彼此感情,為接下來的劇情做鋪墊。畢竟,基於現實的合理劇情安排,是任何一部劇人物塑造的關鍵。

利用多組對照關係,

折射兩代人在價值體系上的衝突

作為一部集中描述了海外留學生活的現實主義作品,《歸去來》確實塑造了很多留學生的形象,且各自代表著不同的狀況。表面上看,這些形態各異的人物之間有著鮮明的個性差異,但對於創作者而言,設計這些人物背後的目的,其實是想形成一種可供比較的對照關係。

比如說,蕭清和寧鳴都在舊金山遭遇了經濟問題,可他們嘗試掙錢的方式明顯不同。二人同樣出自公務員家庭,但各自的父輩在對待同一問題上也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和做法。

由此,編劇在針對劇情的設計上進入到一個更具思考價值的層面,那就是將目光透過這些留學的年輕人,進入到各自的家庭背景中,用一個個鮮活的例證去折射兩代人在價值體系上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衝突。

精準展現留學生活,在東方衛視《歸去來》中體會成長的撕裂與疼痛

也正是基於這一創作初衷,《歸去來》並沒有在開篇處將敘事重點放在唐嫣、羅晉兩位主演的身上,而是儘可能鋪陳出一個更為宏大的敘事視角。這種近乎冒險式的創作手法,也造成了部分觀眾對劇情設置的不理解。

對此,編劇任寶茹有著自己的態度:“我們的創作在劇本階段不會想說要寫一個男一號女一號的戲,完全圍繞他們倆寫愛情,完全不是這樣的風格。這個戲野心比較大,強勢植入價值觀,想寫青年人從校園出來走到社會當中要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價值觀要得到一個確定和成長,其實是人格成型的階段。”

而另一位編劇高璇更是直截了當地表示,這部作品並非以愛情作為故事的推動力,而是要竭力展示一種來自價值觀上的衝突。

精準展現留學生活,在東方衛視《歸去來》中體會成長的撕裂與疼痛

編劇高璇、任寶茹

事實上,觀看《歸去來》這樣一部現實主義作品,讓很多年輕觀眾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生命個體在面對時代和社會主流時的那種無助感。

無論是對這些留學生們的父輩,還是以書澈為代表的新一代年輕人來說,莫不如此。唯一的區別在於,這些年輕人的命運往往不只被時代所裹挾,還要受制於他們的父母。

正如劇中的繆盈所說的那樣:“這就是我爸的處事風格,悶聲不響搞定一切。”這種力量就像一隻無形的手,以至於嘗試對命運的操縱有所抗拒的書澈也不得不承認:“這不叫霸道,我爸這是霸權。”

精準展現留學生活,在東方衛視《歸去來》中體會成長的撕裂與疼痛

用高璇的話說,《歸去來》就是要用一部戲的篇幅,去展現這個時代裡兩代人在價值體系上的種種矛盾衝突,而不是僅僅侷限於男女之間的小情小愛,為作品賦予更強烈的現實主義氣質,使之變得更加真實可信,“有溫度,更有氣度。”

精準展現留學生活,

以全新環境引入全新思考

《歸去來》講述了來自不同階層、出身迥異的海外留學生的生活、奮鬥和愛情,以及身陷理想主義和社會潛規則之間的劇烈撕裂,覺醒、選擇和堅守的成長故事。

“成長”作為全劇的主線之一,在留學生這一群體身上似乎能夠獲得更清晰的體現,脫離了父母的庇護,全新的環境會催促留學生們產生與之前不同的行為與思考。

劇中,蕭清剛到美國,遭遇“小氣”室友、撞見“思想開放”房東,以及打零工掙學費等生活細節,顛覆了她在國內“三好學生”身份的認知。

當然,她邊吃泡麵邊向父母報平安的鏡頭,不僅意味著蕭清留學海外的第一項生活轉變,更是讓不少留學觀眾紛紛表示“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這也是該劇真實、接地氣的細微表現之一。

精準展現留學生活,在東方衛視《歸去來》中體會成長的撕裂與疼痛

你會發現,身邊的留學生在心智、生活能力、看問題的成熟度上,是會比在父母身邊的孩子相對高一些,正是因為單槍匹馬出去學習的他們,頗具自立性、獨立性,對價值觀的認知更充分,也更容易思考。

如果說蕭清一角,讓觀眾看到了大多數平凡留學生的出國經歷,那麼以書澈、繆盈、成然、綠卡為代表的富二代、官二代則更多展現出來的是在留學生活中,對愛情、對人生,乃至對價值觀的“輸出”與思考。

書澈以自力更生為代價、繆盈以對父親說“不”為代價,各自在全新的環境中學會了成長;成然、綠卡的蛻變腳步雖然慢了些,但依舊在身邊人的感染下逐漸豐滿了羽翼學會獨立。

精準展現留學生活,在東方衛視《歸去來》中體會成長的撕裂與疼痛

留學與新環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獨立,幾乎每個留學生在回憶自己的留學經歷時,都談到了這個詞——孤獨。

《歸去來》通過對留學生活的精準展現,讓它對留學生群體、即將留學的人有著巨大的現實參考意義;對年輕人人生的精準展現,更讓它對當下青年一代的覺醒有著現實參考意義。接受新環境、接受孤獨、接受獨立思考,成為一個留學生可不只是學習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