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葉巢鶯,平波卷絮,張炎《高陽臺西湖春感》,訴不盡的亡國愁……

賞析詩詞書畫,品讀國學文化。喜歡遊山玩水,立志行走天下。點擊上方加關注,一起來交流學習詩詞書畫,飽覽大好河山吧!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張炎《高陽臺西湖春感》,訴不盡的亡國愁……

(這篇文字已登在悟空回答頁面上)

高陽臺·西湖春感

宋 · 張炎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遊,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悽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閒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張炎《高陽臺西湖春感》,訴不盡的亡國愁……



這首《高陽臺 西湖春景》是張炎的代表作之一。寫於宋亡之後,詞人重遊西湖時寫的。西湖的春日美景,曾經繁華豪奢的西湖已成過往歷史,此詞寫的極度淒涼哀婉,風格又空靈優雅。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接葉巢鶯,平波卷絮。巢作動詞,屬四字句對仗。起句直寫所目的西湖春景,濃密濃密的綠葉深處,隱藏著黃鶯兒的香巢,平靜的湖水輕輕的將柳絮捲入波心,斜暉脈脈水悠悠,斷橋邊橫蕩著歸舟,此時此刻,靜靜的,恐怕只有“葉底黃鸝三兩聲。"如果沒有亡國恨,這一切的一切是那麼的靜好!

“能幾番遊,看花又是明年。"詞人心中是憂鬱的,如此美景,還能再遊幾次?柳絮是春的最後一縷魂,鶯啼絮飛,花事了,春消盡,看花又只能到明年了,而明年又如何?國已破,家已散,明年還能來麼?“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所以只能盼望:東風呵,慢點吹,伴著薔薇花留下來,薔薇花開,已預示著春盡夏來。詞人多想春風多伴薔薇花永遠住下來。“更悽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只是留春不住,那萬綠叢中的西泠橋,如今卻只剩一抹荒煙,曾經的“暖風十里麗人天"如今只一片悽然,詞人的哀思憂愁全入了景語。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苔深韋曲,草暗斜川"也是四字句對仗的。物是人非,“舊時王謝堂前燕"今又何處?“韋曲"“斜川"這裡代指當年的遊覽盛地,如今卻“苔深"“草暗",一片荒涼,故國的繁華已不在,詞人滿目淒涼,又不能直說,只能借景抒情,暗寫這些地方已遭元人蹂躪。“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有愁不能說,借辛詞來訴。“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沙鷗又怎會愁,都是自己愁而已。“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閒眠。"過去笙歌已成夢,國破家亡,再也無心繼續,只好掩重門,閒眠淺醉。“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沒有心情,什麼都怕,不敢開窗簾,怕見飛絮落花,怕聽鵑啼。絮飛花落,鵑聲歷歷,春去了,詞人傷春又傷國,以鶯聲起句,以鵑聲收尾,情景交融,含蓄曲婉!這是張炎詞的特色,有亡國之痛,卻又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落雁編選整理(詩詞賞析)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張炎《高陽臺西湖春感》,訴不盡的亡國愁……​​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