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叶巢莺,平波卷絮,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诉不尽的亡国愁……

赏析诗词书画,品读国学文化。喜欢游山玩水,立志行走天下。点击上方加关注,一起来交流学习诗词书画,饱览大好河山吧!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诉不尽的亡国愁……

(这篇文字已登在悟空回答页面上)

高阳台·西湖春感

宋 ·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诉不尽的亡国愁……



这首《高阳台 西湖春景》是张炎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亡之后,词人重游西湖时写的。西湖的春日美景,曾经繁华豪奢的西湖已成过往历史,此词写的极度凄凉哀婉,风格又空灵优雅。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接叶巢莺,平波卷絮。巢作动词,属四字句对仗。起句直写所目的西湖春景,浓密浓密的绿叶深处,隐藏着黄莺儿的香巢,平静的湖水轻轻的将柳絮卷入波心,斜晖脉脉水悠悠,断桥边横荡着归舟,此时此刻,静静的,恐怕只有“叶底黄鹂三两声。"如果没有亡国恨,这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静好!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词人心中是忧郁的,如此美景,还能再游几次?柳絮是春的最后一缕魂,莺啼絮飞,花事了,春消尽,看花又只能到明年了,而明年又如何?国已破,家已散,明年还能来么?“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所以只能盼望:东风呵,慢点吹,伴着蔷薇花留下来,蔷薇花开,已预示着春尽夏来。词人多想春风多伴蔷薇花永远住下来。“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只是留春不住,那万绿丛中的西泠桥,如今却只剩一抹荒烟,曾经的“暖风十里丽人天"如今只一片凄然,词人的哀思忧愁全入了景语。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苔深韦曲,草暗斜川"也是四字句对仗的。物是人非,“旧时王谢堂前燕"今又何处?“韦曲"“斜川"这里代指当年的游览盛地,如今却“苔深"“草暗",一片荒凉,故国的繁华已不在,词人满目凄凉,又不能直说,只能借景抒情,暗写这些地方已遭元人蹂躏。“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有愁不能说,借辛词来诉。“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沙鸥又怎会愁,都是自己愁而已。“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过去笙歌已成梦,国破家亡,再也无心继续,只好掩重门,闲眠浅醉。“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没有心情,什么都怕,不敢开窗帘,怕见飞絮落花,怕听鹃啼。絮飞花落,鹃声历历,春去了,词人伤春又伤国,以莺声起句,以鹃声收尾,情景交融,含蓄曲婉!这是张炎词的特色,有亡国之痛,却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落雁编选整理(诗词赏析)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诉不尽的亡国愁……​​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