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的車真的比豐田、本田的車差很多嗎?

梅碧巧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日產的車比本田的車要差很多嗎,其實也並沒有差多少,只是在主觀上有更多人覺得豐田本田更加牛逼,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李老貓個人認為是日產的公關能力沒有那兩家強。

豐田汽車銷量大,有大量的熱銷車型存在,什麼凱美瑞,卡羅拉,漢蘭達,霸道,陸巡,一提起豐田就會讓人聯想到品質,耐操,省油,豐田所鼓吹的是發動機熱效率和混動技術。說實話提高的那百分之幾的熱效率又能給油耗起到多大的實質性影響呢,而豐田混動確實牛逼,不過目前還不是主流。

本田的發動機技術是最為人稱道的,以ivtec為支撐的地球夢科技發動機能起到提升動力,降低油耗的功效,尤其是本田的自吸發動機在實力上擁有不小的優勢,潛力大,可玩性高,但也會出現發動機積碳等弊病,本田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最近也是焦頭爛額,深陷機油門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日產給人的印象就是舒適,尤其是大沙發座椅相當有感覺,如果你認為日產就是一個沙發廠那就大錯特錯了。最能體現日產實力的車無疑就是gtr了,加速能力不輸保時捷911,最快的一臺gtr零百成績已經能突破三秒。vr38發動機正是日產技術的集大成者,試想日產沒有一定實力也不可能玩的出超跑。在創馳藍天,和ivtec出現之前,日產就已經在騏達cts上用起了進排氣可變正時氣門技術,如果稍加宣傳估計也沒本田什麼事了,另外還有微粒化噴油嘴技術,和可變進氣歧管,技術上和豐田本田沒有特別明顯的差距。

日產的銷量同樣也是響噹噹,天籟,奇駿,軒逸,騏達都是國內消費者喜聞樂見的經典車型,還有途樂這樣的大尺寸越野車,要舒適有舒適,要硬派有硬派,還有極限速度。不管是哪方面日產都不弱。所以並不能說日產比豐田本田差多少。


李老貓說車

日產是三大日系品牌的一員,傳統思想中的日產品牌影響力不如豐田與本田,可靠性上與豐田有一定差距,技術上也不如本田,但是如果現在你真的還這麼想,傳統的思想真的要改變一下了,畢竟科技不斷髮展的今天,沒有什麼是絕對的,日產現在與兩田相比,真的不一定會差。東風日產的口號是“技術日產,人生生活”,其實日產還真的是有兩把刷子,否則也不敢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打出技術口號,其實這兩年的日產發展的相當不錯,甚至有超越兩田的趨勢。

先來看看雷日聯盟今年上半年全球銷量,今年上半年雷日聯盟銷量達到616萬臺,同比上漲13%,超過了豐田的611萬臺,更超過了大眾的597萬臺銷量,從銷量上來說,雷日聯盟的銷量超過了豐田,更是超過的本田,當然其中有不少的雷諾車型,但是雷諾車型基本上還有由日產提供技術。

日產的第一大優勢在於他的舒適性,我想這點豐田以及本田沒有優勢,無論是低端的軒逸,中端的天籟還是高端的英菲尼迪系列,他們的共性都是乘坐舒適感很好。尤其是後排的乘坐體驗,都能帶來非常優秀的感受,相比之下豐田的乘坐舒適性就沒有那麼強,本田的則特別明顯,硬邦邦的減震以及人機工程學較差的後排座椅。都比日產差上不少,大家稱其為“沙發廠”不是沒有原因。

發動機技術,大家都在說本田發動機優秀,這是可不可否認的事實,其實日產的引擎同樣優秀,VQ系列V6引擎帶來的動力感受在同級別中很少有對手,當然VQ引擎只是大排量自吸的代表,現階段日產全新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表現也非常優秀。當然日產也有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偏向於家用舒適的調教,使得日產的車型大多沒有操控,軟綿綿的懸架極限過彎的時候被壓縮的相當厲害,側傾大總感覺會被甩出來的感覺不能給消費者信心,這點與本田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當然啦,家用車的日產調教舒適,底盤軟綿綿,但是日產性能車真的就很有料,入門級的370Z,頂級的GTR,在賽道上的表現會讓你大吃一驚,原來日產不僅僅可以淑女顧家,也可以激情四射。

小結:從銷量上來看日產在全球上已經呈現出優勢,在國內東風日產的銷量也遠超獨立車企,日產的車型個性非常鮮明,舒適性不錯,但是操控性較差。當然整車的可靠性也與兩田齊平,也就是說技術上的東西,日產與兩田沒有差距,只是側重點不同於兩田。


汽車扒一扒

大家都知道,日本車裡面的豐田中庸,本田的地球夢發動機非常出名,日產的隔音和主動四驅技術都是鼎鼎有名的,本田豐田日產都能夠多次在每年的全球十大發動機上榜。

日產的VQ發動機聞名世界,連續十一年獲得全球十佳發動機稱號。日產的GTR超跑2.7秒百米加速,幾十年亞洲無人超越,沒有一定的技術能夠做到嗎?此外,經過22年的努力,日產的vc-t發動機已經開始量產了。

日產的vc-t發動機,是一個可變壓縮比發動機,安裝在英菲尼迪QX50的車上,這款2.0 L的VC-T機機組能夠根據不同工況和不同工作模式調整其壓縮比,從而優化功率和效率,使其能達到與4缸相似的輸出。英菲尼迪VC-T機對比QX50此前的3.7 L V6機,預計可使城市及速道路行駛綜合燃油27%。VC-T機輸出功率達到200 kW,最達到380 N•m,除此之外,VC-T機的技術還包括與Denso和Bosch的缸內直接、多點燃油噴射系統,以及與Denso的多回路發動機冷卻系統、可變排量機油泵、雙可變氣門正時VVT等技術。通過雙連桿的作用,使四缸發動機的安靜程度能夠與六缸媲美,其強勁的動力足以使VC-T機在效率方面成為最好的一款發動機。

本田的F1賽車多次意外,就是因為底盤與發動機不能匹配,又後來由於縮短髮動機行程致使賽車手身亡引致沒有賽車手敢開,後來雷洛技術團隊參與設計才能以發動機製造商重新進入。

本田NSX與法拉利相愛相殺的15年,V6對V8,290匹對425匹,在做工上NSX不僅媲美法拉利,而且同時期各種吊打法拉利。所以本田NSX被稱為東瀛法拉利。不過,2015推出的本田NSX雖然馬力更大,性能更好,還是沒有跟法拉利一決高下。

豐田的F1車隊於2002年正式出賽,於2009年宣佈退賽,最好的成績拿過第四名。

日產沒有參加FI,並不是說他沒有這樣的技術,日產一般是做民用車的,而GTR也只能算是跑車,不算是超跑。FI的賽車跟普通的民用車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也非常燒錢。所以豐田才退賽的。

當年,豐田的supra,本田的nsx是可以和日產的GTR一比高低的,後來兩田的跑車都停產了,剩下日產的GTR獨樹一幟,一枝獨秀。

所以,日系三強都技術非常先進,底蘊非常雄厚的,都是省心省油的好車,只是調教的側重點不一樣。個人日產偏向日產座椅和懸掛的舒適,隔音的寧靜。


心之留影


作為一個日產的車主,雖然也開過豐田,但是豐田開的時間並不長,所以不能保證說的完全正確。

就目前國產車型而言,我個人覺得:豐田、本田可能在可靠性上更加出色,在細節做工上更出色。比如我開的日產SUV,雖然大問題沒有,但是座椅始終有點異響,應該是扣件不牢固或者螺絲緊固的問題,而豐田的車上很少找到這樣的小瑕疵。

另外影響可靠性的問題還在於供應商環節,日產實施了大量本地化採購,比如音控主機好像是國內的航盛電子,但豐田好像有不少還是採用的松下,這樣可能豐田的品控會更好些。不過我想要強調的是,由於目前供應商水準的大幅提高,甚至有些供應商都已經進入了車企的全球供應鏈,所以品質差別非常小。就好像航盛電子的車載系統也是供應給了大眾、PSA、奧迪這樣的品牌,其實問題也不是很大。

豐田的前瞻科技做的比較出色,比如說混動技術;日產更願意在車輛性能上下功夫,比如高性能發動機技術,有很多。豐田把性能的表現都交給了LEXUS和SUBARU了,NISSAN還有自己的兩位當家花旦,370Z和GTR。普通的家用車兩者水平差不多,TOYOTA市場做的更好些,NISSAN車開的更快些。

另外我猜想豐田和日產的差異方式可能還在於,日產的精益化生產達不到豐田那麼標杆。因為日產和雷諾合併以後,雖然在整個聯盟體系內推廣日產生產方式,但是眾所周知法國車企生產的隨意性問題,也勢必對日產本身、特別是海外工廠造成一定影響,可能會造成日產在生產效率和品控上不如豐田那樣精益化。

這也造成了,由於中國工人和管理者特別勤奮用心,加之東風日產自身的改造,使得東風日產的兩座工廠都成為了日產-雷諾聯盟體系內數一數二的標杆工廠,反過來推導就是整個聯盟的水平可能不會高於豐田。(這部分完全是猜想,不用太較真,豐田、日產、本田的工廠都參觀過,個人感覺其實差異化不是很大。)


大同那點兒事

前有德系BBA相互較勁,後有日系三傑你爭我奪,這是國人最喜聞樂見的談資。有點像梅西和C羅兩人,私下關係不差,卻因為球迷之間的對噴弄得好像水火不容。

試問一下什麼樣才叫差?差很多又是個什麼標準?日產在我心中還是挺有地位的,一臺GT-R可以吹一輩子!


要不還是先聊聊銷量?

2017年東本和廣本一共為本田帶來了141萬輛的成績,一汽豐田691042與廣汽豐田442855算下來是111萬輛,東風日產的最終銷量為121萬輛。三家日企雖然與南北大眾的402萬輛有很大差距,但妥妥的前10靠前的排名,而且差距並不大。

如果再細分到車型市場裡,我們不難發現,日產其實有許多爆款車:

我們都知道卡羅拉,知道思域,可是它們的銷量並沒有日產的軒逸高;

而在國人較喜愛的SUV市場,日產奇駿比CRV還多賣了3千多臺,而豐田榮放(RAV4)根本不用放在眼裡。

數據不會騙人,這麼一對比是不是對日產稍微有那麼一點點放心了,好歹不是小眾車型。

再聊聊特點

不說各廠的口號,理念啥玩意兒的,太俗。我只說說一些實在的:

豐田是一個巨無霸,這一點大家應該都心知肚明,其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什麼明顯的短板,“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口號不是隨便吹噓出來的。

本田一直以來被人稱為發動機廠,買發動機送車。好不容易把渦輪增壓玩得這麼6,結果爆出了送機油事件,一下子命中命門,實在是啪啪打臉。但不得不承認,在追求性能的道路上,本田的確還是有一手的。

而日產,大部分人都一臉茫然,很多人仍然把藍鳥和天籟作為日產大門上的年畫。稍微瞭解得多一點的人,大概知道天籟有個綽號叫“移動的沙發”。沒錯,這就是日產的特點,強調汽車的舒適性。

所以,日系三傑其實各有各的特點了,這也從客觀層面上驗證了銷量上的百家爭鳴。有人追求速度,就自然有人追求穩定;有人追求穩定,就肯定會有人追求舒適。

這麼一說,是不是對日產稍微又多了那麼一絲安心,好歹也有自己的強項。

最後,說說日產的問題吧

為什麼日產總是給人一種不怎麼出名的感覺?

在日益發達的信息時代,營銷變得更加多樣化、數字化。而日產卻還停留在老時代裡。我們經常可以在某乎上看到“擁有一輛雷克薩斯是什麼體驗”,卻很少能看到“如何評價新上市的日產XXXXXX”對吧。

典型失敗的例子就是日產的高端品牌英菲尼迪,在《爸爸去哪兒》一炮走紅以後,繼續迷戀電視廣告,卻沒有在日益強勢的網絡平臺上有什麼大動作。事到如今,我們也僅僅知道英菲尼迪是輛好車,然後帶著錢去了BBA或者雷克薩斯。

so,日產的某些有關部門,要加油啊!存在感必須有啊,水軍也得上啊,公關也得做啊,偷懶可不行

其次,再吐槽一下日產的設計,這才是我最不願意買日產車的原因了。

新的V字家族臉我就不說啥了,看看新藍鳥的,那是個什麼鬼,線條亂七八糟的,讓我一眼就想到了陳志朋(躺槍)。

再看看新天籟,我總以為是前蓋的鈑金沒做好,你讓強迫症的我們怎麼釋懷!

總而言之,這一代的日產,沒一箇中看的。

結語


汽車小噴

汽車發展至今天,已有百年曆史,造就了上百個汽車品牌。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專長。現在單純的說某個車比某個車一定好是不合適的。



我們知道豐田汽車非常不錯,整車質量穩定。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是世界上最有品牌價值的車企。



本田汽車最有明氣的就是發動機了,汽車發動機故障率全球最低,有買發動機送車的稱號。但是本田汽車的隔音降噪水平一般,配置略低。



日產在技術方面也是非常強的。比如說超神GTR。日產汽車的舒適性是非常不錯的有沙發工廠之稱。



每個車企都對自己的車定位不同,每個車企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不好。選車,就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更多用車知識問題記得點擊關注哦!

小強說說車

作為從事汽車維修行業的我來說幾句。

這三個品牌從質量上講,基本上差不多,各個品牌都有各自的優勢,豐田是銷量最高的,一汽和廣汽銷量都不錯。本田也很好,東本廣本也不賴,在營銷上日產趕不上前兩位,畢竟進入中國較晚。

豐田在發動機電子設備以及穩定性上碾壓本田和日產。

本田的話目前就發動機i_vtec技術好(除機油門),俗稱買發動機送車殼。

日產就CVT變速箱不錯了,車屁股

基本上貼著XTRONIC- CVT!其它沒有比較突出的技術亮點。

並且三大品牌旗下的雷薩、謳歌、英菲等高端品牌也就雷薩獨佔鰲頭,謳歌銷量平平,英菲尼迪搭載奔馳發動機和變速箱銷量稍微好點。


質量差不多,但是在銷量以及品牌定位上有一定的差距!


城中草根

如果是指日產的動作慢和技術保守的話,確實是這樣,日產相對豐田和本田,一直以跟隨的態度為主。

但提起日產,雖說是日系,但跟豐田、本田、馬自達等品牌特性不同,也有自己主打的賣點:舒適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車型應該是天籟,有“移動沙發”的稱號。

其實,日產旗下車型從騏達到天籟,座椅都是相當的寬大厚實,尤其是天籟,坐在車內任何一個座位上,你都會感覺像是坐在自家客廳的大沙發上一樣。仔細感受一下你還會發現,後排座椅比前排更柔軟一些,這種細節處理很貼心卻不容易被發現。


車域無疆

日產、豐田、本田三大汽車廠要說差別在技術上應該說不是差別體現的地方,在設計思想上也因對應的世界市場是一樣的也談不上大差別。所以差別應說是人為比較出來的。如三個儀仗隊的士兵一定要從外型上比差別,肯定有!但儀仗隊列隊走過時你能分出嗎?三家企業在造車行業都在前列,技術水平、市場對應都高度趨同,所以一些車型上的細微配置、技術差異都不是本質之差,依個人喜歡選吧。同樣德、美車與日車主要差別也不在技術上,而是不同大陸的文化背景的影響。汽車是西方工業化的產物,西方人對工業產業派生文化的理解與東方人對工業技木的理解不一樣。如東方人對文字有書法藝術,而西方人對文字認為就是記錄符號,沒有書法藝術這個門類。民用工業技術在今天的工業國中世界均衡度很高了,今天的國產車也已經與世界各國日趨一致,比三年前都好很多。買車就看個人需求、喜歡結合性價比去選吧。其它都是商業營銷宣傳的呼悠。


閒人14609008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