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優的我們》告訴你,不淘汰人的偶像養成節目如何吸引觀眾

作者/刀刀

《最優的我們》告訴你,不淘汰人的偶像養成節目如何吸引觀眾

今年被很多人稱為偶像養成元年,《偶像練習生》剛播完沒多久,追星女孩們又開始為《創造101》裡性格各異的妹子們打call了。最近,浙江衛視也上線了一檔偶像養成綜藝《最優的我們》。

乍一看,這檔綜藝和其它偶像養成類綜藝沒什麼區別,都是從素人中選出學員組成團體上臺PK,兩位導師潘瑋柏和蕭敬騰會給出專業意見,最終學員的輸贏由觀眾投票決定。但看了第一期節目後,小娛發現這檔團綜還是有很多創新之處的,尤其是在國內偶像養成類綜藝大多模仿日韓的環境下,顯得更加獨特。

《最優的我們》告訴你,不淘汰人的偶像養成節目如何吸引觀眾

不淘汰人,要怎麼吸引人?

“我們也在思考,是不是淘汰是唯一能夠激發觀眾的興趣,或者說是最吸引觀眾的手段?”《最優的我們》導演徐捷在接受採訪時說道。在6月2日播出的第一期節目中,21名學員分為男女兩隊,用競演的方式爭取公司資源。最終少年隊戰勝了少女隊,少女隊競演時所用的歌曲《踢踏踢踏踏》被收回曲庫。這種男女混合的團綜,在國內並不多見。

《最優的我們》告訴你,不淘汰人的偶像養成節目如何吸引觀眾

但團隊作戰、不淘汰人的賽制並不意味著沒有競爭。男女兩隊競演完後,隊內學員還可以通過自薦的方式成為“預備種子”,帶領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首期節目中,少女隊在這一環節裡有六位選手都上前自薦,爭奪那一個“預備種子”的名額。但教頭蕭敬騰卻把目光放在了不願參與競爭的幾位女孩身上。“那四位,我想問為什麼不上前?”當蕭敬騰發出疑問後,場上的氛圍有些凝固。他向這四名女孩一一詢問了原因,並說,“雖然這是一個團體,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是互相競爭的。”最終,在和另一名教頭潘瑋柏商議後,他們結合在場觀眾的反饋,選擇了看起來很有野心的趙小棠。

《最優的我們》告訴你,不淘汰人的偶像養成節目如何吸引觀眾

“我們會強調個人跟團隊的聯繫。學員在舞臺上比拼,不僅僅是為了個人,也是希望這支隊伍能夠取勝。但每個人之間也有競爭,也要通過努力爭取公司更多的資源。我覺得這種形式比單純的淘汰制會多一種維度的看點。”徐捷說。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徐捷第一次和浙江衛視合作了。在此之前,徐捷和他的團隊已經和浙江衛視合作過《蜜蜂少女隊》《天生是優我》等偶像養成節目,他希望能在團綜這個領域做出更多新的嘗試。“其實國內團綜節目剛興起時,大家更多的還是學習海外的模式。要是想做出自己的特色,是沒有什麼現成的模板可以借鑑的。”徐捷說。

《最優的我們》告訴你,不淘汰人的偶像養成節目如何吸引觀眾

不用“出道”做噱頭,自我優化更重要

“你不覺得所謂的出道只是個偽概念嗎?”在聊起選手們的未來時,徐捷反問小娛。在他看來,現在很多偶像養成類綜藝的選手本身就有經紀公司,是被公司當成未來的藝人培養的,就算不出道,也能通過節目獲得極大的關注度。對於瞭解這個產業模式的觀眾來講,出道與否已經不再是一個懸念。“我們最初就沒打算把出道這件事當做懸念推給大眾,因為其實它並不重要。對藝人來說,重要的是你是否夠優秀,是自身條件而不是出道機會決定了你是否能獲得更優質的資源。”徐捷說。

《最優的我們》告訴你,不淘汰人的偶像養成節目如何吸引觀眾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由,《最優的我們》把重點放在了“如何讓學員自我優化”上。在賽場上選手們會和其他選手競爭,但最大的競爭對手還是自己。“我們想打造這樣一種概念,你做到了,你比原來更優秀,所以你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徐捷說。他覺得比起在節目中贏過了別人,自身靠努力一步步成長進階是更有意義的事情。更何況單場比賽有很多偶然因素,僅靠一場比賽的輸贏並不能判斷誰比誰更優秀。

而學員的自我優化是被所有觀眾看在眼裡的。《最優的我們》把決定權全部給了在場的觀眾,他們被稱為“優我經紀人”。每場比賽到底是少年隊獲勝還是少女隊更優秀,全靠在場觀眾投票決定。“因為觀眾就是市場,觀眾喜歡你才是你繼續發展下去的動力。”徐捷說。《最優的我們》還在節目中增加了採訪現場觀眾的環節,觀眾會直接告訴大家自己為什麼喜歡這個表演和這個演員,有時還會熱心地提出建議,自己想在下一場看到什麼。徐捷認為,這種即時的反饋對養成類節目很有價值。

《最優的我們》告訴你,不淘汰人的偶像養成節目如何吸引觀眾

多民族混合,打造最“中國”的流行團體

除了男女混合,《最優的我們》還有個特色是有很多少數民族學員,大約佔到所有學員的三分之一。節目組花了大量時間考察少數民族地區,在前期選人的時候,也會重點關注簡歷上有提到會民族樂器或者民族舞蹈的人。現在的節目裡,有想把維族舞蹈帶給大家的維吾爾族姑娘夏衣旦,還有來自雲南的佤族姑娘娜日。還有一些選手學過近10年的民族舞,或者有很強的戲曲功底。

《最優的我們》告訴你,不淘汰人的偶像養成節目如何吸引觀眾

“我們會把這些傳統的、民族的東西和流行元素相結合,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在舞臺上呈現。”徐捷說。《最優的我們》創作核心,就是打造最有中國特色的流行團體。節目後期還會請一些跨界的藝術家和選手們同臺演出。他們在唱歌和演奏上都有自己鮮明的藝術特色,不僅能和學員們的表演碰撞出火花,還能教會他們很多東西。這種傳統和流行相結合的做法,在團綜裡是很少見的。

除了飛行嘉賓,兩位教頭也會對選手的表演提出專業的建議。在第一期節目中,潘瑋柏前一秒剛誇完少年隊的表演是“數一數二”的,後一秒就直接指出了一個美中不足的地方:中間的人在表演時兩邊的人表情有點落寞,沒唱到詞的男生表情非常平淡。專業的建議讓學員們受益匪淺。

《最優的我們》告訴你,不淘汰人的偶像養成節目如何吸引觀眾

徐捷記得,有一場比賽少年隊輸給了少女隊,男生們在後臺情緒都很低落,是潘瑋柏主動提出要去和他們做深度的溝通,“那天他本來已經完成了錄製任務,還特意跑到訓練室陪他們熬了兩三個小時,一個一個地告訴他們接下來應該怎麼做,為什麼今天的表演稍遜一籌。”

偶像養成類綜藝大熱,從一開始模仿日韓團綜,到現在大家都努力在節目中體現本土特色,中國的偶像培養機制也越來越完善。至於未來的偶像養成類綜藝會是怎樣,楊捷並不敢下斷言,但他認為偶像養成綜藝的市場仍將繼續擴大,而且發展會越來越成熟,“不僅節目本身會更有本土特色,整個產業鏈的前後端也會被打通,給選手們提供更多的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