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微信讀書後,天貓讀書App上線,對標亞馬遜入局嚴肅文學

6月11日,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CFO、阿里文學CEO宇乾對外發布電子書閱讀產品“天貓讀書”App。即日起,用戶在淘寶、天貓購買部分紙質書時可以同時購買其電子版。

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為803.2億元,線上渠道是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實現了25.82%的增長,線下書店也實現了2.33%的同比增長。宇乾認為,紙質書與電子書在線上購買及消費場景的割裂,讓用戶沒能享受到一體化的服務。對此,天貓讀書app一方面提供多元化的閱讀選擇,另一方面通過千人千面的大數據算法反哺創作者,助其創作更受用戶喜愛的作品。

紙電一體,入局嚴肅文學

2018中國數字閱讀大會近日發佈《2017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數字閱讀規模達到152億元,同比增長26.7%。同時,中國數字用戶近4億,人均電子書的閱讀量達到10.1本,紙質書為7.5本。

當移動閱讀格局已定,天貓讀書又如何切入?對此,宇乾表示,優勢在天貓巨大的入口流量,以及用戶的品牌認知。據瞭解,2017年,天貓圖書達到350億碼洋(圖書定價與印刷數的乘積)的市場規模,超過1億用戶通過天貓購買圖書。

目前,阿里文學已有書旗小說、天貓讀書兩款APP,二者定位不同,承接兩種類型的讀者與作者。前者偏向網絡文學、通俗文學,更注重文字的娛樂;後者偏向嚴肅文學,追求知識的獲取和情感的承接。

“這兩種類型的作者、讀者有相通之處,但也有更多不同之處。用一個app承接兩種讀者,可能並不是那麼好的路徑,所以阿里文學希望通過多樣的app開發,來為用戶提供更多元的選擇。”宇乾解釋。

加快IP衍生,升級出版產業鏈

今年1月,阿里文學公佈全新定位:建立文學領域的綜合基礎設施體系,打造文學領域的“水電煤”。

對阿里大文娛以及整個阿里巴巴IP而言,阿里文學是內容源頭之一,一個以數字閱讀平臺和IP聯動平臺為核心的綜合性基礎設施體系。

天貓讀書App的另一目的,是通過大數據算法反哺創作者,通過前端數據反饋,為後續作品創作和影視IP開發提供建議。

宇乾認為,“流量為王”的格局形成後,現下到了流量和內容相輔相成的階段。但是,文字內容並沒有處在優勢地位,內容創作者沒有相應的收益。大數據的數據運營將會更好地連接內容與人,“對於內容創作者和出版社而言,產業升級也將帶來更多元的發展渠道,實現獨立運營,提升整體收入,最終實現多方共贏的新局面。”宇乾解釋。

據瞭解,目前,天貓已形成一個有3000多家民營書商、國內外超300多家主流出版社等組成的生態體系。噹噹、亞馬遜、博庫、新華文軒等大型圖書自營平臺已入駐天貓,並相互展開深度合作。人民郵電出版社、清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等9成主流出版社均已入駐天貓。

未來,天貓讀書還將發展包括聽書、內容付費、AR看書等場景,試圖讓手機成為讀者的移動書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