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利差跌破“舒適區間”,人民幣兌美元震盪走低

中美利差跌破“舒適區間”,人民幣兌美元震盪走低

文/ 任亮

4月23日至27日當週,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由6.2897下調至6.3393,累計下調496bp。在岸即期匯率由6.2898降至6.3439,累計貶值541bp。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由6.2791降至6.3201,累計貶值410bp。

4月23日至27日當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弱趨勢顯著,中間價除週三外均出現下調,且下調幅度均超過100bp,累計下調接近500bp,為2017年10月以來最大單週跌幅,上週五中間價6.3393創3月21日以來最低水平。但從在岸、離岸匯率價差來看,正負交替出現,表明並不存在較強的單邊預期。

近期人民幣的走弱主要與美元持續走強相關。受美國經濟基本面表現良好、加息預期強化的支撐,近期美元指數震盪走強,4月20日突破90後繼續走高,一度逼近92,為今年1月中旬以來的最高值。同時,中美利差的不斷縮小也使人民幣匯率承壓。自4月18日以來,美國國債收益率不斷走高,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週突破3%的重要心理關口,最高升至3.03%。而同期中國10年期國債利率則降至3.60%左右,中美利差縮窄至約60bp,跌出易綱行長曾提到的80-100bp的“舒適區間”,可能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一定衝擊。

需要強調的是,近期人民幣隨美元走強而回調屬於正常波動,市場並未形成單向貶值預期。在近兩週美元升值2.4%的背景下,人民幣貶值幅度僅為1%左右,表明人民幣匯率內生性支撐較強。近期國內經濟運行較為平穩、放開外資流入限制等均對匯率形成有力支撐。預計短期內人民幣匯率將保持寬幅波動、大體平穩的運行格局,但同時需關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深化、全球貨幣政策分化加劇可能帶來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