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5年這家企業幫千款車變身智能車,今幫比亞迪奇瑞9款車上市

文|AI財經社唐煜

編|趙豔秋

9款車型,將在年內上市。創業5年的智能駕駛技術企業MINIEYE,在2018年迎來規模化落地。其自主研發的L3以下高級駕駛輔助類產品,已進入汽車前裝領域,和比亞迪、眾泰、奇瑞、東風柳汽等乘用車和商用車主機廠以及多家Tier 1企業達成定點合作。

成立5年這家企業幫千款車變身智能車,今幫比亞迪奇瑞9款車上市

MINIEYE還宣佈正在與新加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聯盟(SMART)開展L3級及以上的自動駕駛相關合作,預計於2019年實現商業化落地。

SMART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共同成立的研究機構,專注於Future Mobility的分部位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早在2014年,其就成為新加坡當地第一個公開測試無人車的團隊。

自動駕駛領域裡,有兩條主要的路徑去實現汽車自動化:一是直接去做L4、L5級自動駕駛;一種是從L1、L2級起步向高級別漸進式發展,MINIEYE屬於後一種。在L1、L2級別的產品已實現商業化的基礎上,MINIEYE開始在L3以上自動駕駛佈局。

在今年的CES展上,MINIEYE首次展出了前裝產品X1。這是一款車規級主動安全產品,除了擁有前向碰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前車監控預警、城市前車碰撞預警等功能之外,還新增了行人碰撞預警以及交通標誌識別等功能,進一步保障駕駛員和車輛的安全。MINIEYE X1支持與毫米波雷達融合,功能擴展到自動緊急剎車。

MINIEYE聯合創始人兼CEO劉國清介紹,X1能夠應對大雨、夜晚低光、異型車、高溫、顛簸等複雜工況,整機功耗小於3瓦,能夠在炎熱的環境下同樣穩定工作。

成立5年這家企業幫千款車變身智能車,今幫比亞迪奇瑞9款車上市

(MINIEYE聯合創始人兼CEO劉國清)

基於這些優勢,MINIEYE已經牽手數家前裝客戶。劉國清透露,和乘用車主機廠的合作年內就能實現批量生產,已定點3款車型。商用車已獲得6個車型的定點,目前已經量產供貨。劉國清表示,MINIEYE的小目標是今年年內定點15款車型。

MINIEYE也在後裝領域持續發力。自去年11月的ADAS產品M3量產以來,MINIEYE已經獲得數萬套訂單,裝配車輛遍佈全國29個省市。今年MINIEYE進一步豐富產品矩陣,推出了內視產品——駕駛員行為監測系統F1,以及M3的升級版本M4,在原有功能上增加對行人、交通標誌牌的識別和駕駛員行為監測系統,並開通數據平臺服務。

後裝客戶除了對產品性價比的要求外,還希望產品的安裝速度快、適配車型廣等等。MINIEYE自主研發的安裝工具,讓安裝人員不再需要筆記本電腦和笨重的標定板、花二十分鐘就能安裝一臺設備。相比較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安裝大約需要1到2小時,MINIEYE能夠為客戶節省更多人力開銷和時間成本。另外,MINIEYE的產品能夠適配超過1000種車型,支持非破線式安裝。

成立5年這家企業幫千款車變身智能車,今幫比亞迪奇瑞9款車上市

(MINIEY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吳建鑫)

自動駕駛未來的普及依賴汽車控制、人工智能算法、傳感器、芯片、高精度地圖、人機交互等技術的發展。MINIEY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吳建鑫表示,MINIEYE過去5年一直在冷靜積累關鍵技術。而數據積累的工作,自創業初期已經持續了44個月,目前積累的標註數據里程超過1300萬公里。這也幫助MINIEYE在一些本地化場景裡的性能表現優於國外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